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月7日,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統一企業”)公布了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統一企業“收益創歷史新高,達人民幣252.3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建立一個新的里程碑……”但財報同時顯示,“本集團2021年稅后利
3月7日,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統一企業”)公布了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統一企業“收益創歷史新高,達人民幣252.3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建立一個新的里程碑……”
但財報同時顯示,“本集團2021年稅后利潤人民幣15.007億元,較去年下降7.7%。”同時,“本年度經營溢利為人民幣19.058億元(2020年:人民幣21.08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6%。”
統一企業雖然獲得了營收高增長,但純利潤卻在下滑。統一企業方面解釋,主要是受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去年同期處置位于合肥分廠部分土地一次性收益。另外,階段性社保費用減免以及補貼收入減少等,都是影響純利下滑的主要因素。
方便面:賣得越多,掙得越少
具體到統一企業的食品與飲料兩大業務板塊的業績,都呈現出了營收增長的態勢。
以方便面、方便食品為主的“2021年食品業務收益人民幣95.249億元較去年同期輕微上升1.1%,占本集團總收益37.8%。”
其中,財報顯示方便面營收達90.072億元。據此推算,近年來統一大力推廣的方便食品“開小灶”(年報將其歸入其他食品類)營收在5億元左右。
年報顯示,“湯達人”過去五年收益復合增長率維持雙位數增長;“統一茄皇”2021年收益同比實現倍數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統一企業“毛利額由去年同期人民幣80.659億元,增加至人民幣82.189億元,增加1.9%,毛利率由去年同期之35.4%下降2.8個百分點至32.6%,主要由于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及促銷折讓影響所致。”
由此推算,統一企業的食品業務2021年過得“并不容易”——2021年食品業務收益僅增長1.1%,意味著僅增長1個億左右。而整體毛利率卻下降了2.8個百分點,食品業務則相當于少賺了2個億以上。
賣得越多,越不掙錢?占統一企業食品業務九成以上的方便面應該要背這個“鍋”。
首先是原材料大漲,蠶食了不少企業利潤。有數據顯示,方便面的重要原料和面粉,自去年年初以來漲幅不小。
2021年初,棕櫚油價格僅7200元/噸,截至2021年12月28日,棕櫚油現貨價格達到12000元/噸,僅這一項成本就增加了66%。而占30%的主要原料面粉,從去年以來價格就開始持續上漲。
營銷專家路勝貞曾分析認為,方便面市場在2020年經歷了一輪創新潮后,2021年出現了創新乏力的現象,依靠創新帶動產業利潤上升的紅利期逐漸消失,疫情緩解也帶來方便食品的需求減弱,這整體上導致了方便食品市場的增長乏力。
除此之外,招商證券還指出,方便食品業務板塊利潤還受到兩個因素的擠壓,一方面不斷上漲的棕櫚油價格使毛利率降低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行業于2021年一季度過度樂觀,導致行業庫存積聚,隨后導致行業廣泛推行折扣活動以清理庫存。
事實上,不僅僅是統一企業的方便面業務“犯了難”,就整個方便面行業而言,也正處于一個新發展周期中。
據二十一屆方便食品大會披露的數據,2021年1-5月,中國方便面累計產量為206.5萬噸,同比下降了8%。而同期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下滑了7.7%,銷售額下滑了7.3%。
一種常見的說法是,方便面產品遭受了外賣行業的跨維打擊,毫無還手之力。此外,方便面也早已不只是“紅燒牛肉面”和“老壇酸菜面”。像拉面說、食族人、李子柒等網紅食品品牌,也都加入方便面陣營。
同時,在外界看來,外賣、自熱食品等正在搶食方便面的市場空間,以自熱食品為例,2020年國內自熱食品的市場規模在71億元左右,5年的復合增速達到97.3%。此外,冷凍食品、預制菜等分流了方便面的消費者。
而統一企業并不是對此趨勢無動于衷,也在努力拓展旗下方便食品。年報顯示,旗下開小灶自熱方便食品“持續受到市場肯定,2021年收益呈雙位數成長。”
同時開小灶新品“餛飩系列實現了沸水沖泡5分鐘完全復水,皮料、餡料及口味達到了鮮食店餛飩的水平,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及行業關注,并在雙十一期間成為天貓平臺餛飩類NO.1品牌。”
只是目前來看,體量僅五個億左右的開小灶目前還處于市場導入階段,遠水能解統一企業的近渴嗎?有待觀察。
飲料:整體回暖,去庫存顯成效
過去三年統一企業都處于增長停滯期(2018年~2020年分別收入217.72億元、220.2億元、227.62億元),統一董事長羅智先解釋是因為一直在填補曾經引以為傲的兩大單品——海之言和小茗同學“失去的部分”。從峰頂跌落的海之言、小茗同學抵消了其他產品的正增長,所以整體收入裹足不前。
羅智先也反思了在大陸市場的一些不良習慣:過于急躁,希望快速打造爆品,希望一夜暴富,從而不斷內部互相消耗。“退貨之類的問題基本都解決完畢,最大的漏洞已經填平,2021年會有比較明顯的增長表現。”
羅智先并沒有失信。2021年年報顯示,與方便面相比,統一企業的飲料業務收益增速更明顯。財報顯示,2021年飲料業務收益人民幣147.3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7.3%,占本集團總收益58.4%。
統一年報顯示:
2021年茶飲料收益人民幣62.7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2%。
其中,小茗同學“穩定復蘇”;2022年順應大健康趨勢,“茶里王”將積極面向都市白領,建立用心做好茶的品牌定位,同時借助直接面對消費者(DTC)平臺精準營銷進一步提升效益。
2021年果汁事業收益共計人民幣22.1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6%。在產品布局上,低濃度果汁中增加更加符合年輕消費者趨勢的多元化口味,同時持續拓展高濃度果汁市場,以滿足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需求;渠道經營上,持續聚焦餐飲場景和家庭場景雙發力,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享用健康果汁的需求。
其中,年報顯示統一金桔檸檬2021年收益“呈倍數增長”,統一鮮橙多以及海之言2021年收益“呈雙位數增長”。
本集團奶茶事業2021年收益人民幣57.4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3%,繼續穩居市場領導地位。
其中,阿薩姆奶茶收益呈兩位數增長,2022“將繼續推動品牌年輕化,拓展餐飲、家庭及熱飲消費場景,做好通路邊界擴大。”
……
但另一方面,統一的飲料板塊雖然在2021年增速明顯,但卻并不能掩蓋營銷以及推廣費用的持續走高的現狀。
在2021年上半年,統一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31.33億元,同比增長19.4%;整體成本支出達到84.74億元,成本費用占比達到64.84%。而2021年財報顯示,“本年度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人民幣55.428億元(2020年:人民幣53.5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人民幣1.924億元。”
“統一是用渠道效能去拉動銷售的,那就是不管是他的方便面還是飲料,尤其是飲料,基本上是按照渠道的利潤、渠道的促銷、渠道的優惠、渠道的返利去拉動的,所以當整個飲料板塊進入以費用攻略為主導的周期時,它的整個利潤蠶食會更加嚴重。”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如此分析。
在“去庫存”的效果初顯后,如何解決企業“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或將是統一要面對的下一道難題。
· END ·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丁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