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不過10天,A股大盤上漲近6%。有人說,三根陽線改變信仰。
不過,股市這一漲,買和不買的小伙伴,又都有了新煩惱了:
有個朋友阿牛,忍耐了大半年的虧損,有天發現自己的賬戶突然變正了。當時覺得好嗨喲,后來多賺了幾百塊,趕緊就賣掉了。這幾天發現還在漲,心情就不美麗了,開始抱怨:我怎么管不住我這只手啊!
還有一些一直沒買的朋友,也很糾結。都漲起來了,還能買嗎?既怕繼續漲,自己沒買到;又怕不再漲,賺到的又虧回去。
你說,人是不是很矛盾?
圍觀大家的討論,不少人開始猜測一個問題:牛市會來嗎?
小編覺得這個問題本身,是個偽命題。
2018年1月份,大盤漲得不也挺好,但誰也沒想到,后面是個熊市——預測是很容易被“打臉”的。現實中,預測股市牛熊的準確率,還沒有天氣預報來得高。
當然股市一漲,關心的人也多了。
其實比起預測牛熊,更重要的是找到無論“漲跌”都舒服的投資方式。
給大家3個入門款建議:
1.怕“踩雷”又容易“暈車”?不妨考慮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像貨幣基金,或者是網貸短期標的。
我每次去陌生地方出差,如果是一個人的話,都會選擇找某連鎖品牌的快餐吃。倒不是因為我特別鐘愛它,而是因為這樣選擇最安全,不太會出意外。
這有點像投資,對我們這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選擇了固定收益類產品,等于是我們選擇了趨勢,比較安全,不會遇到黑天鵝。
股票本身是件門檻挺高的事情,普通人看著開個賬戶買股票容易,但能持續賺錢的真得花功夫。
買單個股票,影響漲跌就復雜很多,人弄不明白的時候,就特容易擔心,糾結是買還是賣,被上上下下的波動震得更暈了。
所以,容易“暈車”的朋友,還是不要買股票了,建議可以考慮一下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
2.固定收益類買什么?
1)貨幣基金:各個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貨幣基金,收益各有高低,普遍在2%-3%左右;
2)債權:國債、債權等等,風險小,收益普遍在5%左右,但是期限在1-10年不等;
3)網貸短標:像陸金服、無憂聚財這樣合規度高的理財平臺,收益在8%-15%,新手推薦選擇無憂聚財,收益較高,3月標居多,退出便捷。
作為新手,建議先從合規度高的平臺開始買,先保證自己跟上市場賺錢的腳步;
等你有了經驗,再去做組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