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大腦與猴子腦之間處理信息的“軟件”有明顯差異。
新華社報道,一項新研究顯示,人腦犧牲了穩定性,而獲得了效率。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大腦運作方式與其他動物相比,特別是與“近親”猴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報告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利用一些癲癇病人因治療需要在大腦中植入電極的機會,分析了人腦中神經元的活動特征,并與獼猴大腦的分析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人腦中神經元處理信息的效率更高,但猴腦中神經元的同步性和穩定性更好。
研究人員帕斯認為這符合情理,比如在遭遇一頭老虎的情況下,猴子需要大腦總是能穩定地做出逃跑反應,而對于更高級的人來說,大腦可以綜合分析環境等方面的更多信息,從而做出經過更多思考后的反應。
不過,這種犧牲穩定性而獲得效率的方法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精神疾病就可能與人腦神經元在某些時候不能穩定地同步工作有關。
研究人員還指出,由于收集人腦神經元相關數據的機會很稀少,而關于猴腦的數據要多很多,過去一些研究往往假定人腦運作的某些模式與猴腦一樣,現在認識到兩者的區別,對于今后的腦科學研究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