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生活在邳州,對水杉和銀杏司空見慣,那你我們常見的水杉是如何在邳州遍地扎根的嗎?水杉和銀杏同為邳州"市樹",境內主要干道邳蒼路60公里水杉林帶被海內外譽為"天下水杉第一路"。目前邳州已有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栽植的成齡水杉800萬株,主要公路旁綠化
生活在邳州,對水杉和銀杏司空見慣,那你我們常見的水杉是如何在邳州遍地扎根的嗎?
水杉和銀杏同為邳州"市樹",境內主要干道邳蒼路60公里水杉林帶被海內外譽為"天下水杉第一路"。目前邳州已有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栽植的成齡水杉800萬株,主要公路旁綠化帶達400公里,被譽為"水杉之鄉"。
大自然青睞中國
"科學上的驚人發現--1億年前稱雄世界而后消失了2000萬年的東方紅杉,在中國內地一個偏僻的小村仍然活著!"這是1948年3月25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上登載的一條頭號新聞。
這里所說的"東方紅杉"或叫"黎明紅杉"就是水杉。
遠在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堊紀時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經誕生于北極圈附近了。當時地球上氣候非常溫暖,北極也不像現在那樣全部覆蓋著冰層,以后,大約在新生代的中期,由于氣候的、地質的變遷,水杉逐漸向南遷移,分布到了歐、亞、北美三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幾乎遍布整個北半球,可謂之繁盛一時。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地球上發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從此絕滅無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遺跡??墒菍嶋H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全軍覆沒。當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滅時,中國卻有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紀時,中國雖然也廣泛分布著冰川,但中國的冰川不像歐美那樣成為整塊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這種"山地冰川"從高山奔流直下,蓋住了附近一帶,卻留下了不少無冰之處,一部分植物就得以在這樣的"避難所"中繼續生存。我國有少數水杉,就是這樣躲進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帶的山溝里,活了下來,成為曠世的奇珍。
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隱士那樣,在山溝里默默無聞地生活了幾千萬年。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于哪一屬?哪一科?這樹樹齡約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又發現了殘存的相同樹林,胸徑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還在溝谷與農田里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干和伐兜。隨后,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龍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樹。一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才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在中國發現現存水杉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引起植物學家和古植物學學界的極大興趣。它不僅使科學家明確了杉類和柏類的聯系種類,而且可以古植物資料推演出水杉祖先的年代。它對于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系統發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先后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范圍內以及貴州省道真縣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干通直挺拔,枝子向側面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枝葉扶疏,樹形羽狀,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扁仄,向下垂落。夏葉細密,風過無聲;秋葉磚紅,賞心悅目。因其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米以上),是風景觀賞、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水杉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筑、橋梁、農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上乘的造紙原料。
土家族頂禮膜拜的"寶樹"
在中國56個民族中,有一個民族與水杉的保護息息相關,這就是土家族。水杉自然分布在武陵山區的鄂西、湘西、渝東所形成的極為狹窄的三角形地帶,這個地帶也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不僅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也有著一段關于水杉的美麗傳說。在科學家們發現它之前,土家族人一直把它當成寶樹,當成成就土家族的天梯來珍惜和愛護。
傳說在很久以前,接連不斷的大雪把萬物都凍死了,只剩下一對兄妹倆。哥哥叫覃阿土希,妹妹叫覃阿土貞。到處是白茫茫的大雪,為活下去,兄妹二人就走呀走想找出路。忽然看到了一棵大樹,大風刮不動,大雪埋不住,青枝綠葉,兄妹倆感到奇怪,就往這棵大樹上爬,越往上爬越暖和,越往上爬越亮堂,再向上看時已經爬到了天宮。在天宮里,觀音菩薩對他倆說:"世上只剩下你們倆了,你們就下凡去成親吧"。妹妹怕羞,菩薩指著她們爬上來的那棵大樹說:"它是水杉,你們可折一根樹枝做一把傘,把臉遮住就不羞了"。后來,土家姑娘出嫁上轎時都興打一把傘。兄妹成親后,生下了一個紅球,球飛起來炸成許多小塊兒,落到地上就變成了人,這些人就是后來的土家族人。幾百年來,當地老百姓對它頂禮膜拜,奉為神樹,并在樹下蓋了廟,新中國建立前有好幾棵水杉大樹旁都建有水杉廟。
由于水杉對土家族的拯救得到認可和頌揚,水杉一直受到土家族的保護才繁衍至今。在利川小河水杉河谷,水杉大樹大多零星分布在土家族村民房舍四周、溝渠兩岸、田邊地角,距農舍20米遠以內的有2870株,5米以內的有605株,2米以內的有183株,有4株被農舍包圍在民房中間。
讓世界科學家朝覲不已的植物"活化石"
水杉不僅是研究古生物、古地質的活化石,也成了中國向世界各國人民傳播友誼,進行學術交流的紐帶。
早在水杉新種正式命名前的1947年,中國發現水杉古樹并公布后,引起了美國植物學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國際著名植物學家、古生物學家遠涉重洋,朝覲般地前來觀瞻考察。
1948年7月,美國植物學、古生物學界又先后兩次組團來華考察。中美建交后的1980年10月,中美兩國著名植物學家組成11人的聯合考察隊,對利川水杉樹的生態環境、地勢、土質、氣候、植被等進行全面考察。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古生物學家錢耐曾把美國第三紀地層中的水杉化石,誤認為是美國的紅杉化石種,當他得知中國發現水杉的消息后,以科學家嚴肅認真的態度,于1948年專程來中國實地考察,與有關科學家進行了晤談,并親眼見到古水杉后方返回美國。改革開放后,德國、日本、法國、瑞典等國的科學家來到利川,實地考察水杉,又一次掀起了水杉考察熱。
自1948年水杉首次引種歐美,中國水杉的子孫已遍及中國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政府也多次把水杉作為友誼之樹,惠贈友好國家?,F在水杉已成為一些國家重要植物,既是觀光材料,風景觀賞樹種和造林綠化樹種,并是植物園中的"上賓"。
鄧小平牽掛的一棵水杉樹:"天下第一杉"
1992年1月22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仙湖植物園時,深圳的同志首先推薦觀看據說距今有一億五千萬年的恐龍時代的樹種--桫欏。小平同志說:"有一種古代樹種,叫水杉,現在全國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峽附近。"這棵樹就是1941年干鐸教授發現的被譽為"天下第一杉"的湖北省利川謀道1號原生古杉樹。
鄧小平牽掛的那棵世界上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水杉母樹樹齡達500年,樹高35米,胸徑2.5米,冠幅22米。
水杉不僅是中外植物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寶貴"活化石",而且成了和平、友誼的象征。1972年,周恩來總理出訪朝鮮時,送給朝鮮領導袖金日成主席2公斤水杉種子。水杉母樹在朝鮮平壤留下了子孫后代,成為中朝兩國人民深情厚誼的象征。一位游客曾賦詩一首:"偉岸身軀百載康,軌跡刻在年輪上,子孫落戶朝鮮國,雕成中朝友好章。"
1978年2月,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尼泊爾時,贈送2株水杉苗,栽培在尼泊爾皇家植物園,尼泊爾人民稱之為"尼中友誼樹"。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還把他心愛的游艇命名為"水杉號"。
美麗的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以它古樸秀雅的身形把我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傳播到世界各地!當年,郵電部發行了一枚水杉郵票。這棵"水杉王"既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之寶。近50年來,各國研究此樹發表的論文、著述達700多篇(部),獲得博士學位的專家有76人,每年有不少中外游客前來觀光考察。
如今,水杉已在許多地方生根落戶,僅在湖北、四川和重慶一帶,"植物活化石"水杉就有子孫3億多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內以小河為中心的山區是世界唯一現存的水杉原生種群棲息地。在那里,生長著"天下第一水杉"之稱的水杉模式標本樹,分布著5700多株天然水杉母樹,保存著水杉壩、交椅抬、紅砂溪等多個原生水杉群落。遺留著大量的水杉原始森林和古樹根蔸和"陰沉木"。
為了保護世界各地水杉的"祖宗",2002年8月上旬,參加由中國地質大學、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美國布萊恩特學院和湖北恩施州在武漢聯合舉辦的首屆國際水杉會議的40多位中外專家來到湖北省利川市,實地考察了謀道、忠路一帶的水杉原生種群。為改善這一世界上碩果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種群。為改善這一世界上碩果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種群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專家們建議盡快在水杉原生地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成立中國水杉研究中心和水杉基金會。
2003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湖北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將直接投資3.2億元保護這個世界惟一的水杉原生群落。
目前,全國大部分區域都有水杉分布,特別是長江流域的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等地育苗造林的規模逐年擴大。僅在湖北、四川和重慶一帶,"植物活化石"水杉就有子孫3億多株。江蘇水網密布,適宜水杉生長。遍及全省各地的群眾性的扦插育苗,水杉數量在十億株以上,揚州地區成片造林已達四五萬畝,太倉縣百里海堤栽植水杉,均已蔚然成林。而南林大今天對水杉的研究,也已進入"基因分子狀態",研究人員正在描繪基因分子圖譜,以進一步改良性狀,培育新品。
尋覓那段沉淀的歷史
邳州怎么會有水杉?我到檔案局查到了這樣的記錄:
1957年3月,時任江蘇省林業廳處長的李清溪被下派到老家邳縣做縣長。臨行前,他特意找到南京林學院鄭萬鈞教授,"我就要調回家鄉工作了,能不能賣給我一些水杉苗,讓我帶回去試種,改變那里的落后面貌"
躊躇了半天,鄭院長終于笑道:"你很有抱負也很有眼力。但這類樹苗很貴重,在世界上已基本絕跡。現在苗圃栽植的水杉苗是我和其他幾位專家40年代從鄂北深山里采來的,屬于植物中的'活化石'。'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們理解你。你那里確實愿意引種,我們可以忍痛割愛,供給100棵"。
這100棵價值50元。當時500克豬肉的價格是0.19元,雞蛋則每個0.1元,50元可謂價值不菲矣!
在李清溪和他的同事們的精心呵護下,100棵水杉苗當年成活99棵。至1960年李清溪調任徐州地委任秘書長時,樹影婆娑的99棵水杉樹已繁衍成參天大樹。由此而始,水杉在邳州大地以燎原之勢迅速蔓延起來。
1975年,李清溪再次返邳縣任縣委副書記。政府大院內高高的99棵水杉樹,冠如綠塔,挺拔俊逸,直插云霄。喜上眉梢的老縣長又力排眾議,決定將全縣的交通大動脈--邳蒼公路上60公里長的雜交楊行道樹全部更新成水杉。如今,60公里水杉路已延伸到400多公里,而全市水杉林網已達40多萬畝,高達20多米的成材水杉樹則多達800多萬棵。
1982年,新調來的一位縣長,看了這番壯觀景象,滿懷敬慕和自豪之情,口占一絕:"欲看水杉樹?請到邳州來?百里儀仗隊?為君敞開懷。"
1985年,日本客人在京滬航線上看到邳蒼路莽莽蒼蒼的水杉,大為贊賞,專程前來參觀,稱頌為"天下第一水杉路"。豪爽的邳州人旋即請著名書法家尉天池將"天下第一水杉路"鐫刻在石碑上,作為永久的紀念。
據邳州氣象局提供的資料,由于邳州形成以水杉為特色的防護林體系,改善了當地氣候,使干旱延緩了1個月左右,保護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自此,邳州的水杉開始銷售到東南亞、歐洲等幾十個國家。
掩卷沉思: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水杉,功莫大焉!
美麗的水杉竟有這么多動人的故事!
文來自《陪旅美水杉專家考察記邳州世界第一水杉大道》
王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