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年關將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式曬賬單環節,不管是某寶某貓的年終盤點,還是各路銀行的存在感大比拼,朋友圈里刮起的炫富之風可謂一年堪比一年盛。當然,銀行往來流水從來不會顯示你的真實結余,而那逆天的消費總額究竟刷爆了多少張信用卡?更是無從知曉。不
年關將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式曬賬單環節,不管是某寶某貓的年終盤點,還是各路銀行的存在感大比拼,朋友圈里刮起的炫富之風可謂一年堪比一年盛。
當然,銀行往來流水從來不會顯示你的真實結余,而那逆天的消費總額究竟刷爆了多少張信用卡?更是無從知曉。
不管賬單尾數有多少個零,即將返程的“翠花”和“二蛋”們開始惶恐不安,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終極靈魂拷問:“過去一年,自己到底余下了多少錢?”
這是一個堪比“哥德巴赫猜想”般艱難的送命難題,好在咱們偉大的統計局面對這類靈魂拷問從來不迷糊。
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年初的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存款6.56萬,比2019年增加0.75萬元。
最新的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62人。按戶均人口測算,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普通居民家庭存款新增1.9萬元。
從年頭忙到年尾,你的存款余額是1萬?2萬?還是可恥的負數?中國到底多少家庭,一年能存下超過1萬塊錢?本文帶你探究中國家庭的儲蓄之道。
14億國人 一年能掙多少錢?
2021年中,國家統計局在其官網發布《中國統計年鑒2021》(后簡稱《年鑒》)。《年鑒》詳細披露中國各個階層人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應該是目前最權威的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參考依據。
相較于知乎頭條遍地的“剛下飛機、大廠P8、年薪百萬,全款買房”,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得更加真實且冰冷。
2020年,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868.8元。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3.8元,雖然相較2014年,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幅達到可觀的65.75%,但其全年收入依然僅是高收入群體的十分之一,差距十分巨大。
《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5.64億的人口,每個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一千余元,甚至更低。
按每個家庭2個正常勞動力計算,中國超過5億人口,家庭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內,這是一個廣大而又真實的中國低收入人口基數。
去掉高收入和低收入,我們再來看看40%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收支情況。2020年,40%的中間收入組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26248-41171元區間范圍,如果換成月均收入,按每個家庭2個正常勞動力計算(年可支配收入除以12再乘以2),也就是每個月4300-6800元左右。
綜上所述,中國14億人口,其中40%的家庭每個月收入不足2000元,還有40%的家庭每月收入4000-6000區間,最高收入的那部分20%的家庭每個月收入6600元以上。
另一組和稅務相關的數據可以佐證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收入現狀。每年有資格繳納個稅(收入超過5000元且扣除所有減免后)的合法中國居民,最新一次統計的數據是1.27億。
中國幅員遼闊,只看人口基數不看地域,那肯定是不行的。統計顯示,中國東部地區的2021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9元,是最低的西部地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6元的162%,東西部差異明顯。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上海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72232元,其次是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全部超過4萬元。也就是說,想掙錢,還是得去一二線的大城市。
14億國人 一年要花多少錢?
通過上面的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每個月能掙3000-6000左右,在這個區間的小伙伴,恭喜你,已經跑贏超過50%以上的國人。如果你在一線大城市,可以掙得更多。
那在當前的收入條件下,中國每個家庭一年要花多少錢呢?根據權威媒體的問卷調查顯示,生活及食品開支,房貸、子女教育費用,交通出行、健康是中國大多數家庭每月主要的開支項目。
《年鑒》顯示,如果你一個月掙5000塊(這確實是中國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現狀),30.8%花在吃上,也就是1540元。23.1%花在住上,也就是1151元,這兩開支筆,直接讓你手上的收入,縮水了2309元。
除開衣食住行這類的固定開支,子女的教育是國人愿意重金投入的領域,即使在雙減的氛圍下,也依然以20%的占比成為中國老百姓愿意持續增加消費投入的重點領域。這剩下的2309,再被劃走1000元。
現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普遍都有4個老人的贍養義務,日益緊迫的養老需求以及人到中年逐漸新增的慢性疾病的困擾,健康成為疫情環境下國人重要的消費領域,醫療健康消費在居民消費開支中的占比為15%,也就是750元。
扣除衣食住行,再扣除教育和醫療,5000元的月薪立刻縮水到了500元左右,一個兩口之家的雙職工家庭,一個月下來節衣縮食,抵御無數優惠后省下1000元,到最后年底,才能攢上這區區1萬余元,難嗎?實在是太難啦!
一年攢1萬的你,在全國什么水平
對近半數國人來說,一個家庭1年攢下1萬元,雖說有點緊巴,但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任務。那么,你所在的城市的人均存款規模,在全國究竟處在一個什么水平線呢?
2020年,全國人均存款超過10萬元的城市一共有18個,其中北京、上海高居榜首,北京更以20萬的人均存款額度傲視群雄。存款榜單中,以華北東北為首的北方城市占了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一點,京津地方的居民不僅熱衷儲蓄,每年的新增存款余額也已領跑全國,天津以26300的新增存款領跑全國,北京則屈居第二。榜單的另一面,部分華南城市的新增存款余額直接出現負增長。比如深圳人均消失1.3萬,堪稱“負翁”。
看來北方人相對南方人,愛存錢,更能存得住錢。南方人則相對更會花錢。當然,要說南方的城市居民存不住錢,也許有失偏頗。南方人投資理財的意識強,錢更多放在股票、基金、房產上,北方人則相對傳統保守,存銀行是北方人更中意的選項。
在這份全國居民儲蓄排行榜中,有一個省份的數據讓人驚嘆,那就是浙江。相對于其他省份,浙江全省100%的城市均躋身前百名。也就是說,浙江人又能掙錢,家底也最豐厚,難怪浙江被國家指定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藏富于民的浙江有這個底氣。
同時排行榜也告訴我們,廣東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但是省內的貧富懸殊也是最大的。相當多廣東城市的居民人均存款,排在百名開外。
排在前面的深圳廣州佛山,大量的居民將錢從儲蓄中取出投入了房產,深圳的人均存款降幅全國第一。口袋越來越癟的深圳人,焦慮感應該會比較強。
通脹背景下 如何讓1萬元更加值錢
作為儲蓄大國,存錢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最為樸素的理財觀,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血汗錢,只有存在銀行最為靠譜。但隨著愈演愈烈的通脹預期,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儲蓄,選擇高負債來抵御通脹壓力。
這是一條向美國學習的思維模型。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任何一個美國人的家庭,急用錢時拿不出1000美元的現金。
如果說中國人一年到頭存下一萬人民幣是一個無比艱巨但還可以夠得著的任務,美國的老百姓,到年底想拿出1萬美金,絕對更是難上加難。
高負債和高儲蓄之間,老百姓究竟該如何選擇?在宏觀經濟條件不是太確定的今天,我們既不要涸澤而漁,做與自身經濟實力不太適配的超前投資與高杠桿投資。
也不要按部就班,守著銀行定期存款吃那些必定會跑輸通脹的微不足道的利息收入。
所以千萬別小看咱們這些一年能穩定攢下一萬元余錢的家庭,這可是妥妥能夠跑贏50%以上的中國居民,足以稱之中國標準的“中產階級”!要想讓手邊好不容易存下的資金能夠保值增值,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理財籌劃。
這一萬塊錢里,有4成是家庭的應急救命錢,不是十萬火急,基本都不會動。這部分資金,有人喜歡存銀行定期,有人喜歡放在貨幣基金,有人喜歡買些穩健的債券,目前相對穩定保本的投資理財產品,基本可以做到3%-4%的年化收益,跑贏官方公布的CPI數字,基本問題不大。
再有三成,不妨選擇收益更高一些的指數基金定投。定投通俗來看,類似我們在銀行里經常聽到的零存整取,有懶人理財之稱,非常適合沒有太多投資經驗的小白學習參與。
相對于股票等一次性投資收益,定投可以規避人性中“追漲殺跌”的固態思維,具有長期儲蓄的特點,可以平攤投資成本,降低理財風險,而定投指數基金,則更具有長期增長的穩定性,長期定投的收益,因為消除了市場波動性的影響,正常可以達到5%甚至更高。
再有三成,則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及理財經驗,選擇一些稍微激進一些的投資組合,比如投資一些藍籌股,或者打打新股等等。這部分的投資,就完全考驗個人的投資理財水平和風險控制水平。收益往上能達到20%,往下,則是本金虧完,上線均不封頂。
對于普通人來說,本金原本就不多,對于高風險的投資千萬不要重倉投入,如果倉位僅有三成,很多人的心態相對會放松一些。這里提醒的是,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任何時候,都要守住自己的本金,賭徒心態要不得!
任何一個家庭,只要堅持4:3:3的投資理財的組合,就有機會讓手中的鈔票不會變“毛”,抵御好通貨膨脹對自己資產的影響。當然這個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大家的投資理財經驗的增長,可以做適當的調整。
理性看待財富 穩定增長預期
在當今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收入差距過大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是收入差距過大在經濟和社會政治層面的集中體現,也正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在貧富懸殊問題上的積重難返,當2021年,國家重新提出“共同富裕”的口號時,才會引發如此廣泛的社會探討。
投資、進出口、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消費越來越低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愿意花錢。消費這臺發動機停滯不前,和普通勞動者收入增長趨緩密切相關。
我們在談到底有多少中國家庭一年能存1萬塊錢,這錢該怎么花,怎么存。實際上,全國50%以上的家庭即使想盡一切辦法,都余不到1萬塊。這時候首先想做的,肯定是削減那些不那么重要的開支。
只有把蛋糕做大,提升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例,讓不斷壯大中等收入家庭一年能積攢到1萬塊,國內的消費市場就能穩步啟航。收入的增長帶動消費的增長,消費增長的背后,則是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好的經濟成長,兩者,相輔相成。
當下的中國的家庭,60%的資產以房產作為呈現。當中國的家庭能從房貸、從孩子的補課費中抽離開來,存下更多的錢自然不在話下。這其中,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非常敏感且重要的領域。推動房地產領域的深度改革,事關每個家庭的錢袋子。
對每一個城市小家來說,往往有著很多的個體化焦慮和困惑,為什么薪水和自己的工作強度不成正比?為什么努力奮斗到頭來幸福感卻沒那么強?為什么一輩子為銀行打工就為一個90平米的小窩。
人潮涌動的地鐵,夜深人靜的格子間,車水馬龍的紅綠燈下,城市里的億萬螺絲釘們一面周而復始地重復著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他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帶來了中國國力四十年來的螺旋式上升,他們值得憧憬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越平等的社會,收入增長越快,因為每個人向上跨越的通道并未被關閉。大到社會,小到每一個家庭,努力把蛋糕做大,不抱怨,不浮躁,完成一年一萬的這個小目標,每個家庭的幸福感,就會成倍的提升。
努力掙錢,快樂消費,用心積累,用樂觀的心態面對每一天,每年積累一小點。我們終將活成自己期待的那副模樣,而整個社會,距離共同富裕,也就更近一步。
張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