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8毛一斤的蘋果,還用順豐發貨!今年的“雙11”還沒來,各電商平臺的優惠活動早就躁起來了。在新的讓利玩法下,曾經讓我們沉迷其中的“9.9元包郵”等手段已經成為翻了篇的老黃歷,更多聞所聞聞的低價商品一次次沖刷著我們的認知,甚至是,良心。最近筆者
8毛一斤的蘋果,還用順豐發貨!
今年的“雙11”還沒來,各電商平臺的優惠活動早就躁起來了。
在新的讓利玩法下,曾經讓我們沉迷其中的“9.9元包郵”等手段已經成為翻了篇的老黃歷,更多聞所聞聞的低價商品一次次沖刷著我們的認知,甚至是,良心。
最近筆者就陷入到巨大的人生懷疑之中:某平臺居然在賣8毛一斤的蘋果,正宗大牌旗艦店的蘋果;
一看價錢,不要88,不要8元8,甚至不要8毛8,只要8毛一斤!
因為價格實在超出了我對水果的了解,雖然小編也算是嗜蘋果一族,但小編還是遲遲不敢下單:這說明小編的心還是很善良的,總是希望商家多少也能賺點錢,吃了這種不太違背市場定價的蘋果才心安理得。
最后,在“反正只有8毛1斤”的心理暗示下,小編一咬牙一跺腳:買了5斤,支付時平臺又提醒可以領券,于是,領完券后這筆買賣支付了2元錢。
晚上下的單,第二天早上蘋果就送來了,商家發的是順豐!那個平時在我們心中顯得那么高不可攀而不經常用的順豐啊!
打開包裹,小編簡單要感動得哭了:又大又紅的蘋果,咬一口又脆又甜,于是,心懷感恩的小編在平臺曬完商品后毫不猶豫的給了商家一個滿分!
于是問題來了:8毛一斤的蘋果,還用順豐發貨,商家怎么盈利?
商家怎么盈利?
小編后來查了一下,發現商家的這種神操作,一直以來都是有人在做的。
比如說,平臺都給了100億補貼,這點讓利算什么?
電商平臺的“頑主”拼多多聽說了吧?這哥們最喜歡的就是時不時簡單粗暴的砸100億補貼給商家和品牌,在百億補貼的照妖鏡下,行業低價被徹底擊穿!如果還有擊不穿的低價,平臺統統給你報銷了!所以,在平臺補貼護駕下,反正最后即使虧了也算不到商家頭上來,這么好的事,商家當然愿意做了。
再比如說,低價本來就是有些平臺的訴求。
比如說,早期的淘寶,如今的拼多多,包括現在天貓、京東都紛紛開辟了專門的低價特賣活動,說是為了決勝下沉市場。這些活動之所以能吸引不少包括大牌在內的商家參與,是因為商家在活動中最渴望的是平臺的流量扶持:如果真的因為某次活動某個品牌賣爆了,成為全行業的網紅,這個商家的未來就不可限量了。
還有,商品的銷量高了,快遞費就已包含其中了。
通常,一些銷量大的商家都有長期合作的快遞公司,雙方在議價空間上有很大的回環余地。比如說,我們平時寄快遞時,享受順豐快遞的服務一單貨起碼要10幾元,但是在那些大商家那邊,可能幾塊錢就可以走一票了。而且,像水果這種東西,說是幾毛錢一斤,但是通常很多人喜歡成箱成箱地買,你買得越多,對商家越有利。
還有一種可能:廠家直銷拉低價格。
現在很多平臺的商品都是廠家直銷,特別是一些單價本來就高不到哪里去的商品,比如說襪子、薄T恤、鑰匙扣、耳機等,平臺直接發單商家做,中間沒有復雜的中間環節,單價就可以做得很便宜。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商家在處理庫存。
對很多商家而言,如果庫存到了一定的程度真的很麻煩:賣又賣不出去,用別人的倉庫還需要支付高額的管理費。如果能通過平臺的活動低價處理掉庫存,一方面可能通過爆賣打響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可以給企業減負,給新品讓出更多的戰略騰挪空間。
總之,蝦有蝦道,蟹有蟹途,商品真的賣出去了才是好商品,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任何一種商業形態,
背后都有其盈利邏輯
薩特說,存在即合理。我們說,任何一種商業形態,背后都有特定的邏輯。
網絡時代,流量為王。所以不管是薄利多銷還是賠本賺吆喝,從本質上說,這些都是商家獲取流量的方式。在流量為王的終極目標下,商家即使暫時沒有盈利,但是從長期看,最終收益的還是商家。所以,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一直不想賺錢的商家就對了。
所以有時候,千萬不要被看得見的形態給迷惑了,找到背后的邏輯思維,不同的人能獲得不同的啟示。
如果你是商家,你的產品苦苦打不開銷路,老老實實的做薄利多銷其實已是進步。這時候平臺可以幫你打造出同類商品搜索第一,銷量第一之類的事件營銷,你就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因為很多消費者買東西時有一個習慣:看到商品陳列時的購買量越多,評價越多,就會在從眾心理下跟著下單。
如果你是當地政府,你應該思索的是怎么把當地的基礎設施完善起來,比如說,盡快取消高速公路收費,給本地商家油價補貼,多為電商平臺進入當地牽線搭橋等,這樣才能讓本地的商品盡快走出去。
飛瀑直下,必有深淵,這世上沒有什么是平白無故獲得或失去,所有的得失,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我們需要做的,是堅持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電商君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