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被集成”不到三個月,阿里云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動作開始顯現。
5月31日,玖富數科集團與阿里云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稱將基于各自優勢聯合進行大數據風險建模、數字流量精準營銷,升級“玖富云”體系,“助力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被集成”是今年3月阿里云在其北京峰會上提出的阿里云生態全新定位,簡單來說即阿里云不做SaaS,通過提供“SaaS加速器”等方式讓合作伙伴更好地做出SaaS產品,最終把技術價值普惠到眾多垂直行業。
對應到此次合作,即玖富云作為阿里云“被集成”的SaaS產品,在金融領域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實現。
玖富數科是一個有著數字賬戶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消費金融科技、數字財富管理等業務板塊的綜合數字金融科技集團,旗下有玖富萬卡、悟空理財等明星C端產品。
選擇與玖富進行“集成”,阿里云擴大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力的意圖十分明顯,在這種背景下,“玖富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不言而喻——種種跡象顯示,二者想要把它打造成數字普惠金融的“新范式”。
數字普惠金融實踐多年,公認的“范式”始終缺失
“數字普惠金融”近年來在中國大范圍興起,亂象叢生的同時又越來越興盛。
1、玩法太豐富,也是數字普惠金融的一種“分裂”
通常的“萬億”已經無法描述數字普惠金融的潛力,一些專家直接給出“百萬億”的預計。在數字化背景+龐大前景下,各種玩法也紛紛涌現。
有傳統金融機構中的新潮玩家,將信貸部門一定程度“改編”,引入新的風控方式;
有互聯網巨頭直接成立互聯網銀行,推出各種下沉的金融服務;
有互聯網金融玩家直接面向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有“金融科技”玩家通過助貸的方式幫助持牌金融機構完成放款;
有“科技金融”玩家通過輸出全套解決方案,幫助傳統金融機構提升……
誠然,不管哪一種玩法,只要是合法合規的,都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了價值。但是,兩個問題也顯現出來:
首先,太過豐富的玩法下,行業缺乏一種被普遍認可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范式 ,相比較美國只依靠富國銀行之類的傳統金融機構的社區下沉單一模式,我們的數字普惠金融玩法本質上仍在探索過程當中(在互聯網背景下);
然后,模式眾多的情況下,在用戶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符合條件但無法得到急需的金融服務,即便獲取了金融服務,在個性化利率、風險評估、服務質量等方面也參差不齊,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
2、“效率”+“靈活”定義數字普惠金融范式
對應到阿里云的行業地位,合作升級“玖富云”必然要構建一個具備影響力的平臺,畢竟,隨便找個合作伙伴“做一單生意”,肯定不是阿里云所想。
在阿里云“做好內功”大前提下,“玖富云”形成了“底層云計算+實踐積淀輸出+靈活高效接駁”的數字普惠金融范式:
在底層,是阿里云的IaaS基礎計算資源,及PaaS各種AI、大數據能力支撐;
在業務層,是玖富數科玖富萬卡、悟空理財、火眼科技等數字普惠金融實踐業務的沉淀和轉化輸出;
在接口層,是云計算SaaS產品靈活高效的服務模式,快速部署、快速使用。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與過去那些數字普惠金融模式全然不同的全新的、完整的生態化范式,平臺管理效率得到提升,無論是服務機構端,還是服務用戶端,都有了全新的可能。
云計算巨頭+Techfin玩家的組合,為什么能打造“新范式”?
這種“可能”,來自于云計算巨頭+Techfin玩家的“組合優勢”,一個范式解決了平臺、金融機構、用戶各自的痛點需求。
至少在三個層面,這種“新范式”得以成立:
1、條件上,不只是沒有“短木板”
木桶的短板決定盛水量,這是經典的“木桶效應”。
在“玖富云”背后,阿里云、玖富數科,無論在計算能力、大數據能力、AI能力等通用能力,還是金融風控能力、金融產品設計能力上都談不上“短”。
但是,對這種數字普惠金融“新范式”更重要的是,它還得符合“長木板效應”:決定木桶盛水量上限的,是那些長的木板們。
阿里云作為國內遙遙領先、國際領先的云計算平臺優勢無需多言,它提供了木桶里一塊幾乎無限長的木板;
而玖富數科同樣具備長木板價值,不論是技術還是業務方面,在服務金融機構及用戶上都有深厚的沉淀。
成立13年來,玖富旗下各子平臺已累計擁有超過7900萬注冊用戶,累積借貸超3400萬筆,數額超過3400億;其明星品牌玖富萬卡已獲得超2600多萬用戶使用(2018年數據),幫助大批普通用戶解決了急需的資金問題;而悟空理財則擁有超千萬用戶配置理財資金,這些產品在服務普羅大眾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面向普通人的技術和業務經驗。
除此之外,玖富在定位上一直承擔“連接器”的角色,在已有業務當中,不論是與內蒙古銀行合作提供模塊化數字科技服務,還是不久前與平安壹賬通達成戰略合作,或是中國人保、中吉擔保為玖富萬卡向持牌金融機構推薦的借款人(如,平臺商戶)提供擔保服務,都體現出將手中的能力進行輸出、連接機構與用戶的價值。
2、結果上,不僅僅打穿IaaS/PaaS/SaaS
阿里云“被集成”生態,簡單來說就是做好IaaS、PaaS,尋找優質SaaS伙伴,用合作的方式打穿IaaS、PaaS、SaaS全鏈條,而不再是一家獨攬。
“玖富云”的出現,實現了阿里云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構想,打穿了三個云服務層級,但其意義和價值還遠不止于此。
事實上,1+1>2才是“玖富云”身上體現出來的最大的協作意義。
阿里云高舉“數據智能的云”,具備全領域數據積累,而玖富數科則自帶龐大的、還在增長的金融垂直領域數據,二者互補無疑將大大加快數據積累速度。
加上阿里云來自達摩院的AI、玖富數科原有的風控技術積累(如“火眼分風控體系” “彩虹風險評級”),玖富云還將強化數據+智能的完整閉環能力。
3、行業影響力上,不僅僅是提供學習“范本”
在玖富數科推出的“T.E科技賦能”戰略中,存在一個“413”工程,“4”指的是流量、場景、數據和AI四大核心優勢,“1”指的是“玖富云”,而剩下的“3”則是玖富云帶來的“3A數字動力”:
Account,賬戶為王,提供盤活存量、獲取增量的系統方案;
AI,H5直接調用AI,無縫植入場景生態;
API,API經濟下做接口調用的開放生態。
這是玖富數科自己對玖富云的價值點提煉,而從行業角度看,這次合作把玖富云推向更多合作伙伴,除了提供數字普惠金融“范本”,實際上也在讓“3A數字動力”變得“普惠”。
無論是Account、AI還是API,玖富云也在整個行業形成一種導向:讓科技金融變得“更簡單”,摒棄復雜繁復的結構和流程,直擊最核心的賬戶,直接調用各種能力,直達主題。
也許,數字普惠金融本該如此簡單和直接。
數字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做乘法不做加法
過去,玖富旗下也有諸多科技賦能的產品或服務,例如玖富萬卡提供小微金融資產、智能催收、智能營銷、智能供應鏈金融等定制化產品,以及消費金融資產、語音識別/合成、圖像識別、自動風控建模等標準化服務,還有人工智能平臺、大數據平臺、私有云平臺等系統平臺。
此外,其火眼科技也為互金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等提供11個軟件產品,4套解決方案。
隨著玖富T.E科技賦能戰略的提出與落地,玖富已經由過去以具體業務為主,轉向“科技賦能”并重。
但是,從行業角度看,若以玖富一家平臺的力量,數字普惠金融的實現只能是做加法,科技賦能是線性增長的過程,依靠玖富逐步開拓市場。
現在,“搭上”阿里云“被集成”這趟車,玖富云以SaaS的方式面向合作伙伴,科技賦能的“效率”無疑將大大提升,實現某種“倍速”的效果。
對用戶而言,“加速”意味著觸達金融服務的成本將更快速降低;對整個行業而言,“新范式”則意味著數字普惠金融由“加法”進入“乘法”模式。
反過來,這種“加速”也契合阿里云通過“被集成”擴大產業影響力的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看,阿里云與玖富的合作,可能早已注定。數字普惠金融、阿里云“被集成”、玖富“科技賦能”三者兩兩匹配 ,強強聯合更好地服務金融機構、服務用戶,正在嘗試翻開科技金融新的一頁。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高級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
5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曾響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