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物道君語:前段時間,李白上了熱搜,因為有人問:“李白一生游山玩水,說走就走,他的錢從哪里來?”眾說紛紜,但有一句話很好,“千金散盡還復來”,何等自信壕放。這樣的自信氣魄,也是大唐的氣魄。唐,就是中國。在一千以前,“唐”就是通行世界的執照。唐
物道君語:
前段時間,李白上了熱搜,因為有人問: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說走就走,他的錢從哪里來?”
眾說紛紜,但有一句話很好,“千金散盡還復來”,何等自信壕放。
這樣的自信氣魄,也是大唐的氣魄。
唐,就是中國。
在一千以前,“唐”就是通行世界的執照。唐僧西行取經,自我介紹就是:“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
以前總是不明白,為什么唐僧總要加個東土。后來知道,東土,是唐朝的氣度。
在中國五行中,土位中宮,是萬物的中心,日出東方,東是萬物的起始。所以“東土”二字,就是天下中心之國,也即是中國。
東土大唐,華夏中國,這是一個令人心生向往的時代。
無論你來自何處,長安有你容身之處
長安大,有百萬人口,比西方拜占庭都城大7倍,比巴格達城大6倍,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城大能容,中西匯聚,處處可見外來事物,無論你是西域來的商人、使臣,還是自南北上的唐人,無論是你是何種飲食習俗,何種宗教,長安都可以接納。
唐人接納了胡人飲食之風,不拘繁文縟節,更享受食物本身,酒肉帶給他們樂趣,尤其是酒。
李白是文人名士,但十分豪放,不拘小節。酒肉是生活的快樂,他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喝上一斗酒,揮筆寫就詩百篇,然后直接在市上酒家酣眠。
唐人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凝結在那縷酒氣中。生活的樂趣,不僅在文人雅事,也在最普通的塵俗煙火里。
等到上元燈節時,長安處處華燈初上,人影攢動。
在長安的西市,一個穿著緊身低胸的波斯女子在挑選中國首飾。一個來自和尚在酒肆吃著胡餅,他自日本來大唐,是為研習佛法。甚至能看到阿拉伯的留學生與中國人在討價還價。
東市店鋪裝修也有異國情調,在東土,你能看到希臘的纏枝卷葉忍冬花紋樣。東市商鋪很多,之前有場大火,燒了24行,就燒了4千多家店鋪。而整個東市足足有220行。
有人說:“外域文化在中國的流行,并不是因為中國的封建文化已然衰老沒落,相反,是因為它正在高度繁榮,具有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
盛唐有此魄力,正是因為這開放大氣的氣象。
人們活在這樣的自信的城市里,心中不狹隘,既能接納新來的事物,也能被這個大城市所接納。
唐朝不歧視女性,更不歧視胖子
唐朝,是一個女性可以當皇帝的時代。
武則天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在她的影響之下,女性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傳言說,武則天身體圓融,體態豐滿,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便是按照她捐脂粉錢,按照她的模樣開鑿。
唐朝并沒有狹隘地認為瘦為美,胖為不美,而是各自有各自該有的美感。所以當我們看到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時,會驚嘆于這些豐腴圓融的女子,娉婷裊娜,顯示不一樣的美態。
她們穿著沙衫,頭戴牡丹珠玉,步履輕盈,走著小碎步,髻前搖搖晃晃,手拿著緯穗在逗寵物狗,小狗朝跟著緯穗跳動嬉戲。
在唐朝,美是被大膽贊美的,不僅如此,人是有婚姻自由的。
唐代女子可以自由戀愛,追求愛情,甚至主動離婚改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這樣的包容極為可貴。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句話就是唐朝的離婚協議《放妻書》的內容,“......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不僅如此,唐朝律法還保護著協議離婚,即和平離婚,《唐律疏議》中記:“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
這是個封建時代,但在女性問題上,卻早已有現代文明的拂曉之光。唐朝是唯一一個覺得,美是能被自由贊美的時代。
唐詩,是唐朝人的眼睛
有人說,唐朝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花季。因為從魏晉到初唐,汲取了大量外來文化,終于。所謂藝術就像花一樣集體盛開了,唐詩是最絢爛的一朵。
唐詩,是唐朝人的眼睛,人們用詩來感受人間與四季。
杜甫在春夜里,看到了無聲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白居易卻在夏夜,看到明月照白霜,“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王維隱居終南山,在一個剛下過雨的秋日黃昏,他看到:“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而在最徹骨的冬天,柳宗元看到了千萬孤獨,“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唐詩不僅是唐人的眼睛,留存至今,也成了我們的眼睛,如今重讀唐詩,仍能夠感受唐時的四季,恍若眼前。
唐人能看到四季的美,恰恰也是因為心的開放,不局限在一間陋室里。心打開了,眼睛也就打開了。
大唐外交官玄奘西行,用了19個春秋,走過了138個西域國家,從印度帶回來了657部佛經,160粒舍利,7尊佛像。
當他把大雁塔修起,把經書存放好,開壇將佛法之后,佛教真正地融到唐朝人的生活里。
魯迅說過,唐人沒有狹隘觀念,在面對外來事物的時候,絕不介懷,自由地學習,快樂地使用,竟像是把人家俘來的一樣。
所以,面對不同的宗教文化,唐朝人心無芥蒂。因為他們知道:東土大唐,能容萬物。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