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為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發展,中國財政部發布關于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5月22日正式發布公告,給予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
無論是美國的外部壓力還是我國自主產業的發展,芯片國產化都不可避免,那么在稅費優惠的政策下,芯片行業會成為創業首選嗎?
高端芯片國產化勢不可擋
任何科技產品都需要不同種類的芯片,還需要很多控制單元。整個芯片產業從上到下可以細分為上千個細分領域。這些芯片領域在不少國外廠家已經對芯片進行了30年以上的研發積累,相比而言,中國的集成電路企業發展則少了10年的積累。如今我國80%以上的芯片部件還依賴于國外的廠家,甚至在部分領域國內廠商完全沒有能力設計,現實很殘酷,所以我們國家更應該大力發展。芯片行業創業看似風光無限,但是這幾個難題解決不了,創業者還需謹慎選擇。
芯片行業創業的頭號難題:太貴了!
星瀚資本創始人楊歌曾經分享過一個和芯片行業相關的電容行業的案例,“電容器大家都知道,工程非常精細的工藝能把電容器做到多小?三星做到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盛放81億個電容器。這個工藝不是我們努力就能追上的,不是砸100億資金一年之內能干出來的事。這中間是60年的時間差距!”
造芯片不僅難而且貴!當今世界上芯片行業大拿英特爾、AMD都是巨無霸,掌握這些頂尖的技術,其他公司除了華為、三星,其他的差距都挺大,別說創業團隊創業公司了,國內知名品牌小米都在芯片研發上都吃了大虧。
小米澎湃S1芯片發布于2017年2月,當時只有一款搭載這款芯片的手機——小米5C,隨后該手機被普遍反映卡頓、發熱,短短數月時間小米5C遭到下架。此后澎湃S2芯片遲遲沒有動靜,有傳言稱小米澎湃芯片團隊已經遭到解散,問題就是太過于“費錢”。
想要自研芯片,沒有大量的資金基本上是九死一生。華為麒麟芯片能夠有如今的成績,甚至媲美高通驍龍,華為投入巨額資金去搞研發。而小米手機雖然在市場上表現不俗,但收入遠遠不及華為、三星等國際巨頭,沒巨額資金的支持,澎湃芯片“夭折”也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除了“太貴”之外,芯片創業還有著幾大難題
1、創業公司芯片高端人才不足,導致芯片研發困難。英特爾、高通這種芯片行業的巨頭對頂尖的芯片人才是具有絕對新引力的,這些高端人才基本都被這些巨頭快速引進或者搶奪,創業公司吸引力較小,就算有高端人才憑借自身技術想在芯片行業創業,經營方面還是困難重重。
2、缺乏研發積累。前文也說過,不少國外廠家已經對芯片進行了30年以上的研發積累,相比較而言,國內的微架構設計、底層操作系統的設計能力缺失、通用CPU無自己的微架構。
3、難以實現重資金投入和高產出的正向循環。
面對困難如此多,創業者還值得在芯片行業打拼嗎?
總體而言,芯片行業生產非常復雜,主要機器制造商都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其中光雕機的制造技術在國內無法實現,更因為技術知識無數的專利保護,制造高端芯片之路對創業公司來說還很遙遠。
然而創業者在芯片行業還是有機會的,就是芯片產業鏈的機會。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出現,這些做芯片的廠家是需要很多產業服務。圍繞芯片設計、加工、切割、封測的設備和服務會給國內帶來很多的機會,創業者從這方面考慮創業,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芯片行業是一個長期發展,但是這段路國家必須得走,雖然現在還是落后于美國、韓國,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對于創業者來說,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還是謹慎對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