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農村森林覆蓋率也越來越高,生態環境恢復也越來越好,按理,生態恢復,野生動物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好像也沒有見有多少。以前農村經常聽到的各種鳥叫,現在很少了,以前經常偷吃家里糧食的麻雀沒有了,喜鵲鳥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甚至
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農村森林覆蓋率也越來越高,生態環境恢復也越來越好,按理,生態恢復,野生動物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好像也沒有見有多少。
以前農村經常聽到的各種鳥叫,現在很少了,以前經常偷吃家里糧食的麻雀沒有了,喜鵲鳥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甚至那討厭的烏鴉都很多年沒有見到過了。走到山上,只有花香沒有鳥語,感覺整座山幽靜無比。以前經常見到的青蛙、老蛇現在也變少了,更不要說黃鼠狼、狐貍、刺猬等大一點的動物,現在也無影無蹤。在農村,夏天夜晚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捉螢火蟲,放在手中,螢火蟲一閃一閃的,成為了鄉村環保的“霓虹燈”,現在都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以前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現在越來越少了,以前,夜晚各種蛐蛐的叫聲現在變成了稀有的聲音。但是,野雞卻越來越多,走在大路上,稍不注意,就會被飛起來的野雞嚇一跳。同樣是野生動物,為什么其它野生動物卻越來越少,而野雞變得越來越多。
一、野生動物變少的原因
1、早期環境惡化導致野生動物無法生存
早期,大家都習慣了對森林亂砍濫伐,導致大片大片的森林變成了光禿禿的荒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動物尤其是在森林中生活的野生動物沒有了生活生長環境,所以,這些動物慢慢地就消亡了,甚至一些動物在某些地區已經滅亡了,或者成為了瀕危動物。雖然現在生態環境恢復了,但是已經沒有多少動物能恢復了。
2、大面積使用農藥及其他有害物質導致
種莊稼都會面臨病蟲害的情況,農民要保證有好的收成,因此,會對發生病蟲害的農作物,用農藥進行噴灑,殺死莊稼上的害蟲,而這些受到農藥毒害的區域,也將生活在該區域的動物也毒殺了,因此,農村的動物就變得越來越少了。
現在,在我老家農村,每年都要種高粱,交給大酒廠釀造白酒,當在高粱要下種之前,每家每戶都會用除草劑去土里噴灑,一方面是將土里的雜草除掉,但是,也把小動物給滅了,即使沒有“中招”的小動物也找不到吃的,因此也會慢慢消失。
3、人為捕殺導致野生動物減少
人為捕殺野生動物是導致野生動物消失的原因之一。早期野生動物多的時候,很多人用獵槍、氣槍和火藥槍和獵狗對野生動物進行狩獵,造成野生動物的滅亡,像前幾年的大量捕捉野兔,用獵槍和獵網及其他工具捕殺野羊、野鹿、刺猬、野豬等行為,導致很多大型動物消失。
像青蛙、老蛇等動物,農藥等致命性毒藥的傷害是最大的,當然也有人為捕捉食用導致的原因。
4、生態環境惡化導致野生動物離開
當生態環境惡化后,對于一些野生動物已經不適合生存,因此,部分野生動物選擇離開,這也是導致部分野生動物減少的原因,隨著環境的恢復,部分野生動物會回來。
二、野雞的生活習性
1、野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不能隨意捕殺的
在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野雞品種屬于錦雞,所以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雞形目分為稚科和松雞科,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藍馬雞、黑鷴、白鷴、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是二級。
我們平常所說的野雞品種實際上就是屬于錦雞類別,因此,野雞屬于二級保護動物,是不允許個人私自捕捉和獵殺,否則會受到法律制裁。
2、野雞生存能力較強,對環境適應性較高
野雞既不怕嚴寒,也不怕酷暑,溫度達到32℃可以生存,零下35℃也可以存活,換句話說野雞可以生存在極冷的北方,又可以生活在極熱的南方,因此,野雞在全國各地都會出現,和它的生存適應性有關。
3、野雞食品比較豐富
野雞屬于食雜性動物,農民種植的糧食種子要吃,山上的野果要吃,土里的昆蟲要吃,各種雜草也要吃,甚至冰渣、沙石都能吃,因此,生存環境非常廣泛。
4、野雞天敵減少
野雞的天敵最大的就是人類,現在屬于保護動物,人類是不敢碰的。同時,野雞的天敵還包括老鷹、禿鷲、狼、狐貍、黃鼠狼等。但是,隨著環境的惡化,這些動物已經越來越少,因此,野雞的生存環境更利于野雞。
5、野雞的繁殖能力比較強
野雞繁殖能力很強,一般情況下,野雞一年可以繁殖2-3窩,而每窩可以繁殖10只左右的小雞,換句話說,一只野雞一年就可以有30只小雞出現,因此野雞繁殖能力很強,野雞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野雞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比較高,又不挑食,繁殖能力快,還沒有天敵,在這么好的生活環境中,可以說,現在野雞的生活環境是相當的優越,不用擔心任何問題,放心的吃,放心的生,放心的玩,生活是很愜意的。而反過來看,其它動物就沒有這么好的機會了,死得死走地走,剩下的也屬于少數品種了。
陳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