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5月10日,網約車公司Uber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高達45美元,公司估值達到約820億美元,這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IPO。原本在中國市場“打跑”Uber的滴滴的IPO計劃卻因為兩起順風車安全事故擱淺,中外網約車的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滴滴能成為中國第一家IPO的網約車企業嗎?還是,會有別的企業成為黑馬,趕超滴滴?

事實上,中國網約車的鼻祖為易到,它成立于2010年5月,這一時間比Uber早5個月,比滴滴早了整整兩年。2012年8月、9月,嘀嘀和快的分別在北京、杭州上線。隨后,滴滴合并了快的、招安了Uber,易到和神州等市場被搶占,滴滴成為了網約車行業的領軍企業。直到2018年5月和8月,不到三個月連續發生兩起順風車安全事件,將滴滴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并引發了網約車整治的風暴。
而在滴滴出事之后,各大傳統車企紛紛入局網約車市場,上汽推出“享道出行”,廣汽聯合騰訊推出“如祺出行”、首汽推出“首汽約車”,還有寶馬中國,再加上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與戴姆勒合資的出行平臺蔚星科技,以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的入局,網約車市場成為整車制造商爭奪的重點。

啟信寶后臺數據顯示,目前,經營范圍包含“網絡預約出租車”的企業達13138家,從2010年開始,可以清晰地看到網約車市場的增長速度變化,從2010至2013年市場增長量很少;2014年開始,網約車進入市場飛速發展期,每年新增企業數相比前一年成倍增長;在滴滴占領中國網約車市場時,依舊也不少企業入局,2017年新增網約車企業達2265家;2018年創造了中國網約車市場增長規模之最,達到6101家,增長達169.36%,
如果以2018年8月滴滴順風車下線作為分水嶺,2018年8月前,平均每個月新增網約車企業478家,2018年8月后,平均每個月新增網約車企業達569家,增長19%,可見行業巨頭式微之后,更多企業進入到網約車市場,進一步刺激了市場的增長速度。2019年以來的4個多月時間里,網約車增長規模已經與2017年全年增長量基本持平。
此外,還有409家為后期新增“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范圍的企業,占市場總量的3%。

在全國13138家網約車企業中,全國數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是重慶市、江蘇省、四川省、山東省和云南省,這一結果與傳統意義上的一線、新一線城市略有偏差。在一份《全國最難打車城市》的調查報告中,重慶高居榜首,這也許是重慶市有最多網約車企業的主要原因。

滴滴、易到、神州、曹操、首約這五家網約車企業是目前市場中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約車企業,啟信寶從融資速度和分支機構兩個維度來評判他們的發展速度,如果以10億元作為一個評判標準,滴滴融資達10億元經歷了五輪融資;易到成立時間較早,同樣在D輪才達到10億元融資;而神州和曹操在A輪就實現了10億元的融資,前者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后者背后則有吉利。
而在分支機構對比方面,首汽約車數量達到117個排名第一,其次是曹操專車的107個,滴滴的分支機構僅有63個,排名倒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