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馬云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曾問過微軟、谷歌和蘋果同一個問題:“貴公司的競爭對手是誰?”對此,微軟和蘋果當時的回答還只是停留在產品層面,而谷歌卻認為:“誰和我競爭人才,誰就是我的對手。”
一句簡單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人才才是企業第一資源,人才培養一直都會是企業內部的重中之重,企業未來的發展也始終離不開人才的支持。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是在實踐方面遠比不上理論方面,國家對此高度關注。十九大報告中曾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也要求:“要加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推進校企業雙方可持續發展,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著眼于精細化培養、高位化就業的目標,加強優勢互補,實現互惠共贏。”
這些大背景下,使得目前流行的“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重點大學,與一些企業的有效合作,率先讓學生培養從象牙塔里走了出來。作為經濟新常態社會發展形勢下產生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它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也能夠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最大化的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共同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復合型人才。
四月份,總部位于上海的CCG集團(上海東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浙江傳媒學院簽訂了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合作協議,并現場授牌共建“人才培養實踐基地”,這是該集團落實扎根人才培育的又一產教融合的項目,雙方將在解決人才培養核心問題上相互促進、優勢互補。
(CCG集團與浙江傳媒學院人才培養實踐基地簽約儀式)
其實,早在去年,CCG集團就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努力,作為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的戰略合作伙伴,CCG集團的營銷專家團隊為學生開設了深入的課程指導與交流,希望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全面深入、產業導向思維方式的成長平臺。
企業能夠一直重視校企人才共建,其實是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可以以此為切入點,擴大合作,探討人才培養新方法。
CCG集團副總裁任瓊認為,人才培養的目的終歸是為了企業的人才儲備,就同谷歌所認為的一樣,面對對手,只有打贏人才競爭戰,才能有更大的競爭力。所以在此次會議上她表示:“實習基地的建立,不僅是為企業搭建了人才培養的直通車,也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實習的平臺,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提前對接產業、對接企業、對接崗位,才能滿足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才能搶占競爭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
(CCG集團副總裁任瓊發表講話)
同時,CCG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開展校企合作,并不會“剃頭挑子一頭熱”。近期,集團會陸續與多家院校進行校企“實踐基地”的合作,以便充分提高和調整專業人才的比例和結構,通過宣傳集團企業文化,傳授一線知識、經驗、技術,培養學生的工作習慣及職業能力。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工作規范,積累相關工作經驗,為將來走向社會就業做好鋪墊。
另一方面,這些新生力量可以為集團帶來新的活力與理念。
據悉,隨著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業務的不斷發展,CCG集團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團隊,校企合作的開展,可以為集團拓寬高層次人才、高學歷人才的來源,為今后集團的持續、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CCG集團是造夢者的角色,也致力于把夢想化為現實,在這個過程當中,集團需要“千里馬”,需要有更多智慧和創新力量的新生人才。
總之,從大范圍上來說,校企合作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興國戰略、促進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能夠在產學研結合上取得突破并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雙贏”。相信未來除了實習基地建設等初級合作關系外,CCG集團也會考慮合作建設專業實驗室、建立教育基金等方式,去促進高校及企業自身的快速成長。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