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貸行業來說,經歷去年年底的企業自查這個“摸底考試”后,行業分水嶺也正式出現。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目前業內僅剩下千余家正常運營的平臺,其中只有500多家提交自查報告,毋庸置疑,未來能通過行政審查的平臺將從這500家平臺中產生。據了解,雍和金融接受了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檢查,并積極配合,主動作為,完成自查自律工作。同時根據監察部門要求加快腳步落實合規所需的條件,并有望成為較早完成行政審查的網貸平臺。
許多人注意到,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網貸平臺就出現了兩大變化。其一,是網貸平臺回暖趨勢明顯,9月份網貸成交934億元,環比增長6.86%。2019年2月份,從各省市P2P網貸的成交情況來看,進入統計的30個省市中,2月有10個省市的P2P網貸成交量環比上升,成交量排名全國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廣東。其二,網貸行業“頭部效應”凸顯,中小平臺用戶及資金向平臺涌入,自然流入平臺的用戶占比不斷提升。
對這兩大趨勢,雍和金融相關負責人給出解讀,他表示,盡管當前環境下出借人受“雷潮”的影響仍未散盡,可總體趨勢依然是值得期待的。而網貸行業的“頭部效應”,也是對優質平臺多年來堅持合規和品牌建設的一種“遲到的嘉獎”。在外部監管和行業內良幣驅逐劣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企業平臺會正本溯源,回歸初心,加快合規建設,在經歷磨難后實現鳳凰涅槃,脫胎換骨。
在合規建設層面,雍和金融的表現也贏得了多方關注和尊重。在平臺自查工作開始前,雍和金融就主動擁抱監管,開展自查自糾工作,以實際行動推動信息透明化、業務規范化,風險可控化,確保合規發展,推進普惠金融。在自查工作開始后,積極配合監管部門,根據相關文件的具體監管要求進行現場審查與專項審計,比對清單的要求進行自查自糾。針對“信息披露”這個自查工作中的重頭戲,雍和金融在基礎信息、運營數據、借款人信息等幾十項類別進行全方位信息披露,接受公眾核驗,給用戶帶去更全面、透明、及時的信息,贏得了監管部門肯定和用戶的認可。
在監管要求中,有一些非合規硬性要求,雍和金融依然在出借人利益考量下積極完成。比如,在“108條”問題清單中,要求平臺及時介入有關征信系統并依法提供、查詢和使用有關金融信用信息。本著為出借人爭取利益,全面提升合規水平的考量,2019年3月4日,雍和金融還與天創信用服務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并順利完成征信系統搭建與數據對接工作。這一舉動,既提升了出借人的違約成本,也為落實“108條”在內的監管需求提前打下基礎。
在“頭部效應”下,合規運營、基礎扎實的平臺迎來更光明的前景。未來,雍和金融將繼續按照監管規定和行業自律規則開展業務,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大眾提供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務,為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