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了一篇關于中產階層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興趣班鄙視鏈:誰比誰高貴,誰又說了算,好多朋友都在分享自己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事情,也都在問我孩子在什么年齡段選什么興趣班比較好。的確現在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興趣班都是很重要的補給,我也會給我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了一篇關于中產階層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興趣班鄙視鏈:誰比誰高貴,誰又說了算 ,好多朋友都在分享自己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事情,也都在問我孩子在什么年齡段選什么興趣班比較好。
的確現在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興趣班都是很重要的補給,我也會給我家兩個孩子報班的,這幾年沒少花時間在上面去做研究,也對很多興趣班的種類和特點了然于胸了,所以今天就結合昨天的文章,繼續跟大家分享下我所了解的不同興趣班,今天上榜的興趣班名單是昨天留言區在下午5點前告訴我的,包括:
籃球、古箏、詠春拳、架子鼓、棒球、戲劇、體操、溜冰、滑冰、滑板、乒乓球、劍道、射箭、美式橄欖球、太極拳、平衡車、樂高課程、武術、散打、搏擊、視唱練耳、芭蕾、羽毛球、中國舞、象棋、游泳、薩克斯和長笛。
后面我看還有朋友推薦了其他像嗩吶、二胡、斗獸棋等等,但今天來不及說了,如果大家還有想我介紹的興趣班名目,可以繼續在留言區蓋樓,我都會把我所了解的情況跟大家分享的。
籃球
我想說的第一個興趣班是籃球,這也是很多朋友留言里提到的體育項目。
籃球作為一門運動類課程,對于孩子身體的作用是非常多功能的,因為我們在打籃球的時候,會涉及到跑、跳、投等各式各樣的動作,并且運動強度也相對比較大,所以整體而言,它對于孩子的身體機能全面發展是非常有效的。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學習籃球最好的年齡段就是4-18歲之間,Eric和Joshua分別也是在4歲和6歲開始學習打籃球的,而4~6歲正好是啟蒙階段。
教練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逐漸安排一些接觸性的動作,以及一些類似運球、傳球等基本功,等到孩子的身體機能能夠游刃有余處理好基本的基礎功以后,一般到小學二三年級,教練就會安排一些團隊的策略性的活動。
通過打籃球,孩子們既可以得到身體素質上的鍛煉,又可以感知團隊的一些策略性的戰術布局及活動,這簡直就是一項集健康與智慧一體的活動嘛。
古箏
我要說的第二個興趣班是古箏,古箏特別適合5歲以上的小朋友去學習,因為這個年齡段開始學習古箏,無論是指法還是在樂理的感知上,都會比較占優勢。
在我小的時候,我想學的是鋼琴,但也是因為鋼琴沒有學好,后面機緣巧合之下轉學并堅持學了很久古箏。
我認為古箏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曲子,因為古箏屬于民樂的彈奏工具,所以它所涉及到的曲子也會相對古風。孩子想要學好古箏,就必須要掌握好從民樂和普通西洋樂之間的轉換,這無疑對于孩子的認知轉換能力也會起到一定的幫助。
其實古箏是非常好聽的,如果真的能學好,彈出來的效果也會非常舒服。
詠春拳
詠春拳是中國國術中南拳之一,是一門近身搏擊制止侵襲的技術,由于它的實用性比較強,講究剛柔并濟,消耗的體能也比較少,所以也會受到很多家長的喜歡。一般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接觸了。
學會詠春拳,對于增強孩子的身體機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到一門自我保護的防身術。但因為詠春拳一點點對抗防御的性質,四五歲的小朋友在學習詠春的時候,會喜歡對打,但是這樣的對打對孩子的身體機能反而是有傷害的,要趕緊停下來。
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學詠春,千萬不可以心急,我們應該從基本功開始,學習一些動作,技巧。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整齊劃一在練習詠春的孩子,其實就是在練基本功呢。
架子鼓
很多家長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架子鼓。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是從小就開始學架子鼓的。平時看起來是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但是一上架子鼓氣勢就起來了,整個氣場就變得非常強大,而且也會看起來特別酷。
因為架子鼓不僅僅要求孩子對于節奏的敏感度,更加要求孩子的反應力,非常鍛煉手腦協調的能力。
一般我們會建議4歲以上小朋友去學架子鼓,因為四歲以上的孩子,對于打擊樂的會更加具有理解能力,他能比較容易掌控敲擊的力度,以及節奏的敏感度。
當然有些小朋友三歲就已經接觸架子鼓了,通過敲敲打打來感知樂器的魅力,其實也是蠻不錯的,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是想要正兒八經地去學習打擊樂或者架子鼓,最好還是可以慢慢來,前期以引導為主。
棒球
看過日本動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棒球來源于日本,跟我們中國的乒乓球一樣,棒球也是日本的全民運動。
棒球是一種以棒打球的運動,是攻守兩方在棒球場上進行攻擊,輪流得分的集體球類運動。因為是集體性的運動,需要運動員在棒球場上的默契配合,才能得分,所以它對于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非常有幫助。
另外,由于棒球是以棍接觸球的運動,所以它非常需要頭腦,當孩子接到球以后,這個球應該怎么處理,傳給誰的成功率最高,對方接到球以后會怎么處理,都會延伸出很多可能性,所以就要求孩子有快速的反應力和正確的判斷力。
但也是因為這是一項帶有團體對抗性的競技類運動,所以學習棒球最適合的年齡大概是在小學一年級,也就是七歲左右,因為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所擁有的理解能力,會更加適合練習棒球。
戲劇
戲劇對于小朋友的表現力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學戲劇實際上就是把小朋友的身體的器官、表演技能、發音、演繹形式、音樂素養在舞臺上充分表現的過程。
像我家小朋友在學校也會接觸到一些演繹類的劇,例如木偶劇,其實也是戲劇的一種表現形式。都是通過不同的載體,去表現某一個故事情節的綜合藝術。
所以如果小朋友對于這種全面性的表現力很感興趣的話,三歲以上都是學習的。諸如此類的演繹活動還有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等。
而廣州這邊比較流行的是英美的一些演繹形式,例如drama這種在廣州就特別多,但是學費可是一點都不便宜,當時我們報的話一次兩個小時的課程也要400多塊錢,所以其實單課時下來的話,這又是吞金獸即視感呀!
體操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體操。我之前就在想,如果我有女兒,我一定會讓她練習體操,因為體操跟芭蕾一樣,對于肢體、體型等都會有一個非常正向的反饋,久而久之,整個人的氣場,談吐都會變得優雅起來。
我閨蜜的女兒在三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學體操,現在已經七歲了。經歷了三年多的體操學習,她的肌肉線條感非常好,不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是柔柔弱弱型的,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非常棒,這個時候,翻跟斗、拉杠桿這種動作對于她來說已經非常輕松了。
其實我也是想讓我的兩個孩子去報體操,但由于體操課男女比例實在是太過于懸殊,我會擔心孩子沒辦法融入這樣一個集體,所以最終選擇了放棄。
但無論怎么說,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有學習體操的潛力,那真的可以報個體操班讓她試一試,一般來說,體操班會把藝術體操、健美操、蹦床、單杠雙杠、平衡木、自由體操、高低杠等包含在內,但是價格確實不便宜呢,就廣州目前的市場價來說,一個小時課程都要300多元。
溜冰、滑冰、滑板
我會把溜冰和滑冰放在一起去看,但是其實兩者又是不一樣的。溜冰,就是我們平時講的輪滑、旱冰。而滑冰,就是真的在冰上滑的那種,像花樣滑冰、速度滑冰等。而溜冰和滑冰的起源雖然相似,但是他們在市場上的普及度又不太一樣。
比如說溜冰,會建議小朋友一年級左右開始學更合適,當然,有一些想要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孩子,可能五六歲就已經開始練習了,就像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日本的溜冰運動員,他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練習的,因為提前的練習對于他身體的柔軟度和打開度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滑冰對于場地是有要求的。
至于滑板,我更建議小朋友在8歲以后去學會更好。因為,即使你在四五歲就已經掌握了滑冰,但也不意味著你就擁有了學滑板的身體條件。因為滑板非常講究身體的平衡性,而只有當孩子到8歲以后,重心的穩定性才能達到要求,在膝蓋彎曲的時候損傷也沒那么大。
乒乓球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乒乓球,也就是我們的國球。其實乒乓球一直是我希望Joshua和Eric學的,但是他們現在目前的日程真的是太滿了,我怎么擠都好像擠不進去,所以我還在思考怎么樣可以讓孩子更簡單方便接觸這個球類。
說實話,中國的乒乓球真的非常的好,我有一次出差剛好遇到浙江省的乒乓球比賽,整個酒店都是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在分享自己學習乒乓球的經歷。
他們大多數小朋友從中班大班就開始學習乒乓球,因為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其實就已經可以把乒乓球進行來回對打了,而又因為我國的乒乓球根基特別扎實,所以有非常多優秀的乒乓球教練,只要孩子想學,很容易就能學好,而且學費也是相對實惠的。
滑雪
緊接著就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滑雪了。但滑雪對于場地是有要求的,像在廣州的話會有專門的人工滑雪場。如果一個小朋友在4歲左右的時候,已經覺得自己可以控制身體的平衡,對于跑步等進行力量控制的時候,實際上他完全可以去接觸滑雪了。
而且,滑雪是有專門的防護裝備,也有安全的雪道,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小朋友滑雪會不安全。
但是,制約我家兩個小朋友正兒八經學滑雪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是身在廣州。因為南方人在選擇滑雪器具上是非常吃虧的,因為使用頻率的問題,我們真的是很難去選擇滑雪器具。
比較好的方式是去現場租,但是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但如果說要買一套,那其實使用的地點又非常局限,僅僅能在滑雪場使用,所以我有些朋友花了一萬多買了回來,第二年又以嶄新的面貌把器具掛上了二手群,這也是無奈之舉呀。
柔道
柔道其實跟前面講到的詠春拳一樣,都是屬于近身防衛、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當小朋友掌握了一些柔道的技巧以后,如果遇到危險,就可以采用抓腳、后面攻擊、自由對抗等方式幫助自己逃脫。
而柔道學習比較合適的時機是在小學一年級之后;如果是一些比較正規的柔道技能、黑帶等,在小學三四年級之后學會更好一點點,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需要有規則意識,并掌握一些策略性的技巧。
劍道
劍道實際上蠻酷的,前段時間熱播的《二十不惑》里面的男二號,就是一個擊劍運動員。每次比賽前,穿上一個防護面具,戴上防護衣的樣子,儀式感十足。
而在練習擊劍的整個過程中,對于孩子提升自我的表現力和競爭力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學劍道的話是在四五歲,當小朋友有一定的抓劍能力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簡單的動作了;而等到孩子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孩子的轉整個劍道表現力就會更好。
所以在孩子的活動規劃里面,劍道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當然,練習成本也不低。
射箭
說到劍道,我不得不提的是跟劍道相一致的射箭。射箭對于小朋友整體的身體平衡度、把控力要求也很高。
我之前認識一個小男孩,就是學射箭的,每次射箭的時候,就感覺他的氣場特別強,永遠都是以不變應萬變,一打就中的感覺。所以說,射箭對于培養一個人的韌性、判斷目標的能力以及把控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的眼睛,即使他現在已經經歷過高考上了大學,他的眼睛狀態卻依然非常好,平衡感也很強。雖然我自己對于射箭也是非常喜歡,但確實射箭在我目前的城市來說還是有點小貴。
就廣州來說,在廣州塔里面有一個射箭館,每小時的價格高得我難以想象,而又因為廣州塔離我家比較遠,再加上對于生活質量的考慮,所以想了想還是算了。
所以說,雖然有些活動是真的很好,但如果這不是一個全民活動,那它的整個性價比就會低很多。
橄欖球
橄欖球來說,大家其實更感興趣的是美式橄欖球,不過美式橄欖球的要求會更嚴格。小朋友如果在8歲前接觸橄欖球,學到的可能僅僅是一些基礎,例如說進行一些腰部的無無接觸訓練,所以說美式橄欖球基礎的練習性是比較高的。
美式橄欖球在美國的普遍程度跟乒乓球在中國的普遍程度是差不多的,但是專業的美式橄欖球訓練機構目前在國內就比較少,所以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的。
如果大家確實想要給小朋友報美式橄欖球的話,建議要一些美國或者國外認證的教練。而且,練習美式橄欖球最好是在孩子青少年時期開始,因為美式橄欖球對于速度、力量、敏捷性的要求比較高,對于隊友之間的合作度也會比較高,所以不宜太早開始練習,也不宜太晚入場。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港劇叫《尋秦記》,里面就出現了一場類似美式橄欖球的球賽,這場球賽向我們展示了戰術、邏輯思維及協作能力的結合,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太極拳
因為我爺爺喜歡太極拳,所以我很小就跟著爺爺到公園學習太極拳了,等我到了8~10歲的時候,爺爺就開始教我一些太極拳的基本招數。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太極拳在我看來是沒有年齡段限制的,只要小朋友有一定的拆解動作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就可以。
而且太極拳因為在中國比較傳統,所以組織群眾范圍也很廣,學習成本也很低。當時我們市里面還有個太極拳協會,然后都是每年都會組織一兩場太極拳的演練,這種太極拳服裝的古風感覺,就很讓我喜歡。
所以,就像我昨天寫的中產階級鄙視鏈的文章里說的,興趣班有很多,雖然不同的興趣班也會有不同的特點, 但每個班給小朋友帶來的氛圍、熏陶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就像太極拳,學習成本雖然很低,但它就是給我們一種對新中國文化的思考。
武術、散打、搏擊
很多人給孩子學武術,第一是為了防身,第二武術在中國的根基確實比較扎實,包括目前少林武術在各種自媒體圈也是網紅級別的人物了。在剛開始學武時,我們會進行很多柔韌性和基本功的訓練,看起來很枯燥也很反復。
但在訓練的過程中,是可以讓小朋友把心沉下來的,通過靜心練習達到練習目的,其實是挺修養心性的方式。所以我身邊也有朋友在孩子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報了武術課。
其實昨天也有家長追問,四五歲的孩子可不可以學習散打。我覺得是不太適合的,散打最好是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再開始學習,因為散打也是一種對抗訓練,就像搏擊一樣,如果我們的身體骨骼還沒發育好就進行散打訓練,是承受不住的。
另外說到搏擊,我堂弟就非常喜歡練搏擊,目前他已經練了差不多有四五年了,即使他個子不算高,卻也擁有一身的肌肉,整個人的精氣神是非常好的,給人一種很man很酷的感覺,總的來說就很贊。
平衡車
一般來說,孩子兩歲多就可以去學平衡車了。因為平衡車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控制和力度,所以我們在學自行車之前一定要先為孩子選一款平衡車,這樣孩子在學自行車的時候,獨立的控制力也會更高一些,平衡感也會更好一些。
而平衡車學到后面還可以發展為競技,因為經過長久以往的訓練,孩子的平衡車感會特別強,整個身體的反應能力非常高。
因為孩子需要在競技的過程中旋轉避開障礙物,然后再沖刺,同時還要跟周圍的孩子一起賽跑,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急速的力量的鍛煉呢。
樂高班
樂高班目前在國內已經非常成熟,一般來說,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上樂高興趣班了。然后樂高往上走就是會跟編程結合起來的,在國外,從樂高到編程的梯度是非常完善的,可以用于類似機器人大賽等的培訓。
但因為在國內從樂高到編程的梯度性并不是特別的完善,水平參差不齊,還是停留在比較初級的水平,所以對于樂高的培訓我給孩子報了幾年后就不再報了,進而轉到編程。
視唱練耳
4~6歲是小朋友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層,是發展絕對音準的最佳時期。如果你想對孩子音樂方面進行啟蒙,4~6歲這個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多聽變音,通過彈奏音符來提高孩子的讀譜和聽覺能力,掌握基本的音準節奏和樂譜的視唱能力。
我自己是沒有幫孩子報視唱練耳的相關課程的,因為孩子在家通過自學的方式就已經能夠達到一定的基礎了。而且我也可以通過購買教材匹配練習,以及尋找網上資源來幫助孩子進行練習。
之前我也有分享過幾篇關于視唱練耳的文章,大家也可以通過文章觀察一下孩子在這方面的敏感度大不大。因為如果孩子的敏感度很高,那基本是可以省掉視唱練耳的錢。
回顧:孩子真是好難,原來練琴還得……磨耳朵
當奧爾夫音樂遇上經典鋼琴曲,帶孩子玩出音樂感知力(附資源下載)
這樣孩子的日程也可以輕松一些,不至于被安排得特別滿。而其他的一些課程其實也是一樣,不一定都要通過班來學習,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去掌握,也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平衡學習和時間。
芭蕾舞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可以開始接觸基礎芭蕾,體驗關于身體的猶如天鵝般的美感,而正式接觸芭蕾舞學習,則需要等到七歲以上。所以,如果你發現一家機構,去教三歲的孩子抬腳、力壓足尖等動作,那么這家機構一定是不合格的。
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是關于小朋友學芭蕾的,而這里面的小朋友,正是因為遇到了不規范教學的機構,導致身體受到了損傷。所以,我真的想跟大家說,孩子學舞蹈的時候,是需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去匹配不同內容的,切不可揠苗助長。
而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學芭蕾、或者一些中國舞的打算,我也建議一起去看一下這篇文章。(鏈接:6歲孩子練舞蹈癱瘓,究竟是誰的錯:孩子學舞蹈真正要注意什么?
羽毛球
學羽毛球的話比較建議6歲以上再開始學,因為羽毛球對于身體要求挺高的,它非常鍛煉控場力、判斷力以及協調感。目前我也給孩子在學校報了羽毛球興趣班,校內報的性價比也會比較高,團隊的練習氛圍也會比較強,協調的空間也會比較大。
服裝設計
在昨天的留言里,也有很多朋友問到服裝設計相關的興趣班。其實服裝設計在很多美術藝術班里面是有的,一般會開放給6歲以上的小朋友去學習,主要培養孩子簡單的繪畫的功能和到平面到立體的審美能力。這個班型相對來說比較小眾,價格可能跟一節畫畫課、藝術課差不多。
小提琴
小提琴跟鋼琴的要求會比較相似,4-6歲的小朋友,只要身體基礎ok,對琴有興趣,能力柔軟性差不多,都可以去學,基本沒有什么限制。
雖然小提琴跟鋼琴都是處于網傳中產階層鄙視鏈的底端,但我依然覺得小提琴是非常棒的樂器,它對于藝術的熏陶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雖然它的音域沒有鋼琴這么廣,但也不會像鋼琴那么的復雜。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在學習小提琴的時候,站姿、肩膀、手都會持續固定,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挺疲憊的,所以還是需要等到年齡、身體機能均適合的時候再開始學,會更好一些。
象棋
棋類其實是我非常喜歡的,因為我從小跟著爺爺、外公生活,所以接觸到棋類的程度也會比較深。到后來,我還接觸到了三國殺、象棋、國際象棋、軍棋等等,我非常享受通過棋類游戲去進行思考,去做邏輯策略,然后通過對打的方式去讓自己放松下來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解壓。
包括現在我在帶自己孩子,也會每天跟孩子一起去對打象棋,通過對打來拓展孩子的邏輯策略思維,開發孩子的智力。家長們還可以選擇帶孩子到棋社去下棋,因為棋社會更加有氛圍,對于邏輯策略思維的開展更有幫助。
游泳
孩子4歲以上就可以開始學游泳,但我會建議5歲以上去學會更好,因為5歲以上孩子的反應力跟肢體動作能力可以配合得比較好。
就好像我家哥哥是7歲半學游泳的,而弟弟是5歲10個月左右學游泳的。同一個暑假兩兄弟一起學習,但差距還是蠻大的,在練習過程中哥哥的平衡性明顯好一些,而且對于記憶力跟肢體的配合度都非常好,而弟弟則會表現得弱一些。
所以暑假結束后,哥哥基本上可以掌握兩個蛙泳跟自由泳,而弟弟卻還在鞏固蛙泳的練習。
所以說,我們教育孩子并不需要趕跑,孩子應該在比較合適的年齡和階段去學習適合他的東西,這樣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那么對于年紀小的小朋友來說,就不要要求太高了,讓他擁有更多的時間充分體驗興趣的過程,對他來說才是最好的啟蒙呀!
薩克斯、長笛
我今天最后要說的是薩克斯,很多朋友問我薩克斯應該什么時候開始。由于薩克斯對肺活量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等到青春期會比較穩妥,大概是10歲到12歲。
但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學習薩克斯之前,希望孩子能夠掌握一門旋律有關的樂器,那我會建議給孩子選擇長笛。因為長笛也是通過氣來發聲的,通過練習長笛,可以提前提升孩子的運氣能力,提前感知對于氣流的平衡感。
今天關于不同興趣班的分享就講到這里啦,興趣班的品種類有非常的多,我分享的這些也是我這幾年的搜集,有幾點一定要跟大家強調說一遍:
第一, 尋找到契合孩子的潛能和天賦的興趣非常重要。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擁有自己所熟悉的核心技能,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看各種不同樂器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心中有數,去看不同樂器所匹配的孩子基礎能力,并且去觀察孩子是否合適。
第二, 上培訓班跟報興趣班不是孩子唯一學習的路徑。
現在的興趣班種類真的太多了,還不算各種小眾的新興的類別,但每個孩子的時間可能也就是課后那一點點的空位,所以合理安排孩子的核心技能,充分把家庭學習、線下興趣班、自學等不同模式結合起來,孩子才能有喘氣的空間呢。
目光要長遠,要為孩子的未來做好規劃,讓孩子最終從被動安排,變成自己知道如何認清自己去做選擇,也體現在我們給孩子報班的整體規劃上。
第三, 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老師。
老師是孩子提高技能很重要的方法,但是在整個行業里面好的、專業老師都是難找的。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你真的認可的、專業上能夠幫助你的老師。
不管是能力傾向型的老師,還是某一個專項技能突出的老師,都要盡可能去篩選,然后找到對你有幫助的,你也認可的老師,這樣才能夠少走彎路。
不然好不容易選了一個老師,結果發現彼此理念不契合,那實際上也是白搭對吧。
第四, 父母的以身示范和陪伴,對小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很多時候,不僅僅家長選老師,老師也在挑家長。實際上孩子要有一定的成績,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
家庭的支持不是說不停給孩子塞東西孩子就能好,更多的是體現在家庭的支持系統到底可以有多深。
不要總要求孩子,但對自己沒有任何要求,就好像哈佛大學研究中心的報告,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影響作用是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其他照顧人之間的回應性互動:▼
的確有很多培訓班都打著,“孩子教給我,父母不用愁”,但并非如此的,真正能夠幫到孩子的,一定是父母在陪伴路上所作出的每一份心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要覺得你離孩子很遠,孩子學的東西你一點都不懂。其實專業的東西你不懂也沒關系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發揮出自己的角色,讓孩子跟你并肩同行,這才是大學問。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于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王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