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患病的幾率卻越來越大,尤其是胃部問題,身邊的很多朋友動不動就胃痛、胃炎、胃酸。但很多人又非常抗拒做胃鏡檢查,一聽到胃鏡,就已經快要胃痙攣了,可有些人卻拖不得,盡管害怕難受,還是得定期檢查。一、我國無痛胃鏡使用率不足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患病的幾率卻越來越大,尤其是胃部問題,身邊的很多朋友動不動就胃痛、胃炎、胃酸。
但很多人又非常抗拒做胃鏡檢查,一聽到胃鏡,就已經快要胃痙攣了,可有些人卻拖不得,盡管害怕難受,還是得定期檢查。
一、我國無痛胃鏡使用率不足10%
很多人抗拒做胃鏡,是因為胃鏡檢查帶來的不適感,實在是太過強烈。于是現代醫學已經有了純熟的無痛胃鏡技術。
在美國,無痛內鏡檢查是首選,超過98%的內鏡檢查,包括胃鏡和腸鏡,醫生和患者都會選擇無痛的。但在我國,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無痛胃鏡的使用率還不足10%[1]。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國臨床麻醉醫生整體上比較短缺
無痛胃鏡是需要在檢查前實施麻醉的,這個過程需要專業的麻醉醫師參與。而我國麻醉醫生數量并不多,主要都是用于外科手術中,所以在普通的內鏡檢查產生了短缺。
其次,無痛胃鏡預約時間長,檢查耗時也長
在進行檢查前,患者要提前很久進行預約,對于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而言,可能等不了這么久。而且無痛胃鏡整個檢查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檢查前需要麻醉,檢查中及檢查后還要進行心電監護,等待患者清醒,宛如一場手術。
另外,很多病人對麻醉還是抱有誤解,認為全身麻醉對身體有害,不愿意選擇無痛胃鏡。
二、無痛胃鏡有何優勢和劣勢?
無痛胃鏡是指在檢查開始前,由麻醉醫生給患者注入麻醉藥,使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中陷入沉睡,沒有任何感覺。等胃鏡檢查結束,麻醉過后,患者才會蘇醒。
因此,無痛胃鏡的優點,就是在檢查中降低了患者的惡心、嘔吐等不適感,減少患者在過程中因為不適而產生的掙扎,使醫生的操作更加簡單[2]。
但是,這種檢查方法對于高齡患者或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而言,麻醉風險較大,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在檢查前,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素質和麻醉過敏病史,比較繁瑣。
普通胃鏡的優點就在于,操作比較方便,檢查時間也短,也不需要為患者注射麻藥。但是,普通胃鏡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異物感和嘔吐感。
有的患者甚至在胃鏡過程中,一直在條件反射地嘔吐,讓胃鏡內窺管處于很不穩定的狀態,影響觀察結果。
三、身體有4個癥狀可能是胃癌,最好做胃鏡檢查
胃癌是我國的高發癌癥之一,其癥狀與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有相似之處,很難鑒別。出現以下幾個情況最好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1.上腹疼痛不適
絕大多數的胃癌患者都表明,自己曾有或正有上腹部疼痛的癥狀。一般來說,這種疼痛會隨著腫瘤的進一步惡化而加劇。
起初只是腹部脹氣、輕微疼痛,與消化不良的癥狀類似。隨著病情惡化,腹痛開始明顯,持續時間變長,且進食或服藥后仍不能緩解。
2.食欲不振、惡心
約有30%的胃癌患者,在患癌初期會出現明顯的食欲不振或食欲減退的癥狀。
開始變得什么也不想吃,尤其是肉類,吃一點就感到明顯的飽腹感,有時聞到食物的氣味還會惡心反胃,隨之而來的是營養不足與身體的消瘦。
3.消瘦、乏力
其實這種情況,出現在絕大多數的腫瘤患者身上,因為腫瘤就像寄生在人體內一樣,會搶奪更多的養分以供癌細胞生長。
這樣一來,患者體內正常的器官和組織就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導致消瘦,整個人精力不濟,容易產生疲勞。
4.上腹有包塊
有部分早期的胃癌患者表示,在上腹部靠右的位置能清晰地摸出一個質地較硬、無法移動的包塊,在按壓時會有輕微痛感。
四、這5類人最好定期做胃鏡檢查
建議以下提到的5類胃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40歲以上人群。不僅僅是胃癌,其他一些常見癌癥的篩查,也應該在這個年齡段開始。
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群,建議在30歲后就進行胃鏡檢查。
有慢性胃病史的人群,如萎縮性胃炎等,建議根據病情的嚴重情況每三至五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如出現較嚴重的癥狀建議立即進行檢查。
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群,例如經常性暴飲暴食、喜歡吃油膩食品,有抽煙喝酒習慣等等,也應該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生活在胃癌高發區的人群。我國某些地區的飲食習慣相對容易誘發食管癌和胃癌方面的疾病,因此在這些地區生活的人群,也應該定期做胃鏡檢查。
胃癌在我國也是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胃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多人都以為只是普通的腸胃問題而忽視了。因此,建議胃部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不適后,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胃鏡檢查,排除患癌的可能。
參考資料:
[1]《無痛胃鏡和普通胃鏡,哪一個更好?看胃腸醫生的選擇就知道了》.知乎.2019-03-2
[2]《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檢查的比較與優缺點探討》.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04)
劉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