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日兩國軍費紛紛創下新高,值得我們警惕。日本政府日前已經批準2024年度預算案防衛費較之前一年大幅提高16%!同日美國總統拜登也簽署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美軍新一年防衛預算達到創紀錄的8860億美元,須知美軍軍費破8000億美元大關,也就是近2年的事情。
雖說美國近幾年通脹嚴重,但是軍費這個增長速度,還是顯的很不正常,很明顯,美國軍事上將會有大動作。根據有關報道,拜登這次簽署的《國防授權法》當中就涉及在印太地區針對中國之類的政策。
當然,這一點本身也是我們不必太意外的,近年來美軍軍費增長迅猛,一個很重大的借口就是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就是很諷刺的是,中國軍費差不多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而且從來沒有主動進攻過其他國家,但是在美西方國家眼里,中國就是一個所謂的“威脅”。
而且,這次簽署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布局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本質上也就透露出,即便當下巴以、俄烏沖突還在牽制著美國大量戰略資源。但拜登還是選擇定調主戰場,要騰出手對付中國了,此外,日本也已經響應,而這背后,美日的陰謀也就呼之欲出了。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明顯加速了布局,先和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又和澳大利亞、英國組成“奧庫斯(AUKUS)”同盟,此外,美韓也借著半島局勢的升級,戰略同盟關系逐步加深,最后是菲律賓,美國也利用菲律賓妄想侵占中國南海島礁的野心,不斷強化和菲律賓圍繞南海局勢的戰略協同,共同針對中方。
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了美方一大陰謀,即“北約亞太化”,試圖將北約的魔手伸到亞太地區來。伴隨著俄烏沖突逐步塵埃落定,繼芬蘭加入北約以后,北約再要東擴,已經不現實了,而且實際意義也非常小。畢竟俄羅斯大概率贏得俄烏沖突的勝利,北約很難再對俄羅斯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原本拜登的實際野心,是先通過俄烏沖突,在盡可能保住北約軍隊和戰略資源的前提下,拖垮俄羅斯,跟著集中精力針對中國。但是沒想到事與愿違,雖說北約軍隊圍繞俄烏沖突沒有傷亡,但戰略資源的消耗卻遠遠超出美西方預估的極限,關鍵最終烏克蘭還基本上打輸了。這樣一來美西方幾乎是血本無歸,不過說來說去,美西方還是保住了絕大部分戰略資源,既然如此,拜登索性就重整旗鼓,干脆繞過俄羅斯這一環,推動“北約亞太化”,針對中國。
在去年,韓國和日本已經先后加入了北約的網絡安全防御中心,相當于加入北約之路前進了一大步,很明顯就是為北約的“前往亞太之路”做鋪墊。而到如今,日本大幅擴大防衛預算,根據近年的有關報道來看,日本一直有心讓自己的防衛預算標準向北約平均標準看齊,即占GDP的2%,而過去日本其實一直是1%。此舉既有變相擺脫“和平憲法”的意圖,同時也不乏故意和北約步調一致,同時更大的軍費投入,也更利于日本尋求和美國的戰略協同,為將來北約深入亞太地區做鋪墊。
所以,當下美日所做的一切,說白了就是在尋求“北約亞太化”。如今拜登這一野心,日本已經響應,此外,這也意味著北約除美國以外的30國或也將站在中國對立面,即還有30國對華虎視眈眈。
既然如此,中方又該如何破局呢?其實并不復雜,首先,俄烏沖突告訴我們,其實北約遠沒有其自以為的那么強大,在美西方整體走向衰退的當下,應該說時間越往后,中方應對起來就越得心應手;再者,美日這么胡作非為,是有可能刺激亞太局勢升級的,有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的前車之鑒在前,亞太國家對此恐怕也會有所保留,不會讓美日等國的陰謀輕易得逞,把魔爪伸到亞太來!
路路觀察官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