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企業業績如何?業績發布會中管理層臉上的表情或許就是答案。
3月26日,中國恒大在香港舉行2018全年業績發布會,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業績會上亮相。業績會全程,他頻頻露出笑臉,且直面回答了關于新能源、多元化等一系列問題。
這家中國最賺錢房企,在過去一年間延續其業績增長大勢的同時,在多元化布局上也動作頻頻。
一點財經注意到,在恒大發布會現場的背景板上顯示出這樣一幅圖案:一片藍色的海洋中,近處的恒大地產、恒大養生谷,與遠處的恒大童世界、恒大汽車交相輝映,一只雄鷹正在上空展翅飛過;居于中間的“新恒大大戰略 大格局”正是此次業績會的主題。
“恒大在產業選擇上,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 ,坐在這樣一張戰略藍圖前的許家印顯得意氣風發,豪情萬丈。
在幾年的摸索與嘗試之后,如今的恒大終于將自己的這張產業圖卷繪制完整。他宣布,恒大的多元化產業布局已經全面完成,形成了以地產為基礎,旅游文化、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未來五年內,恒大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許家印強調道。
01|“利潤王”延續的背后
去年年初,恒大宣布實施第七次重大戰略決策,開啟“新恒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強化“規模+效益型”發展。“新恒大”第一年,其業績關鍵詞,依然是“高質量的增長”以及 “利潤王”稱號。
財報顯示,2018年,恒大實現合約銷售額5513.4億元,同比增長10.1%;合約銷售面積達5243.5萬平方米,較2017年增長4.2%。
如恒大在財報中所說,部分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行業競爭影響,過去一年地產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百強房企市占率為58.1%,同比增長10.6個百分點。可以說,排名居前的恒大正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之一。
當然,規模增長并不是恒大去年發展的唯一,作為“新恒大”的第一年,在“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影響下,去年其貫徹的是“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
數據顯示,2018年,恒大總資產、凈資產分別上漲6.7%、27.4%,而凈負債率從超過180%降至151.9%,總借貸金額下降8.1%。
在低成本影響下,其再一次成為“利潤王”。財報顯示,2018年,恒大實現年度凈利潤722.1億元,較2017年增長106.4%;凈利潤率達15.5%,相較2017年上升4.2個百分點。
“恒大的凈利潤是中國房地產最高的一家”,恒大總裁夏海鈞在業績會上直接點明了這一點。在他看來,恒大利潤存在的基礎是其先見式的超前土地儲備。
據介紹,恒大的全國戰略布局開始于2006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與很多企業選擇的進軍一線城市相比,恒大選擇的是布局省會城市。
“2009年上市時,恒大便已經是一個以二線省會城市為主的發展商。而當時中國頂級發展商都在一線城市,沒有進二線的。” 夏海鈞回溯稱。
此后,2009至2015年間,恒大的戰略是以二三線為主,兼顧一線城市 ;到2015年,銷售額突破2000億、成為行業前三甲后,恒大才開始全面回歸一線城市。
這樣的戰略部署,在為恒大提供充足土地儲備的同時,也使它的優質土地價格能夠保持低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恒大的土地儲備達3.03億平方米,土儲原值為4962億元。其中,66%位于一二線城市,34%位于三線城市,平均樓面地價只有1635元/平方米,而去年其合約銷售均價為10515元/平方米。
02|多元化成型
除了地產主業上的種種表現,恒大受到投資者、用戶關心的另一個主要話題是多樣的產業布局——這一布局早早開始,曾被恒大當做是三年發展戰略的重點。而今,在多種摸索與嘗試后,其多樣化的產業布局已基本成型。
“恒大的多元化布局已經完成,五年內不會再涉足其他重大產業”,許家印在此次業績會上表示。 同時,他在這次會議上提的更多的也正是多元化布局,尤其是過去一年間聲勢浩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
房地產發展空間大,發展也很快,但是能否支撐自身成為世界百強,成為百年老店?“常懷憂患之心,常思長遠之策”的恒大認為這個問題并不能給出肯定答案,因此自2010年開始,中國房企開啟第一波多元化浪潮時,恒大就開始投身其中,從地產與未來出發,探索多樣化的產業布局。
曾經它也走過彎路,不過壯士斷腕,一次性地出售了糧油、乳制品、礦泉水等快消業務——在新零售盛行的當下,也有房企以自身的城市與居民覆蓋為基礎,進行類似的布局。
這些業務市場規模有限,與銷售額千億的恒大地產業務不能完全匹配,在此次業績會上,許家印總結了這一“退出”,并強調了恒大當前業務布局的核心,即“在產業選擇上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
2018年,在“新戰略”下,恒大在產業布局上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兩翼,以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幾乎都是許家印所說的“非常大的產業”。
以恒大去年在轟轟烈烈展開的“造車”業務為例,許家印對其用了三個“大”(“投入力度比較大,決心比較大,產業布局也是比較大”)來形容。
據他分析,全世界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都非常重視,歐洲許多國家對禁售燃油車都有了明確時間表,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方向已經非常清楚。“未來5-10年是幾萬億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萬億的大產業。”
因此,去年一年間,恒大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有頗多動作:先后入主瑞典整車制造廠商NEVS、與頂級豪車制造商Koenigsegg組建合資公司,入主日本電池廠商卡耐公司以及荷蘭輪轂電機廠商e-Traction,入股在全國有1200多個汽車經銷渠道的廣匯集團。
借此,恒大構建起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覆蓋整車制造、電池、經銷售后等領域。據悉,恒大新能源汽車天津基地計劃今年6月份全面投產。
有制造業根底的許家印對汽車產業充滿信心,“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也算是制造業的央企出來的”。
03|“新恒大”的多個萬億未來
“房地產企業再發展下去,這種規模是由天花板的”,在許家印看來,多元化是房企的必然選擇。
同時,他強調,房地產企業要轉型也不能脫離房地產。從房地產行業出發,還有什么新的空白點?答案是旅游地產和養老,這是中國區域房企還沒有覆蓋的兩個領域。
如許家印所說,旅游、健康同樣也是“萬億產業”,這兩個產業與地產高度相關,在這兩方面,恒大的布局已初有成效。
據介紹,恒大旅游以恒大童世界、恒大水世界為兩大拳頭產品,其中童世界對標迪士尼,未來將在內地興建15座;始于2015年的恒大健康,未來幾年將在全國布局30多個養生谷。
在恒大財報發布前的3月22日,恒大健康也發布了2018年報。財報顯示,營收來看,同比增長136%,毛利潤11.45億,同比增長35.4%,會員消費額34.6億,同比增長139%。
而在整個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這方面有積累之后,它同樣可以成為利潤增長點。在當前的科技研發與儲備中,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發是重要的一塊,如許家印所說是“高科技產業的一個亮點”——這正是恒大發展新能源的基本邏輯所在。
截至去年,恒大形成了以地產為基礎,以旅游文化、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產業格局。
從恒大布局的這幾個產業來看,一方面國內的產業競爭格局還不穩定,恒大有很強的可發揮空間;另一方面,它們都是動輒“萬億”的市場,是朝陽產業,對恒大有很強的引擎帶動作用。
同樣,恒大也不是打無準備之仗。許家印強調,恒大實施多元化的產業布局,并不是自己一時“情緒化”的決定,而是恒大經過長遠的探索、實踐和調研,深思熟慮之后所做出的戰略選擇。
旅游、養老、汽車等新產業基本上都有周期長、前期研發與資金投入大等特點,而在這方面,穩坐“利潤王”寶座的恒大具有天然的資金實力。
財報顯示,去年其年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了1293.64億元,足以支撐它在各領域的多番布局。據透露,僅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其投入就已逾300億。
在資金之外,恒大還具有企業管理優勢。在許家印看來,恒大這些年形成了從嚴管理、獎罰分明的管理文化,以及非常強大的執行力,在企業管理方面很有信心。
與快消等依靠品牌運營能力的產業不同,旅游、地產、汽車,這些“大”產業,無一例外地都更強調企業的管理能力,考驗企業調動各項資源的能力與眼光,也需要沉下心來扎扎實實的運作。
而恒大此前在地產,在體育上的表現,證明它在這方面有巨大的可能性。
“恒大做事的風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許家印在業績會上信心滿滿。
04|結語
約翰·w·蒂茲說過,戰略制定者的任務不在于看清企業目前是什么樣子,而在于看清企業將來會成為什么樣子。
過去二十年間,許家印帶領恒大實施的六次戰略轉型,最終成功將恒大變成了中國房地產企業當中具備規模優勢同時也是最賺錢的企業。現在,許家印正帶領著恒大實施第七次戰略轉型。
按照恒大設定的“新藍圖”,到2020年底,恒大將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年利稅1500億,負債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王 鑫
王 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