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4月11日,A股再現超4000只個股下跌的場景,僅有560只個股實現上漲,指數全部飄綠,跌破了幾個重要點位,上證指數跌幅2.61%,再次失守3200點,收于3167點;深證成指跌幅3.67%,收于11520點;創業板指數大跌4.2%,失守2
4月11日,A股再現超4000只個股下跌的場景,僅有560只個股實現上漲,指數全部飄綠,跌破了幾個重要點位,上證指數跌幅2.61%,再次失守3200點,收于3167點;深證成指跌幅3.67%,收于11520點;創業板指數大跌4.2%,失守2500點,收于2462點,創下近2年新低。
3月16日金融委會議之后創下的反彈幅度幾乎全部抹去,從資金層面來看,大盤凈流出資金高達858億元,這也創下新高,是什么原因導致股市再次走弱?是什么影響了市場的信心?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因素:全面注冊制、疫情、通脹。
1、全面注冊制將對市場估值形成長期壓制
上個周末有很多消息,對股市來講最大的一個就是關于全面注冊制,全面注冊制當然是一個好政策,是A股做強的必經之路,但是全面注冊制也需要有相應的配套,自從科創板以及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后,A股IPO速度持續走高。
科創板是注冊制實施的標志,是在2019年7月22日正式開市的,2019年到2021年A股IPO數量分別為203、437、524,這三年時間持續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三年合計IPO數量1167只,今年雖然有所放緩,但是截至4月11日也有95家企業實現IPO,如果全面實施注冊制,那么IPO的進度會放緩嗎?還是繼續高歌猛進?
注冊制實施的這幾年,大大增加了股票的供應,但是退市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IPO的速度,2019年到2021年雖然退市比之前嚴厲了很多,退市企業數量大大超過從前,但是這三年時間退市的企業數量也不過是77只,相比于近1200家的IPO企業數量,77家退市企業數量顯得多么渺小啊!像康美藥業這種300億貨幣資金造假的企業依然在上市,這簡直就是對退市制度的一種諷刺!
2019年開始實施注冊制,而這一年也正好是A股行情見長的初期,IPO企業的估值普遍高估,這也必然對二級市場的估值長期形成壓制,我們去看科創板股票的走勢,基本都是一個“人”字型,以高估值上市,然后繼續被熱炒,股價一路走高,整個板塊在2020年7月就見頂了,此后一路走低,今天科創50指數更是跌破了1000點的基點,從2020年7月份的1726點的高點下跌了43%,幾乎是已經達到了腰斬的地步。
市場的資金就這么多,過去6年時間股民增加了1億,但是股市依然在原點徘徊,這是因為過去6年時間A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增加了將近1倍,過去6年時間將近2000家企業在A股上市,A股擴容了將近1倍,在這期間增加的1億股民相當于為這2000家企業買單了,股市如何能漲起來?
一個只進不出的市場,難免是會消化不良的,A股的退市企業數量如果能和IPO數量能夠相匹配,那么A股就算真的成熟了。
2、疫情導致預期變化
今年年初的時候將GDP增速目標定為5.5%,這個目標應該是非常振奮人心的,過去兩三年影響全球經濟的最大因素就是新冠疫情,中國作為全球抗疫最佳的國家,既防范了疫情,讓數億人免于被感染,至少讓數百萬人免于疫情死亡,同時還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增長,應該說是抗疫的典范,兼顧了生命健康和經濟發展的最佳平衡點。中國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抗疫流程和操作規范。
但是近期疫情的發展卻讓人不再那么堅定,4月10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4例,現有本土確診病例2.2萬例;新增無癥狀感染病例2.64萬例,現有無癥狀感染病例22萬例。而其中主要來自于上海,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城市,地處長三角出海口,是整個江浙地區的龍頭,經濟地位顯赫。
上海防疫政策出現了“失誤”,這種失誤一方面是直接導致上海的新冠疫情持續發酵,不僅導致上海本地感染數量大幅上升,同時也不斷外溢傷害了其他城市。上海這次是出現了嚴重的誤判,執迷于之前的精準防控,導致疫情急劇擴散,到目前為止上海依然只有13個中高風險區。
對于一個確診了十幾萬病例的城市,中高風險區竟然只有13個,而且還沒有一個高風險區,這實在是讓人不可思議!這是上海的自信還是傲慢?但是其他城市眼睛是很亮的,眾多城市對來自上海的人都以中高風險地區出來的對待,需要集中隔離。換句話說,上海防疫標準和其他城市的不同已經導致不信任產生。
無癥狀是會傳染的,而且也是可能會轉為有癥狀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傳染源,上海錯失了最近的防疫時間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更準確地說是上海的防疫思路出現了問題。
我相信上海疫情一定能夠被控制住,因為有更高的層級能夠管得住上海,我相信中國這套成熟的防疫體系在上海也一定能有效,但是上海這次造成的損失是不小的,而且還有一些動搖軍心,讓動態清零和精準防疫(開放)有了至今以來最大的爭論,我們主流依然是力主要動態清零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上海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精準防疫(開放)。
國外很多國家開放躺平了,但是結果如何?他們的老百姓更健康了嗎?經濟發展更好了嗎?事實上并沒有,美國死亡人口超過100萬了,就是韓國也有近2萬人死亡,越南死亡人數超過4萬。
以今天這種情況,如果中國放開,那么醫療資源會被迅速擊穿,醫療資源迅速緊張,病死率也會迅速上升,這其中就可能會有我們的家人、朋友,對經濟的傷害和也是巨大的,也不利于社會穩定。
中國在防疫方面是學霸,為何某些人要我們向哪些學渣學習?真正有害經濟的是新冠疫情,而不是防疫政策,這兩者不是對立的,正是因為采取了動態清零這種正確的防疫政策,新冠疫情才對我們的經濟影響這么小,否則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要大得多!
3、通脹影響估值
3月份的CPI雖然同比只上漲了1.5%,但是PPI卻同比大漲8.3%,環比上漲1.1%,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上漲已經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導致,PPI上漲,而CPI保持穩定,這對企業來說是兩頭堵,高企的生產成本無法向終端消費者傳導,只能是在生產端消化,這對企業的盈利是不利的,侵蝕了企業利潤,最終會影響企業估值。
單獨就CPI來說受豬肉影響太大,2019年以來豬肉價格大漲,導致CPI高漲,但是去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養豬從大賺錢變成大虧錢,這也拉低了CPI數值,一定程度上會造成CPI的“失真”。
上面三個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還是第一個,市場的錢就這么多,但是IPO的速度太快了,供過于求,唯有退市速度能夠匹配上市速度才能令市場達到平衡;其次是疫情,只要能夠上下一心,嚴格執行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那么零星的疫情對經濟影響是有限的。
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