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汪志雄曾在媒體上撰文指出,蔡英文執政以來,嘴巴講了不下千次的“顧臺灣主權”,但最諷刺的是,現在的臺灣人民也是活得最沒有尊嚴的黑暗時刻,可悲卻迷幻無知?!耙袊冻龃鷥r”美國參議院的梅嫩德斯、格雷厄姆等6名議員不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汪志雄曾在媒體上撰文指出,蔡英文執政以來,嘴巴講了不下千次的“顧臺灣主權”,但最諷刺的是,現在的臺灣人民也是活得最沒有尊嚴的黑暗時刻,可悲卻迷幻無知。
“要中國付出代價”
美國參議院的梅嫩德斯、格雷厄姆等6名議員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晚間堂而皇之地悍然竄訪臺灣,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親自迎接。
蔡英文和臭味相投的美方參議員相談正歡,大談“要中國付出代價”的時候,解放軍東部戰區多種艦機在臺島周邊??疹I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震懾島內美臺分裂勢力。
“靠山山會倒,靠娘娘會老”,這句俗話很好地闡釋了中國人是如何看待外力幫扶,努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從蔡英文為臺灣設定的角色定位來看,她把“棋子”誤認為“棋手”,從而對此“代價”沾沾自喜。
但這也是令人最感毛骨悚然之處,一旦臺灣吸食過多“美臺友好、堅若磐石”的麻醉劑,從而在臺獨之路上沖過了頭,甚至點燃了臺海戰爭的引信,臺灣又將為此付出什么樣的代價,這恐怕才是臺灣人民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民進黨政府最擅長的就是迷惑人心的政治語言,“要中國付出代價”從美國政客口中說出,聽在臺灣某些政客的耳里該有多么振奮!民進黨政府看似見獵心喜,可就算只是入戲太深,也存在著弄假成真的高度風險。
臺灣官方不久前才發布了教導民眾戰爭時掃二維碼“保命”的《全民國防手冊》,顯而易見,戰火的迫近已經是臺灣社會上下心照不宣的“不能說的秘密”。
然而,當諸多小丑匯集在一起的時候,臺灣人沒有自知,現在也只能靠“要中國付出代價”自己欺騙自己來勉強度日子了。
我們倒要看看蔡英文她還能以何等方式接著上躥下跳的表演下去,看看你們這些臺灣人選出的這個“臺灣總統”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埃里克森的“豪豬戰略”
4月18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知名中國專家埃里克森發表文章,名為“豪豬戰略的八個新要點”。
他建議臺灣應當從大量細節出發,在反導、防空、海上拒止、海岸拒止、水雷戰、信息戰、民防系統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彈性儲備這八個方面進行投資。
譬如在反導部分,埃里克森建議臺灣軍方應當通過延壽計劃升級其350枚愛國者導彈,并額外購買相仿規模的攔截導彈。
在防空部分,他繼續建議臺灣購入更多美制防空導彈,埃里克森還稱臺灣應該儲備大量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用來與“入侵者”爭奪領空。
在海上及海岸防御部分,埃里克森繼續強調購入美制武器的重要性。他稱要用美國軍援迅速武裝臺灣本土,如防區外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多管火箭炮、反坦克導彈及其他精準制導彈藥。
可以看到,埃里克森此文提到的若干舉措,已經在近幾年來美國對臺軍售中得以兌現。“豪豬”戰略是美國武裝臺灣思路的一貫呈現。
盡管具體細節隨時間推進時有更迭,其不變核心是利用大量先進軍備和培訓強化臺軍戰力,令其相較于解放軍擁有某些不對稱優勢,以此將臺灣堡壘化、要塞化,變成一只能扎人的豪豬或刺猬,阻遏大陸實現兩岸統一的意圖,甚至在實際戰事中,有效率地消耗解放軍。
埃里克森說,憑借這些措施,華盛頓將可以幫助臺灣成為一只窒息龍的豪豬。
以上即是埃里克森關于“豪豬”戰略的大致內容,其要點之一就是希望臺灣繼續購買美國的各種武器。
臺灣對美軍購:花比別人貴的錢,買過時的二手武器,何尊嚴之有?
臺灣已經成為美國武器的最大輸出地之一,一個區區臺灣,用大量的民脂民膏,買美國過時的軍備,既買不到最尖端的武器,又要花比別人更貴的金額,好像別人的“廚余回收桶”。
除了爽到美國的軍火商跟中間的黑白兩道,對臺灣安全沒有一點實質的效益。
同臺灣的政治一樣,臺灣的軍事也是畸形的,在臺灣執政者的心里,唯一的選擇就是用高價購買美國淘汰的武器,沒有更好的選擇。
從上個世紀末期開始,臺灣為了自家的安全,自己和“假想敵”大陸這邊玩起了軍備競賽。
臺灣向美國派出了一個“軍購團”,大量購買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地獄火導彈,鷹眼預警機和裝有宙斯盾系統的軍艦等武器裝備。
2006年,著名作家李敖擔任立委,痛斥臺灣執政者的對美軍購是勞民傷財,除了讓臺灣的財政赤字逐年暴增以外,不會有任何的實質性益處。
他打了個通俗的比方:臺灣好比三路車,大陸好比小轎車,三輪車無論如何是跑不過小轎車的。
李敖還大罵臺灣執政者是“狗啃骨頭還要自己花錢買”。有了這些武器又如何?你敢惹惱大陸,用不到兩周,臺灣就會被打成廢墟。
中美防長時隔20個月再度通話
自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關系在多個層面變得更加緊張。華盛頓長期將中國描述成一個為了更好地維護其國家利益,正尋求重塑國際秩序、建立足夠的軍事力量,以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
中美關系陷入歷史新低點之際,兩國國防部長在4月20日進行了通話,上一次中美兩國國防部長對話已是2020年8月6日。
這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上任后,首度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通話,雙方就多個議題進行交流。
中國國防部聲明提到,魏鳳和稱中美雙方要認真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避免對抗,美方要將“四不一無意”承諾落到實處,并稱中美兩軍要增進軍事互信,加強對話交流,管控風險危機。
”四不一無意“指的是: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無意與中國發生沖突。
魏鳳和在與奧斯汀通話時強調稱: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和現狀。
臺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兩國關系造成顛覆性影響。中國軍隊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奧斯汀稱美方愿推動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本著坦誠開放的態度加強軍事交往合作,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美國協防臺灣的可能性,究竟有幾分?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中國內戰遺留,美國等外部力量對這一問題的介入是干涉中國內政,這一點毫無疑問。
中國要崛起,就不可能長期被美國圍困在第一島鏈內。而臺灣對中國的核心價值不僅體現在地緣戰略上面,更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必然前提。
一直在大國博弈夾縫中求生存的臺灣,不時通過各種方式發聲吸引輿論,積極尋求美國的配合、甚至幫助。當然,臺灣能夠倚重的也就只有美國,或者說美國國內特殊存在的親臺勢力。
對于美國來說,臺灣安全關乎他的帝國信譽,如果兩岸實現統一,美國的霸權很可能就此終結,因為美國的盟友和伙伴特別是東亞那些需要美國來保護其安全的國家,諸如日韓菲新等就會對華盛頓失去信心,認為美國無力保護它們。
但是,國際局勢風云變化,臺灣正成為中美大國博弈或新型關系構建過程中愈加邊緣化的議題。如果中美能夠解決貿易問題,中美關系勢必會有一個新的重構,到時候臺灣自然會邊緣化,毫無話語權可言。
美國雖免不了為臺灣站臺,但都是出于過往“政治正確”的考慮,但最終落腳點依然是自身利益的權衡,絕不會把臺灣利益放第一位。
關于美國從來不賣給臺灣最先進的武器,有種說法認為:美國打心底里就認為大陸遲早會統一臺灣。
與其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賣給臺灣,遲早有一天也是中國的,還不如賣點快淘汰掉的二手高價貨武器裝備給臺灣,賺點兒快錢,坑冤大頭,坑誰不是坑呢!坑臺灣換美元,趕早不趕晚。
在美國眼里,尤其是美國軍火商眼里,臺灣依然是一大“市場”,也就是軍售出口市場。
臺灣靠近美國,而美國在解放軍軍機多次繞臺、以及拒絕臺灣參與國際會議等很多議題上的表現可謂是口惠而實不至。
所以,臺灣的下場就是被美國政客口頭上耍弄一次又一次,到最后也等不來救兵,到最后,臺灣人恨美國比恨大陸更深,可是也只能恨恨罷了,無可奈何。
除了緊抱美國大腿,臺灣執政黨當局這些年來的一些騷操作,也是一步步把臺灣人民帶入了最沒有尊嚴的黑暗時刻。
民進黨自我作賤的“臺日友好”
滿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導致從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島被日本殖民。
日本將臺灣之經營視做殖民成就的宣傳品,本質便是日本殖民政策的一環,都是為了扶植日本資本勢力、加深控制臺灣社會、壓榨臺灣人的生產力,絕非有心照顧殖民地的權益。
但當前的臺灣社會出現“去中國化”傾向,以及塑造“臺日友好”等討好日本的政治需求。
在“多元史觀”的包裝下刻意肯定日本殖民時期的現代化工程,將其實效視為殖民者的初衷,而忽略取得殖民地資源才是日本投入建設的根本原因,企圖倒果為因。
在臺灣作家吳濁流的筆下,臺灣人是“亞細亞的孤兒”。由于喪失批判昔日殖民者的能力與勇氣,使得親日氛圍在臺灣愈趨濃厚,這正是今日臺灣囿于“自我殖民”的最大悲哀。
說穿了,長年由保守右翼執政的日本,之所以對臺灣友好,除了其“反中”的地緣政治考量;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臺灣相比中國大陸和韓國,很少針對日本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歷史問題向日本抗議,反而還對日本殖民歷史多所美化,而這正好十分對日本右翼的胃口。
臺灣“光復”迄今,尚未擺脫后殖民困境的典型象征,便是不分藍綠黨派皆謳歌的日本殖民者,但民進黨政府也該明白,有些涉及臺灣人民尊嚴和切身利益的問題,是不能用“臺日友好”的名義交換的。
蔡英文政府為其洗黑漂白,特別是謝長廷之流言談舉止間的媚日背骨,仿佛自己就是臺灣駐日本的殖民地代表,臺灣為了謀求獨立走火入魔,但沒有必要為殖民者唱贊歌。自我作賤,何尊嚴之有?厚顏無恥,無出其右。
臺灣和日本很類似,在經濟依賴中國大陸,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又都是位于第一島鏈。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崇拜“強者”的國家。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在過去10年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那么請問,日本在關鍵時刻會關照臺灣的真心到底有幾分?日本某些政客不是沒有這個賊心,而是沒這個賊膽。
日本希望交戰雙方是中國和美國,戰場是臺灣,希望中美兩個大國在臺灣打得兩敗俱傷,臺灣一片廢墟而日本毫發無損,最后再出面兼并臺灣稱霸東亞,自然不會自己上陣當炮灰。
臺灣人,醒醒吧。
民進黨自我催眠的“撒錢外交”
蔡英文任內出訪最頻繁、宣傳最給力,撒錢最爽快,結果和臺灣保持“邦交”的國家卻愈來愈少,WHO不理你,RCEP 也進不去。而且沒有人需要扛責任,反正都是“對面的陰謀”。
臺灣執政者們卻都在自我催眠,越來越孤立于國際社會,何尊嚴之有?
臺灣的‘金元外交’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雇用美國公關公司游說美國高層以及直接用錢援助‘邦交國’,以鞏固‘邦誼’。
在我們對臺灣當局的“外交操作”進行梳理和探究就會發現,此類“撒錢”活動符合他們一貫的“外交套路”。
有熟悉情況的學者指出,綠營的“外交官們”花錢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因為他們清楚,為了塑造一個虛幻的目標,“大家都在演戲”。諷刺的是,這場“戲碼”的要價越來越高,即便臺灣外事部門近年來屢嘗敗績,不斷失去“友邦”。
在今年1月2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花的都是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是不折不扣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不僅徒增笑柄,更損害臺灣民眾利益福祉。”
其實,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花巨款、當‘凱子’,在國際上謀‘獨’,不是什么新鮮事。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在國際空間承受了巨大壓力,不得不加大“撒錢”力度搞所謂的‘拓展國際空間’,歸根結底是‘臺獨’勢力的困獸猶斗。最終,2300多萬臺灣人民將因此受到傷害?!?/strong>
‘金元外交’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對臺灣的認知和對一中原則的堅持。不顧原則、盲目搞“小圈子”只會加劇兩岸對抗。
對于臺灣來說,臺灣能否取得合適的國際空間取決于兩岸關系能否改善和發展,有格局的國際交往應該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和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大陸對其參與國際組織及其活動做出妥善安排。
這樣既幫助臺灣人民節省了天價的‘外交經費’,也能使臺灣地區在國際交往中真正獲益,臺灣的國際交往空間才能有所發展。
披著民主外衣的臺灣雙標政客們
臺灣一些政客打著所謂民主的旗號,嘴硬腿軟地操縱民意,自欺欺人。
臺灣主流民意”或者是民進黨宣揚的“臺灣價值”,已搖身一變成為“自由民主”的代名詞,用來當作政治是非善惡的評判標準,與執政黨意見一致者,就是充滿“臺灣價值”、也是蔡英文口中所欽定的“死忠”;
而意見不見容者,則要面對“國家機器”與網路側翼的整肅或公審。
民進黨全面壟斷政治權力,在輿論風向上也掌控了優勢與制高點,政治意識形態和政黨立場如今披上“民主”的外衣,實則黨同伐異,不斷侵蝕意見不同者的“自由”,形成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的政治文化。
臺獨是假獨,是民進黨騙錢騙選票的伎倆,臺獨叫囂了幾十年,兩次臺上執政了,它們獨了嗎?它們敢獨嗎?說來說去就是嘴炮,是欺騙支持者的政治伎倆。
綠營的民意代表一邊罵對面大陸,一邊讓他們的家人在大陸發大財、大賺人民幣。蔡英文當局里面處處充滿了這種'吃大陸罵大陸"的雙面雙標政治人物,根本就是一邊吸人家的“奶水”,一邊念“獨臺毒咒”的騙子政客。
只許“臺獨”放火,不許“統一”點燈?
我國發言人多次表示,兩岸制度不同,不是分裂的借口。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一些政客肆意攻擊抹黑大陸、制造敵意、發表“臺獨”言論,升高兩岸對抗,這是造成當前兩岸關系動蕩不安的根源。
民主與自由不僅成為臺獨的遮羞布,而且是萬能的遮羞布,民進黨自己的無能,自己的愚蠢,自己的貪婪,都可以用這個來遮羞,某些井底之蛙也用這個來掩蓋自己數典忘祖的無恥。
臺灣很多人把“民主”狹義地理解成 “一人一票”,以此標準,那統一才更應該是兩岸最大公約數,為何島內很多人又反對?為什么在處理兩岸關系時,就要多數服從少數呢?
如果面對14億人時,少數民意可以作為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為什么面對絕大多數的民意,就把對方的看法看作是民粹呢?
臺灣的所謂民主,排除了大陸14億人維護國家統一的民意,是讓占中國領土面積千分之三的臺灣,只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這是民主的問題,還是認同的問題呢?
事實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就是要尊重彼此的制度差異,在一個中國之下,大陸并沒有要干預臺灣的制度,反而是臺灣面對大陸,動輒就要頤指氣使顧盼自雄,總想要14億人必須遵從他們定義的“民主”,那誰更民主,誰又更專斷呢?
凡此種種無不表明,臺灣執政黨當局現在已經把臺灣人民帶入了“可悲卻又迷幻無知的最沒有尊嚴的黑暗時刻“。
金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