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非洲加納一個集市的狹窄攤位上,十幾位非洲婦女正在為她們的家人“搶購”衣服,攤主嘴上大喊著“別搶,別搶”,臉上卻已經笑開了花。這些被非洲人視作珍寶的二手衣服,在3個月前從中國裝船,今天才剛從中國老板的手上取到貨,就立刻被送到了集市上。火爆的
在非洲加納一個集市的狹窄攤位上,十幾位非洲婦女正在為她們的家人“搶購”衣服,攤主嘴上大喊著“別搶,別搶”,臉上卻已經笑開了花。
這些被非洲人視作珍寶的二手衣服,在3個月前從中國裝船,今天才剛從中國老板的手上取到貨,就立刻被送到了集市上。火爆的市場讓這位曾經瀕臨破產的小老板,到如今日入20萬元。非洲二手服裝市場為何這么賺錢?
回憶起第一次到非洲來賣二手衣物,福建人孫衛東不禁感慨萬千,他能想到自己這輩子都將扎根在服裝領域里,卻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走進非洲。
當時,孫衛東自己經營的服裝廠破產了,幾十噸的衣服賣不出去,全部積壓在了倉庫里。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衣服在雨季就很容易受潮發霉,到時候就只能當破爛賣掉了。聽說朋友阿財是做二手衣物批發回收的,因此他找到了阿財,希望通過這個辦法賣個好價錢,不至于遭受嚴重的虧損。
令他難過的是,這些新衣服每噸的價格才3000元,幾十噸的衣服總共也才賣了十幾萬。而且這還是朋友為了盡量減少他的損失給出的最高回收價格。沒有難過多久,孫衛東很快反應過來,這些回收價格如此便宜的二手衣服,如果賣出去,利潤肯定非常豐厚。
于是,他對二手服裝市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和阿財一起去廣州發展。阿財告訴他,他們的二手服裝主要會被運到非洲去銷售,他們有一位負責人長期住在加納,負責接收貨物、尋找客戶等工作。而他們在國內只需要負責回收舊衣舊鞋。
國內的舊衣產量非常龐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對穿著的要求比較高。古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怎么穿”成了我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時,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所以我們有新年穿新衣的習俗,不過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年代,一年買一件新衣遠遠不夠。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個人一年會購買10件新衣服,其中有3-5件衣服會被丟棄。每年被丟棄的衣服約為2600萬-2800萬噸,如果換算成生產衣服的原料,那么每年被丟棄的衣服相當于半個大慶油田。
日銷售20萬元!
所以,二手服裝公司回收衣服的主要方式就是“收廢品,撿垃圾”。
在農村,衣服一般的壽命在3-4年,而在城鎮,衣服一般的壽命是1-2年,對于年輕人來說使用時間甚至更短。這些衣服的回收率只有1%,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費。
一般來說,老一輩人會把舍不得扔的衣服當成“拖把”拖地,但是大多數舊衣往往會被閑置到發霉才丟掉。而年輕人就不會顧慮那么多了,他們會隨著潮流購買最新的衣物,而新衣過了季就有可能被丟掉。
這些被丟棄的舊衣會通過愛心捐贈或者垃圾場回收的方式,來到二手服裝公司手上,然后經過挑選、分類、清洗和整理,最終打包成一大袋商品運到非洲去。
在廣州做了兩年服裝回收工作的孫衛東說:“回收二手衣服不是收破爛,非洲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自然也希望用更少的錢,買到質量更好的衣服。所以我們回收的衣服必須要保證九成新,這樣才能賣得出去,才能賺錢。”
后來,孫衛東專程去到了非洲加納的二手服裝銷售市場,即使明白非洲人喜歡二手衣物,但也沒想到這里的市場可以如此火爆。那些剛剛被拆包的服裝,很快就遭到了哄搶。那些成色好、質量新的二手衣服,幾乎在4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可見非洲的二手服裝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
不過,孫衛東也看到了一些問題。不止中國人看上了非洲服裝市場,一些歐美地區的商家也看到了商機前來分蛋糕。關鍵是,中國二手服裝質量不如歐美國家的,所以銷量和價格一直遭到壓制。
因此,孫衛東認為“薄利多銷”才是他們的出路。于是,他們開始拓寬收購衣服的渠道和規模,盡量通過成本更低的方式獲得衣服。比如:在網上發起公益募捐活動,將收來的一部分衣服投入公益,剩余的出口非洲。
“按噸收,按件賣”是二手市場利潤高的主要原因。回收一噸舊衣服的成本大概是1000到3000元以內,算下來一件衣服的回收成本不會超過一元人民幣,但是一件最便宜的二手襯衫卻能賣到3美元左右,利潤可以達到20倍以上。
孫衛東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即使適當降低在非洲的售價,對于他們的利潤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今,孫衛東的生意越做越大,基本上每天都能達到20萬的銷售額。
為什么非洲人喜歡二手衣服?
中國人常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為什么非洲人卻獨獨喜歡二手衣服,而新衣服卻沒法在這里打開市場呢?
實際上,并不是非洲人喜歡二手衣服,主要是因為二手衣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普遍較差,人們手里的錢不多,二手衣服的價格比較便宜,大概只有新衣服價格的35%左右,這么明顯的價格差距,讓大部分貧窮的非洲人無法拒絕。
以非洲最暢銷的女性內衣為例:在中國,一件嶄新的女性內衣,往往要附帶上美觀、舒適、健康等附加值,所以別看用到的布料好像不多,但是實際價格卻高得嚇人,一款質量較好的內衣,其價格往往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非洲女性當然也很注重挑選內衣,但是連中國人都嫌貴的衣服她們完全沒有想買的欲望,但是二手內衣卻讓她們看到了希望。不僅如此,非洲人還特別注重服裝的質量和美觀,化學纖維和滌綸布料制作的服裝因為質量好,不易破損受到了非洲人的青睞;而帶有蕾絲花邊的內衣在設計上時尚新穎,也是非洲女性最喜歡的衣服。
價格完全碾壓新衣服,在質量和美觀上也毫不遜色,所以新衣服在非洲完全沒有競爭優勢,自然也就逐漸退出了市場。
在前兩年,每年從廣州銷往非洲的二手衣物有上億件,年銷售額至少幾十億元。但中國在非洲舊衣市場上并沒有優勢,美國曾經占據著非洲舊衣市場70%以上的份額,其次是日韓等國。不過在疫情期間,得益于中國領先世界的防疫水平,歐美日韓等國是沒辦法出口的,所以中國商人幾乎成了近兩年來,非洲和東南亞舊衣市場的唯一供貨商。
舊衣市場還能紅多久?
雖然孫衛東的服裝買賣達到了日入20萬的銷售額,但非洲人對于二手服裝的需求量依然巨大,但誰也不知道非洲這塊“蛋糕”究竟還能分多久!在非洲的二手服裝公司面臨著很多挑戰。
對于非洲國家來說,外國二手服裝的暢銷,極大地壓制了當地服裝產業的發展,而且因為沒有服裝加工廠,無法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所以非洲很多國家開始提高關稅,試圖減少二手服裝的利潤,保護當地的服裝產業。
另一方面,國內對于利用公益名義,回收和倒賣二手服裝的行為也存在較大的批評聲。披著公益的外衣,利用人們的善心和免費提供的產品牟取私利,讓人感覺受到了欺詐。
但也有人認為,我國的舊衣浪費率太高了,舊衣服放在家里也沒什么用,扔掉還浪費,不如讓這些公司回收掉。
從國內的舊衣總量來看,我國的舊衣回收率仍然在一個較低水平,也就是說,還有很多舊衣沒有被回收利用,舊衣市場依然具有一定的前景。二手服裝公司的所作所為雖然有不當之處,但是這項工作卻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所以舊衣市場在未來應該將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統一起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李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