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貸行業大洗牌的案例頻頻傳來。然而,針對年輕人購車、深耕二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新零售業務則迅速崛起并獲得巨額融資,廠商金融也在快速進入,汽車金融看似一篇藍海。一邊是批量倒閉,一邊是加速進入,被視為最大風口的車抵貸又該何去何從?對此,記者采訪了微貸網副總裁汪鵬飛。
直面監管 來路尤可期
監管今年開始推進的“打黑除惡”專項整治行動,也將車貸行業的“套路貸”、暴力催收、二押車等相關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從事車抵貸業務P2P平臺大幅減少200多家,不僅是小平臺倒閉,大平臺也難幸免。
對此汪鵬飛認為,倒閉的P2P車貸平臺多數以“二抵貸”甚至“三抵貸”為主,即從事本就有抵押車的再次抵押。“此前還可以以高利息吃掉壞賬,出現壞賬公司還通過‘搶車’等方式處置不良放款,但監管要求嚴守36%防線和不得暴力催收后,壞賬自然爆發。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企業則需要從技術上著手。”
記者了解到,微貸網從事汽車金融行業近七年,已經累積關于用戶個人、關于汽車的兩大維度海量數據。借鑒機器學習的“隨機森林”思想,公司建立“決策森林”車貸風控體系,分別基于“車的信息”得出對車的判斷,基于“人的信息”得出對人的判斷,再綜合人車因素的綜合分析,得出針對不同客戶寬幅風險定價的決策結果。有效杜絕了“二抵貸”、“三抵貸”的現象。
狹路相逢 取勝的關鍵
車貸行業洗牌之際,車抵貸平臺要想做好此類業務,需深入某些特定人群,如與企業建立合作,為其職工提供車抵貸業務,增強對借款人監控力度,提升資產端質量。
汪鵬飛表示:“一方面全國有近2億多車主,每年有2000萬新車主加入,另一方面中國還有差不多1億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P2P車貸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有需求,服務是有價值的。”
從當前競爭態勢來看,汽車金融平臺想要脫穎而出,最主要是尋求資金、流量、汽車服務等相關度最高的資源合作,或通過自身布局相關業務,延伸資產端,提高風控水平,提供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汽車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