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南方山區農民愛種杉木,把杉木當成自家的“綠色銀行”,杉木也很爭氣,價格堅挺,近年一直在千元一方左右徘徊。隨著天然林全面禁止商業性采伐,國內木材缺口增大,預計木材價格還會進一步走高,山區農民將會在未來陸續收獲植樹造林的巨大經濟收益。同樣的樹,
南方山區農民愛種杉木,把杉木當成自家的“綠色銀行”,杉木也很爭氣,價格堅挺,近年一直在千元一方左右徘徊。隨著天然林全面禁止商業性采伐,國內木材缺口增大,預計木材價格還會進一步走高,山區農民將會在未來陸續收獲植樹造林的巨大經濟收益。
同樣的樹,那種規格的價格更好,怎么種更值錢呢?如何在植樹造林中多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規格木材呢?
一寸長一寸強,樹木的高度優勢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用在木材上也講得通,按每畝240株計算的話,9米16公分的杉木比8米16公分杉木每畝多2立方米木材,10米16公分的杉木比8米16公分杉木每畝多4立方米木材,可見高度對木材價值的影響。
因此在造林時,選擇優良品種、選擇適宜的土壤、適當密植,可以有效提高樹木的高度,增加每畝材積,提高經濟效益。
寧粗一寸,不長一尺,樹木的粗度優勢
“寧粗一寸,不長一尺”也是農民朋友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粗度比長度更具價值優勢,我們也來看看比較。按每畝240株計算的話,9米16公分的杉木比9米14公分杉木每畝多5.7立方米木材,9米16公分的杉木比9米12公分杉木每畝多10.7立方米木材,可見粗度是影響木材價值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營造高效林分時,杉木的品種是否優良、林地的土壤是否肥沃、造林的密度是否合適,這些都是保證杉木具備培養成大徑材的必要因素,在種植時要優先考慮,合理利用。
合理密植能提高單位畝產
同樣9米16公分杉木,每畝240株比每畝230株多1立方米,比每畝220株多2立方米,密度決定單位產量,在不影響高度粗度生長的前提下,適當密植可以有效的提高種植杉木的經濟效益。
所以,只要種植的山場土壤夠肥沃、樹種夠優良,還完全可以在密度上做文章。種植初期,適當密植,每畝240-330株,一來盡快郁閉,減少撫育投入,二來可以迫使樹木高生長;8-10年后,杉木進入粗生長高峰,這時需要合理間伐,降低密度,調整杉木生長方向,往粗度發展,可以間伐后保留每畝180-200株;如果培育大徑材,每隔10年需要再行間伐,最終定格密度為每畝60-90株,才能產出理想的大徑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種植杉木也得合理利用杉木的特性,講究一定的技巧,把杉木的速生優勢發揮到極致,那么,您就是最大的贏家!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