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談到小米,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1999的價格?為發(fā)燒而生?性價比?還是饑餓營銷?又或是雷軍本人?但若是談到小米手機的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產品系列就是小米的數字系列。它既是小米手機的開端,也是雷軍打出知名度、沖擊高端市場最重要的產品線。
談到小米,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1999的價格?為發(fā)燒而生?性價比?還是饑餓營銷?又或是雷軍本人?但若是談到小米手機的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產品系列就是小米的數字系列。它既是小米手機的開端,也是雷軍打出知名度、沖擊高端市場最重要的產品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一下這個承載了雷軍沖擊高端夢想的系列經歷了如何坎坷而豐富的發(fā)展歷程。
小米1
2011年8月,小米數字系列第一款產品小米1問世。小米1搭載4英寸屏幕,分辨率854x480,采用高通驍龍MSM8260雙核處理器,配備1G RAM,4G ROM,后置800萬像素鏡頭,電池1930毫安時,運行基于安卓2.3的MIUI V2操作系統(tǒng)。
在當時的手機市場普遍還是單核處理器,運存只有幾百兆的時候,小米1的出現確實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同為雙核處理器、1G內存的三星S2,以及HTC G14等價格則需要4000多,小米1僅1999的價格讓市場看到了其實高端配置的價格其實也是可以很親民的。小米1的性價比路線獲得了很大成功,到了2012年3月,小米1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臺。
小米1S
2012年8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1的升級版小米1S,小米1S擁有一塊4英寸480P屏幕,搭載高通驍龍400四核處理器,1G RAM,800萬像素攝像頭,1930毫安時電池,運行全新的MIUI V4操作系統(tǒng)。
小米2
與小米1S一同發(fā)布的還有全新的小米2。小米2搭載4.3英寸720P顯示屏,運行全球首款28nm四核處理器:高通驍龍APQ8064,性能較驍龍400有大幅提升。運行內存1G/2G,存儲為8G/16G。后置8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2000毫安時,運行MIUI V4。
小米2A/小米2S
2013年4月,小米發(fā)布小米2A。小米2A搭載4.3英寸720P顯示屏,采用高通驍龍S4 Pro雙核處理器,輔之以1G RAM,16G存儲,2030毫安時電池,800萬像素攝像頭,運行MIUI V4操作系統(tǒng)。
與2A一同發(fā)布的還有小米2S。2S則是這次發(fā)布會的重頭戲:4.3英寸720P顯示屏,高通驍龍600四核處理器,2G RAM,16G/32G存儲空間,攝像頭升級為1300萬像素,電池2000毫安時,售價則依然是1999起步。最后,相比小米2增加了多彩后殼,有更多的顏色可供選擇。
2S可以說是小米的一代神機,系統(tǒng)從MIUI V4一路升級到MIUI 9,可謂是最長壽的小米手機。
小米3
2013年9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3。小米3屏幕升級為5英寸1080P,移動版搭載英偉達Tegra4處理器,聯(lián)通電信版為高通驍龍800,2G RAM,16G/64G ROM,后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3050毫安時。
小米3的硬件配置無疑非常強大,但英偉達處理器版本發(fā)熱和功耗過大,遠比不上高通處理器版本的表現,加上神似諾基亞Lumia系列的造型,在當時也引起了一些爭論。
小米4
2014年7月,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小米4誕生了。小米4采用全新的不銹鋼邊框,使機身質感和制造工藝有大幅提升。正面是一塊5英寸1080P顯示屏,搭載高通驍龍801處理器,3G RAM,16G/64G機身存儲,后置1300萬像素鏡頭,電池3080毫安時,運行MIUI 6操作系統(tǒng),并且小米4上首次加入了紅外接口,售價則依舊是1999起。
這一年,小米以年銷售量6000萬臺的成績,奪得了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小米的聲勢和體量都達到了巔峰。
2015年小米并沒有發(fā)布小米5,而是發(fā)布了另一款面向高端的小米Note系列,數字系列僅在9月發(fā)布了升級版小米4C。小米4C采用5英寸1080P顯示屏,搭載高通驍龍808處理器,輔之以2G/3G運存,后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搭載3080毫安時。另外4C的機身為聚碳酸酯材質,擁有多彩后殼,售價1299元起。
小米4S/小米5
2016年2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4S以及正代旗艦小米5。
小米4S搭載5英寸1080P顯示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08,運行內存2G/3G,后置攝像頭1300萬像素,電池3260毫安時,運行MIUI 7操作系統(tǒng),并支持后置指紋識別。
重頭戲則是集眾多黑科技于一身的小米5。小米5采用3D曲面玻璃機身,尊享版是3D曲面陶瓷工藝,質感大幅升級。正面是一塊5.15英寸1080P屏幕,處理器搭載高通驍龍820四核處理器,運行內存3G/4G,后置16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四軸光學防抖,電池容量3000毫安時,運行基于安卓6.0的MIUI 7操作系統(tǒng),正面Home鍵集成指紋識別,價格則是最后一次定在了1999起步。
小米5S/5S Plus
同年9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5的升級版小米5S以及擁有更大屏幕的小米5S Plus。
小米5S采用金屬機身設計,正面依舊是5.15英寸1080P顯示屏,處理器升級為高通驍龍821,運行內存4G,后置1200萬像素索尼IMX378傳感器,感光性能進一步提升,電池容量3200毫安時,運行MIUI 8操作系統(tǒng),并首發(fā)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
小米5S Plus采用金屬拉絲工藝,機身質感進一步提升。正面是一塊5.7英寸1080P屏幕,高通驍龍821處理器,6G RAM,1600萬像素+1300萬像素雙攝組合,電池容量3800毫安時,指紋識別方案由5S上的前置超聲波識別改為后置電容指紋識別方案。
這一年,由于樂視、360,以及月月演唱會的魅族均加入了手機市場的混戰(zhàn),加之小米內部管理也出現了問題,導致小米的市場份額快速下滑,小米也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刻。
小米5C
2017年2月28日,小米發(fā)布了搭載首款自研處理器的小米5C。小米5C擁有一塊5.15英寸1080P顯示屏,搭載澎湃S1八核心處理器,性能與高通驍龍625相近,運行內存3G,后置12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2860毫安時。
小米6
同年4月,小米發(fā)布了一代神機小米6。小米6采用四曲面玻璃機身,,中框為不銹鋼材質。正面是5.15英寸1080P屏幕,,支持1尼特夜光屏,處理器搭載一代神U高通驍龍835,運行內存4G/6G,攝像頭為12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長焦鏡頭,支持光學防抖,電池3350毫安時,正面指紋識別用回更為成熟的電容識別方案。后續(xù)小米6系列還推出了陶瓷版以及亮銀探索版。
小米6精美的制造工藝配合驍龍835優(yōu)秀的性能表現,造就了繼小米2S之后的又一款“水桶機”,雷總想要以新機拔掉這些小米6“釘子戶”的愿望還是沒有成功。直到現在小米6還擁有200多萬用戶。
小米8/透明探索版/屏幕指紋版/小米8 SE
2018年5月31日,這一天小米帶來了小米8周年旗艦之作:小米8系列。這一次共發(fā)布了小米8、小米8透明探索版以及小米8SE三款機型。
小米8搭載了6.21英寸1080P OLED劉海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45,運行內存6G,后置雙12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容量3400毫安時,運行MIUI 9操作系統(tǒng)。
小米8透明探索版采用了更加先進的工藝,展示了機身的內部構造,使整機看起來更有科技感。此外,相比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指紋方案由后置指紋升級為屏下光學指紋,劉海處集成3D人臉識別技術,電池容量縮減為3000毫安時,其余配置和小米8完全相同.
同年9月,小米推出了小米8屏幕指紋版。相比小米8,依舊是6.21英寸1080P OLED劉海屏,處理器為驍龍845AIE,雙1200萬像素主攝,電池3000毫安時,指紋識別方式升級為屏下光學指紋,不過并未搭載透明探索版上的3D人臉識別技術。
小米8SE是一款小屏手機,尺寸為5.88英寸,分辨率為1080P,屏幕依舊是OLED劉海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710,后置1200萬像素+500萬像素雙攝,電池3120毫安時。
得益于均衡的配置和1999/2699的起售價,小米8系列的銷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其和iPhone X高度相似的屏幕造型以及攝像頭排列,也為小米的口碑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小米8青春版
2018年9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8青春版。青春版搭載一塊6.26英寸1080P LCD顯示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660AIE,擁有4G/6G RAM,搭載1200萬像素雙攝,電池容量3350毫安時。后置攝像頭造型則是終于擺脫了iPhone X的“紅綠燈”排列。
小米9/小米9 SE/小米9 Pro
2019年2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8的繼任者:小米9系列。
小米9搭載6.39英寸1080P OLED水滴屏,采用高通驍龍855處理器,運行內存6G/8G,電池容量3300毫安時,支持27w有線快充和20w無線快充,后置4800萬+1200萬+1600萬三攝組合。
此外還有小米9透明尊享版,RAM升級為12G,后殼采用透明工藝可以看到內部結構,其余配置與小米9相同。
小米9的同樣采用了最頂級的處理器和頂尖的硬件配置,但僅僅3300的電池成為了小米9最大的短板,直接導致后來出現的IQOO完全搶走了小米9的風頭。
與小米9一同發(fā)布的還有小米9SE。9 SE搭載5.97英寸1080P OLED水滴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712,運行內存6G,4電池3070毫安時,后置4800萬+800萬+1300萬三攝組合。
小米9SE由于整體配置比較一般,處理器也未能首發(fā)驍龍730,因此并未取得很好的銷售成績。它也成為了小米目前為止最后一款SE系列機型。
同年9月,小米發(fā)布小米9 Pro。小米9 Pro搭載一塊6.39英寸1080P OLED水滴屏,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55 Plus,并外掛X50 5G基帶,成為小米首款5G手機,運行內存8G/12G,后置4800萬+1200萬+1600萬三攝組合,電池加大到4000毫安時,并支持40w有線充電,30w無線充電,以及10w無線反向充電。
小米10/小米10 Pro/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10青春版
2020年2月,小米發(fā)布了全新的小米10系列,小米10系列正式標志著小米開始沖擊高端。此次一共有小米10、小米10 Pro兩款產品。
小米10搭載一塊6.67英寸1080P OLED曲面挖孔屏,支持90Hz屏幕刷新率,處理器搭載高通驍龍865 5G處理器,運行內存8G/12G,電池4780毫安時,支持30w有線快充和30w無線充電,并配備了X軸線性馬達和對稱式雙揚聲器。后置鏡頭首發(fā)一億像素主攝,輔之以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以及兩顆200萬像素湊數鏡頭。
小米10pro的屏幕規(guī)格、處理器、內存、震動馬達等均與小米10相同。不同之處有三點:一是電池為4500毫安時,支持最高50w有線快充;二是后殼材質升級為磨砂玻璃,更有質感,更不易沾染指紋;三是后置鏡頭方面, 一億像素主攝保留,超廣角鏡頭升級為2000萬像素,取消了兩顆湊數鏡頭,換為一顆800萬像素長焦鏡頭和一顆1200萬像素人像鏡頭。
同年4月,小米發(fā)布了小米10青春版。小米10青春版采用6.57英寸1080P OLED水滴屏,搭載高通驍龍765G處理器,運行內存6G/8G,電池4160毫安時。后置4800萬+800萬+800萬+200萬四攝鏡頭模組,其中800萬長焦鏡頭支持5倍光學變焦和最大50倍數碼變焦。
到了8月,小米發(fā)布了一款硬件拉滿的高端產品:小米10 Ultra。小米10至尊紀念版采用6.67英寸1080P OLED曲面屏,支持更高的120Hz刷新率,處理器為驍龍865,擁有8G/12G/16G三檔內存可選,電池4500毫安時,搭載120w超級快充和50w無線充電。后置鏡頭為4800萬+4800萬+1200萬+2000萬四攝組合。它也是小米第一款把硬件配置拉高到幾乎全方位無死角的機型。
小米11
2020年12月,一年還沒到,小米就發(fā)布了米10的繼任者小米11。小米11搭載6.81英寸2K分辨率OLED曲面屏,支持120Hz刷新率,處理器搭載高通驍龍888,運行內存8G/12G,電池4600毫安時,支持55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充電。后置一億像素主攝、1300萬像素超廣角以及500萬像素長焦微距鏡頭。
小米10S
2021年3月,小米發(fā)布小米10S。10S搭載6.67英寸1080P OLED曲面屏,支持90Hz刷新率,處理器采用高通驍龍870,運行內存8G/12G,電池容量4780毫安時,支持33w有線充電和30w無線充電,保留了X軸線性馬達和對稱式雙揚聲器。后置一億像素主攝,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以及兩顆200萬像素湊數鏡頭。
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11青春版
2021年3月,小米更新了11系列剩余三款機型,分別是:小米11Pro,小米11 Ultra以及小米11青春版。
小米11 Pro采用小米11同款屏幕,同樣的2K、120hz屏幕,同樣的驍龍888,運行內存8G/12G,電池加大到5000毫安時,支持67w有線充電和67w無線充電,攝像頭升級為三星1/1.12英寸超大底5000萬像素三星GN2主攝,以及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和800萬像素長焦鏡頭。
小米11 Ultra的屏幕、處理器、內存規(guī)格、電池容量、充電等均與11 Pro相同。區(qū)別主要在制造工藝和相機上。背部采用更為高級的陶瓷工藝,攝像頭主攝與11 Pro為相同的GN2傳感器,超廣角升級為4800萬像素攝像頭,長焦也為同款4800萬像素鏡頭。并且這次還在攝像頭的旁邊加了一塊副屏,增加了更多趣味玩法,增加了與其余兩款機型的區(qū)別。
最后是小米11青春版,小米11青春版采用一塊6.55英寸1080P OLED屏幕,支持90Hz刷新率,處理器首發(fā)高通驍龍780G,8G運行內存,電池4250毫安時,后置6400萬+800萬+500萬三攝組合。相比其他三款11系列機型擁有更豐富的機身色彩,以及6.8mm、159克的超輕薄機身。
總結
以上就是小米數字系列迄今為止的所有機型。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小米數字系列這10年以來的產品,起初的小米數字系列定位僅僅是極致性價比,配置足夠高、價格足夠有誠意。最初的高端任務也只交給了小米Note系列,后來又交給MIX系列,因為數字系列的價格鎖死了人們對小米的印象,認為它只值1999,所以小米只能考慮從其他產品線尋求突破。
但后來Note系列被砍掉,MIX除了第一代,后面的都不盡如人意,而且遲遲拿不出正代機型。所以只能把性價比的任務交給Redmi,數字系列再次扛起沖擊高端的大旗。但從小米6之后的數字系列產品也可以看出,小米想沖擊高端卻一而再地在價格上妥協(xié),最終出來的產品總有很多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
到了小米10、小米11這兩代,小米才算是放下了價格的束縛,正式沖擊高端。雖然硬件堆得夠強大了,但用戶購買高端機并不只是要硬件的堆徹,還要看外形設計、機身質感、售后服務、軟件和系統(tǒng)體驗等一系列真正考驗廠商軟實力的東西,這些對于小米來說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小米的高端之路依然充滿艱難險阻,但前途是光明的,還是要看小米在日后能不能拿得出各方位看都非常完善的產品出來!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