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嚴峻,處置非法集資也成為監管部門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工作之一。4月份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正式啟動了為期三個月(2019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國非法集資風險排查整治活動,并正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盡快出臺。5月初,根據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的統一部署,為做好2019年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有關工作,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日前向會員單位發出集中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的倡議。作為協議理事單位,德眾金融積極響應監管要求,按照協會相關部署,統一宣傳步調,積極在平臺官網、微信公號、微博等渠道開展防范非法集資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
協會帶頭組織防范非法集資宣傳
據了解,協會通知號召會員單位結合本公司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依據客戶群體特點,制作有針對性的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材料,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APP等渠道推送宣傳。與此同時,協會將分別于5月5日、15日、25日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陸續推送宣傳內容,歡迎會員關注并轉發,積極配合宣傳。而為了督促各會員單位積極參與,協會還要求各會員單位在宣傳月活動結束后,反饋宣傳資料的推送次數、點擊量、閱讀量等情況。屆時,協會將總結宣傳情況報送相關監管部門。
“由協會牽頭組織,統一安排,集中宣傳,各機構共同發力,有利于營造全社會自覺抵制非法集資的濃厚氛圍,相信會進一步增強宣傳效果,從而增強廣大群眾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德眾金融方面表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有不法分子借助互聯網進行宣傳推介、歸集資金,或是打著金融創新等旗號,利用新型經濟領域的熱門概念進行炒作宣傳、行非法集資之實,欺騙性、迷惑性更強,且風險蔓延更快,涉及區域更廣,社會危害更大。不僅危害到廣大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也對合規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防范非法集資,人人有責,作為金融機構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大日常宣傳力度,使“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的理念深入人心。
這些非法集資常見手段需警惕
非法集資危害大,該如何提高警惕呢?結合實際情況,監管部門總結了一些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提醒大家注意識別:
一是承諾高額回報。 不法分子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許諾投資者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人在集資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二是編造虛假項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有的甚至組織免費旅游、考察等,騙取社會公眾信任。
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 不法分子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明星代言、名人站臺,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在著名報刊上刊登專訪文章、雇人廣為散發宣傳單、進行社會捐贈等方式,制造虛假聲勢。
四是利用親情誘騙。 有些類傳銷非法集資的參與人,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總之,“天上不會掉餡餅”,而風險與收益往往成正比,在投資理財之前,請大家一定要冷靜冷靜再冷靜,了解清楚再決定,謹防受騙,自覺抵制高息誘惑、非法集資,同時發現非法集資行為要及時向政府管理部門舉報,共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