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光學行業的細分應用場景比較多,同時這些場景都是面向未來的,這些場景是國內光學企業的新機遇,我們主要進行一個梳理,為以后的光學企業研究做行業的鋪墊,實際上這部分企業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場景擴散的前提下,企業得到了新的成長機遇,所以行業部分的分析會
光學行業的細分應用場景比較多,同時這些場景都是面向未來的,這些場景是國內光學企業的新機遇,我們主要進行一個梳理,為以后的光學企業研究做行業的鋪墊,實際上這部分企業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場景擴散的前提下,企業得到了新的成長機遇,所以行業部分的分析會高于企業自身解析,因為國內有能力接受這樣機遇的企業也寥寥無幾。
顯微鏡行業
從顯微鏡的分類來看,有生物顯微鏡,金相顯微鏡,體視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實際上我們主要見到的是可能高中初中上科學課時候用的低端顯微鏡,實際上高端顯微鏡的應用場景很廣泛。從下圖看到蔡司,徠卡,尼康等企業,蔡司市場占有率在24.7%,其他平分秋色并且目前中國三甲醫院所使用的高端光學顯微鏡幾乎被徠卡顯微系統、蔡司、尼康和奧林巴斯壟斷,還有用于科研或者半導體的,這其中會有機會,我們前面提到的圖像傳感器國內沒有企業能有這種概率去進行國產替代,而高端顯微鏡已經有少數的幾家能制造出來,開始慢慢滲透了。
整個市場的規模大概在100億美元左右,并且壟斷在外資手中,基本上是牢不可破,但是國產替代仍然有一定的機會。
從國外企業的規模來看,現在大概在1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規模,這個全球市場規模不是很大,所以對于舜宇光學這樣的營收規模來講去滲透顯微鏡對于企業的增速拉動不大,而永新光學面臨的國產替代(高端顯微鏡滲透)對于整體企業規模上新量級有更大的拉動性。
舜宇光學的實際情況也驗證了我的判斷,所以在顯微鏡行業里永新不必擔心舜宇光學的殺入,不一定大企業就能做出大規模的高端顯微鏡,并且定制化屬性極強。舜宇光學科技的顯微鏡產品占其收入比例較低(2017年度舜宇光學科技―光學儀器‖收入占其總收入的0.98%
從成長路徑角度來看,顯微鏡系列產品工藝較為復雜,生產周期一般為70-80天,光學元件組件系列產品的生產周期一般為20-30天。顯微鏡如果只是做低端的話不僅量做不起來,價也做不起來,這也是為什么外國企業都專注在高端顯微鏡上面,作為生產周期較長的產品只能用高利潤去提高回報率,所以路徑就是國產替代(高端滲透)
從我國的顯微鏡營業額和進出口金額差距看,我們主要生產的是教育類的顯微鏡,年營業額18億人民幣,主要是低端的產品,
從永新光學的招股說明書看,金相和N的高端產品均價在5000-10萬的跨度,基本上單價上萬,普通的中低端產品只有幾千元,這個價差是非常大的。我們從后面的進出口顯微鏡單價看也可以論證這個情況。
這里引用了海通證券的研報圖片
2015年至2017 我國顯微鏡出口量在220 萬臺—300 萬臺之間,年均進口5 萬臺左右,出口數量遠高于進口數量,但出口金額遠低于進口金額,反映了中國進口的光學顯微鏡單臺平均價格遠高于出口顯微鏡,國內高端顯微鏡市場依賴于進口產品。
國內目前能生產高端顯微鏡的只有舜宇光學,麥克奧迪和永新光學,我們拿永新光學舉例,我們一直說投資,是把資本投入到能創造價值的地方去,比如光學產業我們比較落后,那么這里的資金投入讓他們進行研發去打破國外壟斷,降低國內購買顯微鏡的成本,這就是一種價值創造,投資的本質就是讓資金流到最能產生效率的地方去,同時投給里面最有可能成功的企業。
這里以永新光學為例,看它在顯微鏡行業部分的困境和一些突破,
主要系發行人顯微鏡以OEM為主,OEM收入占比平均為68.12%、毛利率平均為25.73% 永新大部分還是低端的給為日本尼康及萊卡顯微系統提供OEM產品,因為國外這些廠家只專注在高端顯微鏡上,這些低端的就讓其他廠家代工了,但是永新默默在日復一日的代工中,開始創立自己的NEXCOPE品牌,銷售突破3000萬元,都是來自科研,醫療,生物制藥的客戶,數字切片掃描儀、818大變倍比體視、NCM細胞成像儀,已成功研發了NE-900、NIB-900等系列高端產品,并且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的《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榮獲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主導承擔科技部“高分辨熒光顯微成像儀研究級產業化”項目。(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永新光學自己建立了NEXCOPE品牌,成為了客戶競爭對手,這部分不知道會不會有一些隱憂)
安防和智能家居攝像行業
產業鏈主要是芯片,鏡頭,圖像傳感器,芯片市場被多個國內廠商如富瀚微、瑞芯微、北京君正等瓜分,宇瞳光學、舜宇光學、福光股份、聯合光電等八個中國廠商有90%的市場份額,其中福光股份在全球安防視頻監控鏡頭銷量,市場占有率11.8%宇瞳光學(38.1%)、舜宇光學(16.1%),圖像傳感器依然是前面描述的市場格局,索尼所向披靡。而中游就是??低?、大華股份、宇視股份,這個行業它們的光學鏡頭大部分是聚焦在安防行業,很難平移到車載鏡頭這類,或者工業互聯網,還有高端顯微鏡,所以如果選擇這個安防光學鏡頭的的企業,不如直接投資大華和??怠?/strong>
像??颠@類在智能安防市場依然有空間,2018年中國安防行業市場規模約6678億元。智能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在2018年接近300億元,預計2020年后智能安防將創造一個千億的市場。但是在TOC的部分??档奈炇苋菀妆恍∶浊治g。所以順帶過一下智能家居攝像頭行業對于光學的新增量依賴。
舉個例子,智能冰箱里面的攝像頭可以感知食材數據,然后手機可以遠程調控冰箱溫度,還有智能空調,通過攝像頭自動識別用戶,根據用戶的性別、年齡以及使用空調的行為習慣,智能電視搭載AI攝像頭可對場景進行智能識別,實現體感游戲、視頻聊天、大屏拍照、視距檢測提醒、無人自動關機、AI亮度調節、精準手勢操控等功能不過以實際的消費場景看,這些功能很多都是畫蛇添足,
我認為這個預測有點過于樂觀,這個滲透是處于非常緩慢的過程,據Strategy Analytics 測算,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攝像頭市場上的消費支出近80億美元,預計2023年增長至近13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同時,2019年智能家居攝像頭總銷量突破5600萬,預計2023年銷量將增至超過1.11億臺,復合年增長率為19.8%。小米大概率是智能家居攝像頭的弄潮兒。
光學組件應用場景細分
根據公司招說明書,援引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2016 年度中國光學元器件前十
業發展概況》,2016 年度中國境內的光學材料及元器件市場受益于車載、智能手持設備、
運動攝像等市場對光學元件的需求持續增長,市場規模達到350 億元人民幣,同比
2015 年度增長 30%以上。
高端相機
高端相機市場需求規模穩定。永新光學是徠卡高端相機鏡頭的鏡片組件核心供應商,并為徠卡相機與蔡司提供望遠鏡、瞄準鏡等運動光學鏡片組件。
在傳統數碼相機市場下滑的同時,細分的運動相機市場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趨勢。Frost&Sullivan公司的數據表明,全球運動相機出貨量占比已從2010年的1.9%迅速攀升至2014年的56.4%。Frost&Sullivan預計到2019年,全球每生產的100臺相機中,就有76臺是運動相機,運動相機行業正步入高景氣周期,進而帶動整體數碼攝像機的出貨量,預計全球數碼攝像機在2018年恢復至2010年出貨量水平,2019年出貨量達到26.7百萬臺
這部主要是數碼攝像機被智能手機替代,但是很多攝影愛好者依然追求高質量的照片,運動相機彌補了手機拍照的一些缺陷,于是這個市場依然非常火熱。運動相機可以安裝在特殊的地方,比如沖浪板上、比如穿戴在運動主體身上,因此運動相機拍攝出來的運動影像更加接近運動本身,運動相機外形十分小巧,因此更加便于攜帶和安裝在特殊地方,而普通相機體型較大,運動相機多用于諸如滑雪、沖浪、極限自行車以及跳傘等極限運動,所有運動相機有著普通相機許多沒有的性能。
高清投影
高清投影市場主要是極米領先,這個市場也是屬于比較新的有增長潛力的市場,根據IDC數據,2019年我國投影設備出貨量為462 萬臺,2011-2019年復合增速為14.19%;2019年消費級投影設備出貨量為279萬臺,2017-2019年復合增速為46.5%
我們看銷售額占比,還有關注度排名,銷售額:CR4占比63%,其中極米33%、堅果19%、小米6%、峰米4%。這個行業的特征會不太一樣,由于投影機的功能性沒有其他的光學產品顯現度強,加上產品處于滲透期,高端的品牌不定吃香。
我們從中國投影機產品價格區間分布情況也可以看出5000元以上的份額極低,而1000-1999元的中低端占比最高,這就是行業的趨勢。
我們看永新光學的客戶,為激光光源投影機及工程投影機等高端產品廠商(如科視Christie等)提供光學元件組件,是給高端產品廠商提供光學組件,但是這個市場的特征不迎合高端,所以對這個行業要降低預期。
條碼掃描儀行業
條碼掃描儀鏡頭主要用于手持式條碼掃描儀、固定式POS掃描器和工業類掃描器等。根據應用場景,第一種商業應用,我們去到超市人工的手持式條碼掃描儀就是結賬處的小姐姐那款,然后 POS掃描器很多是和支付寶結合,用于自助掃描的,特別是固定式開始興起,工業生產環節應用的條碼掃描儀(工業類掃描器)
根據永新光學的招股說明書,目前商業環節應用的條碼掃描儀主要在金融、商業、稅務等場景。受益于國內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金融、商業、稅務等應用的POS機產量從2008年的337,804臺增長至2014年的5,779,624臺。海外方面,國外主要國家POS機由2000年的3,648.10千臺增長至2014年的7,797.40千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58%,國內外POS機增長保持持續穩定的態勢。
―工業4.0‖涉及的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這三大主題,均需要多源信息感知、產品標識與跟蹤(RFID、條碼/二維碼識別讀?。?、現場通信、工業機器人、系統軟件、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撐。在產品標識與跟蹤方面,因為條碼/二維碼具有低成本、高可靠以及易用性(如部分產品采用直接將零部件標刻二維碼方式進行標記,DPM)等特點,在現代制造業供應鏈和生產控制管理過程中,條碼識別讀取技術已經成為主要的產品標識與跟蹤手段,廣泛應用于高層的資源管理計劃系統(如ERP),或者中間層的制造執行系統(如MES),以及底層的生產控制系統(如SCADA),以獲取物料在制品和成品過程中準確、實時的信息。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別是―智慧工業‖、―工業4.0‖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工業物聯網技術的引入,將促進工業類掃描器的需求增長。
這個條碼掃描儀就是前面說的應用場景拓展,它不僅從商超開始,還滲透到了工業4.0等自動化的應用場景。從市場競爭格局,目前訊寶科技(Symbol Technologies Inc.)11、霍尼韋爾(Honeywell International)和得利捷(Datalogic Group)是國際條碼識讀設備領域的領先企業。條碼掃描儀鏡頭系公司的優勢產品,自1998年以來,公司切入訊寶科技的供應鏈體系,2016年開始公司成為了得利捷的供應商。市場競爭格局十分穩定,到如今也沒啥變化,國內的企業只能從供應商角度去切入這個行業,設備部分的積累比較弱無法殺入設備市場。
最火的ADAS行業興起
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就是我們所說的ADAS,用中文的話說就是高級駕駛協助系統,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單雙目攝像頭以及衛星導航,都是車上需要的一些輔助工具,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隨時來感應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辨識、偵測與追蹤,并結合導航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即出現緊急情況時,汽車自動智能地在駕駛員主觀反應之前做出主動判斷和預防措施,來達到預防和輔助的作用。
目前我們的汽車駕駛還在L2級別,未來可能到L3/L4,實際上L123都需要人類接管,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L4也只是達到一些特定道路上的自動駕駛,對于人類安全有關的技術一般它的創新和改進的路會比較長,因為無法用生命去做實踐和實驗,我的預期并沒有研報寫的這么樂觀,滲透率極速上升,但是輔助駕駛或者一些輔助功能的提升對于鏡頭的需求量增加是實實在在的。
產業鏈的競爭格局十分集中,當前全球車載攝像頭行業市場份額前三為松下、法雷奧和富士通。其中松下所占市場份額最大,達到20%;法雷奧和富士通市占率分別為11%和10%。當前全球車載攝像頭行業CR3為41%,全球前十企業則占據了96%的市場份額,全球車載攝像頭行業集中度處于較高水平。
我們下圖看ADAS的產業鏈,攝像頭要用到鏡頭組,同時激光雷達也要用到光學器件,這部分就是ADAS對于光學器件的行業擴容部分。然后我們具體來看如何通過車載鏡頭帶動鏡頭幾何式增長。
從特斯拉的配備上來看,光學鏡頭的需求量基本是幾何式上升,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成為汽車的眼睛。例如特斯拉配備了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和1個毫米波雷達,從永新光學的招股說明書看隨著ADAS的逐漸滲透,車載鏡頭的需求大致為9-22個每輛汽車。
車載鏡頭的壁壘較高,因為這類攝像頭所處的環境經常處于高度抖動的狀態,并且天氣變化影響會較大,作為感知層,如果感知失誤會對車主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
需要滿足高動態、高像素和廣角等,因此對攝像頭的鏡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行業具有一定的壁壘,由于汽車行業認證時間和賬期都長于消費電子,所以具有一定的進入壁壘。
這個行業的鏡頭生產商的競爭當前涉足車載鏡頭行業的企業大部分是傳統的相機鏡頭廠商,包括Sekonlx、Fujifilm、舜宇光學、大立光、玉晶光、聯合光電、先進光、亞光、佳凌等,可以看到舜宇光學在全球車載鏡頭出貨量上已經占據了34%的份額,具有碾壓性的優勢,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廠商就失去了競爭的機會,行業初期滲透期,并且光學鏡頭有許多定制化的屬性,還是有很多遺漏的機會。比如2015 年永新光學為QuanergySystems 試制生產自動駕駛使用旋轉測試的激光雷達鏡頭,2016 年試制固定式激光雷達鏡頭。
由于整個產業鏈,國內的企業主要是在鏡頭部分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聚焦在一塊看看他們的表現。
永新光學:
與 SONY、Quanergy Systems 和OptoFlux 在車載鏡頭及激光雷達方面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7年公司已取得 Quanergy Systems 的小批量生產訂單。
2018 年Quanergy Systems 向公司下達了 25,000 個激光測距鏡頭的訂單
公司目前已完成為OptoFlux試制生產60 套車鎖鏡頭組,2018 年2 月OptoFlux 向公司下達了1,000 套車鎖鏡頭組的訂單
QuanergySystems開發的 LiDAR 與傳統機械激光雷達不同的是,內部沒有任何旋轉部件,而是用電子掃描代替機械部件,采用集成電路上的感應晶片掃描各個方向,然后輸出車輛周圍的3D 圖像,降低了產品成本。2015 年永新光學為QuanergySystems 試制生產自動駕駛使用旋轉測試的激光雷達鏡頭,2016 年試制固定式激光雷達鏡頭
舜宇光學產品已覆蓋車載攝像頭的各個領域,進入各大車企(寶馬、奔馳、奧迪)前裝市場。2020年舜宇光學車載鏡頭出貨量繼續穩步增長,實現出貨0.56億顆,同比增長12.12%
聯創電子車載鏡頭業務也很活躍,公司客戶涵蓋大部分知名車企和Tier1供應商,2020年公司通過客戶認證的車載鏡頭呈倍數級增長,車載鏡頭及影像模組銷售收入增長約123%,增長幅度明顯。
所以主要關注,永新光學和舜宇光學還有聯創電子
機器視覺
從市場規模上看,2019年國內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約103億元,全球市場規模100億美元左右,這個技術主要是應用在產線上的,特別是自動化生產線,通常有幾個步驟,首先是識別,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工業條碼儀進行識別,然后再測量目標物的幾何尺寸,找到位置后再進行檢測或者其他需要進行的動作。
機器視覺(MachineVision)是一種應用于工業和非工業領域的硬件和軟件組合,它基于捕獲并處理的圖像為設備執行其功能提供操作指導。在一個典型的機器視覺系統中,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鏡頭、相機等硬件部分負責成像,視覺控制系統負責對成像結果進行處理分析、輸出分析結果至智能設備的其他執行機構。
然后我們看整個產業鏈,上游主要是LED,光學材料,電阻這類,中游的部件主要是光源,光源控制器,鏡頭,相機和視覺控制系統,然后是下游專用設備制造商,下游的應用場景有(如圖所示)行業覆蓋面比較廣
整個全球的市場競爭格局處于壟斷狀態 目前,全球機器視覺行業呈現兩強對峙狀態,日本基恩士、美國康耐視兩大巨頭幾乎壟斷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康耐視、基恩士平均一套方案的價格在6-7萬,軟件價值占比超過50%,并占據高端產線;國產廠商整套方案價值較低,硬件占比較高
國內企業能切入零部件部分已經很是難得,比如奧普特是機器視覺全領域的供應商。
還有永新光學機器視覺用液體變焦鏡頭完成開發并進入量產。公司下游客戶康耐視公司是視覺系統市場上最早的公司之一
目前國內傳統物流企業在讀碼設備的應用上更傾向于用激光讀碼器,對機器視覺產品等新興設備的認知與接受層度上還不夠開放。未來隨著對工業自動化、高效化要求的提升,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永新光學作為康耐視供應商,未來將受益于工業自動化發展的浪潮。
康耐視在行業典型的機器視覺應用主要包括檢測缺陷、監控生產線、引導裝配機器人以及跟蹤、分類和識別零件等。同時康耐視也為蘋果組裝工廠提供技術保障??的鸵暤臋C器視覺技術可以幫助iPhone的OLED顯示屏完美的安裝在機身上
后續有空可能會對永新光學,奧特普,舜宇光學進行第二步的下沉研究,其實企業成長路徑已經在光學行業研究上下篇中描述的比較清楚了,比如顯微鏡高端都在外資手中,國內能做高端顯微鏡的只有個位數企業,同時由于工藝復雜工期較長,很難規模化生產,目前我們國內做的代工或者是低端顯微鏡市場空間十分受限,規模上不去,單價上不去,只有往高端顯微鏡進軍或者在工藝上有所突破才能打開天花板,車載鏡頭這類由于壁壘高,同時有定制化的屬性,細分領域的小企業也會有一定的機會,只要你鏡頭設計有專利,大立光,舜宇光學也吃不了你的盤中餐。
有些球友問為什么研究高難度的小的TOB公司這么多,不看空間大低難度的TOC公司,TOC也有研究,但是目前這個時間點研究消費品公司有點火中取栗的感覺,而且研究來研究去看不到明顯的成長點,估值還透支了未來,很多都是吃了這一波電商紅利,加人們的共識推動,后續會拿公牛集團和海天味業做個TOC耐用品和快消品的研究案例,老寧波的優秀企業,但是成長拉動的點有待考量。
轉發點贊都是一種支持,關注我跟蹤后續的企業下沉
我會在微信公眾號:海涵財經中每天更新最新機構調研報告、元宇宙、鋰電池、綠電、中藥、科技國產替代、高端制造等未來核心賽道龍頭分析,以及低位趨勢板塊預判分析,未來沒有全面牛市,選對賽道,把握內在核心價值才是盈利根本。
— END —
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用做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刪除
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