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孩子不愛寫作業怎么辦?孩子沉迷電腦游戲怎么辦?……”
每天早上6點,鄭潤芝會準時出現在QQ群和微信群,回答家長們提出的問題。這件事她持續了十幾年,除夕夜也沒停過。
現實生活中的她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在育兒領域有24年的從業經驗。由于小名有一個“果”字,也為了和家長們拉近距離,她給自己取名果姨媽。
圍繞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她在自己的頭條付費專欄「果姨媽育兒」上線了一系列課程。
在不久前的4.23頭條知識狂歡節,「果姨媽育兒」只用了10天的時間,獲得超過50萬收入。
比較瘋狂的是,為了解答家長們留下的大量育兒問題,她進行了一場長達14個小時的直播,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午飯時間也在回答家長的問題。
據了解,鄭潤芝的付費專欄總銷售額已超過100萬。截至目前,「果姨媽育兒」的頭條號粉絲量為18萬,獲贊14萬。
「果姨媽育兒」的頭條付費專欄
隨著80、90后先后晉級為新手爸媽,親子教育的內容付費市場或迎來新高潮。據《2018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80、90后正面臨著育兒、家庭、事業的多種壓力,60%的家長在有了孩子后,學習欲增強,育兒和營養知識是首選課程。
如何在這條賽道上把握機遇創作優質內容,鄭潤芝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思考和啟發。
從一位苦惱的母親到網紅育兒作者
鄭潤芝入行成為心理咨詢師,是因為一次人生低谷。
十多年前,鄭潤芝從事的還是教育學方面的研究,當時她的兒子剛上小學一二年級,她因為情緒煩躁沒能耐心教導,導致孩子對上學產生了厭煩心理。
當時國內心理咨詢師行業剛剛起步,她為了解決與兒子之間的問題,開始研究心理學。
鄭潤芝
據鄭潤芝回憶,最初國內的心理咨詢行業并沒有被廣泛接受,2006年,她開始在幼兒園和小學為家長開設免費心理課程和沙龍。做了一年的公益講座后,她又開始嘗試做線下收費課程和心理咨詢,通過與家長一對一的溝通,積累了大量的案例。
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鄭潤芝試水公眾號等領域,并在其他平臺嘗試付費課程。直到去年10月又開通了頭條號,因為她覺得“頭條的推薦機制或許有利于傳播”。
最初,他們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試錯。一開始視頻數據各方面都不理想,他們發布過一些免費視頻,用于測試受眾的反應,“例如原本我一節課時長為一個半小時,現在所有內容全部都卡在7、8分鐘。因為在頭條的推薦機制中完播率、互動率都很重要”。
選題是從過去積累的經驗中再做篩選。這也是很多內容創作者的二度創作思路,從爆款中再造爆款。比如她會從之前其他平臺發布過的23門課中選出比較受歡迎的內容,進行二次制作。
去年11月,「果姨媽育兒」在頭條的互動量和關注量開始上漲。同月,鄭潤芝申請開通頭條付費專欄功能,并發布了第一套課程《10節課讓孩子更有專注力》,目前定價為298元。
截至發稿前,這門課在頭條上的銷售量超過1900。此外據鄭潤芝介紹,大約有10%的用戶會同時購買她的全部課程。
今年春節后,除非是節假日或平臺活動,「果姨媽育兒」不再更新免費內容,而是將免費視頻作為試讀部分更新到付費專欄中,為專欄引流。
以《10節課讓孩子更有專注力》為例,試讀部分的免費視頻最高瀏覽量高達17.7萬,原本15節的課程也更新到了47節。
新榜:目前賣的最好的是哪一門課?
鄭潤芝:《管教孩子26個心理學工具》和《10 堂課讓孩子更有專注力》,頭條上這兩門是目前銷售量最高的。
新榜:為什么這門會比較高?
鄭潤芝:專注力訓練課是剛需,現在80%以上的孩子都有專注力弱的問題,這個話題本身是一個很大的痛點,家長在意識問題后,就會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調整。
管教孩子的課程數據忽然上漲,我比較意外,因為這個課程主要針對自我意識較強的家長。
新榜:你們的團隊有多少人?
鄭潤芝:7個人,我主要負責內容,文案師會把我的內容進行提煉,剪輯師負責制作視頻,助教主要在后臺回復評論,現在又有了飛聊的群,群里也會有互動。
新榜:平時和家長們交流,你會做什么筆記嗎?
鄭潤芝:每次都會整理錄音,家長們也會下載。
育兒內容重在操作,而不是雞湯
據介紹,截至目前,「果姨媽育兒」的付費專欄總銷售額已超百萬。這背后除了鄭潤芝說的“育兒剛需”,我們還通過內容觀察和她的介紹,總結了五點運營技巧。
1. 通過系列視頻吸引用戶關注。
「果姨媽育兒」單個主題的視頻一般至少有5-6個視頻,組成一個小系列,同時會從一個系列引出下一個系列,內容之間形成聯動,有利于提升用戶粘性。
比如《別催孩子了,越催越慢》,先是從5個方面剖析了孩子動作慢,多數是因為家長沒能管理好情緒,導致孩子故意磨蹭,由此引出圍繞家長的系列視頻《不發火挑戰》。
2. 采用打卡形式提高家長參與感。
接著上文提到的《不發火挑戰》,通過這個系列視頻,「果姨媽育兒」會引導家長每天在評論區打卡,回復他們的挑戰情況。
所以評論區都是“今天挑戰失敗了,最后還是沒忍住發火了”“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時,短暫分離了一會平復心情”……
評論區截圖
鄭潤芝也會在直播時拋出問題,要求家長們圍繞內容進行打卡和提問。鄭潤芝說,打卡互動不僅可以提高用戶參與感,她也可以借此觀察家長們都在關注些什么問題。
3. 在專欄的基礎上,結合直播輔導形式。
每天晚上8點半到10點半,鄭潤芝會在頭條進行直播輔導,回答家長的問題。通過從專欄到直播的形式,加深了用戶印象,以及與用戶的聯系。
4. 管理用戶的期待值
鄭潤芝介紹,因為學員數量太多,她無法做到回答每個人的問題,所以她會刻意降低用戶的期待值。
“管理期待很重要。學員一晚上能提上百個問題,我需要降低他們的期待值,告訴他們,直播輔導本來不在課程中,而是一個附贈。”
5. 抓住用戶痛點,具體到實際操作上
找準痛點是第一步,根據痛點給出解決方案才是價值所在。
鄭潤芝提到,如果只是講一些大道理,家長可能學完就結束了,但這樣是沒有用的。“我會直接告訴他們要在墻面上貼上什么,或拿本子給孩子記錄些什么。最有用的課程應該是家長們能夠實際操作、非雞湯類的內容”。
比如昨晚直播時,一位家長提到孩子會刻意懟自己,鄭潤芝這么解答:“你需要面無表情,直接走到孩子面前,盯著他。大概幾分鐘后,輕輕地問一句,你剛剛說什么?再說一遍。用這種方式達到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雖然是亙古不變的育兒話題,但新媒體的運營方式也同樣適用,比如找一個切中痛點的標題,或者植入熱度比較高的關鍵詞,或者設置懸念、多用數字等。
“很多家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成為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慌亂的事。
尤其當很多傳統育兒觀念已經很難適用于新手父母,新媒體時代的“父母教師”應運而生。成為父母可能不需要考試,但學費都補在了這些育兒內容上。
最近幾年的新媒體市場,與育兒、母嬰相關的內容一直是熱門賽道,除了「果姨媽育兒」,還有年糕媽媽、小小包麻麻等業界知名的頭部育兒大號。
在內容創業時代的助推下,擅長當一個好媽媽,也能成為一個人創業逐夢的好生意。雖然內容創業的經歷有所不同,但「果姨媽育兒」顯然也是那個踩在風口上的幸運兒。
鄭潤芝說,如今很多家庭遇到夫妻或孩子問題都會來問她的意見,自己仿佛成了他們的家庭成員、第三位家長。
購買專欄課程的學員中,年齡最大的家長80多歲,“他不會使用很多手機功能,助教一點點教他如何購買專欄、學習課程”。
但在回答了這么多問題過后,她越來越發現其實很多家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表面上問題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習慣養成等,其實是家長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但如果課程是這樣的角度,他們還是意識不到,這需要引導。”
在她看來,家長通常都想培養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孩子,但她想通過這種知識服務,“幫助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他自己”。
給父母的這堂課,也沒那么好上,鄭潤芝們還要面對時間的考驗。
馬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