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曾經,一個外國脫口秀演員在一次表演時,講到了有關中國功夫的段子,大體意思如下:中國人看起來不具威脅性,但是可能在一瞬間把你打倒。他們不會像其他人種一樣,干架之前大放厥詞,你和中國人對峙的時候,只有你在不停爆粗口進行挑釁。中國人會一直保持謙虛
曾經,一個外國脫口秀演員在一次表演時,講到了有關中國功夫的段子,大體意思如下:
中國人看起來不具威脅性,但是可能在一瞬間把你打倒。
他們不會像其他人種一樣,干架之前大放厥詞,你和中國人對峙的時候,只有你在不停爆粗口進行挑釁。
中國人會一直保持謙虛低調的姿態,微笑著對你說:“我覺得你不會想要自找麻煩的,我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從這里離開,暴力只會給我們彼此造成不便。”
可是,囂張的你依舊想要大干一場:“別和我在這里啰嗦那么多,我可是出來混的!”
于是乎,你立刻會聽到一陣出招的“嘿!哈!”聲,當你反應過來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躺在了地上,眼前一片漆黑,甚至嚇得尿了一褲子!
這個撂倒你的中國人還會和善地把你扶起來,問你:“通過今天這件事你學到了什么?”
之后,你會出現在他的拳館里,跟著他學習中國功夫……
像這樣“調侃”中國功夫的段子還有很多,無一例外都透露著調侃者對中國武術的崇拜與向往。
那么,中國武術為什么在國外也那么有名呢?
這就得從八十年代突然掀起的那股武術熱說起了……
武打影片的盛行
談及武術,很多人的腦海里會立即出現太極拳、詠春拳或者寸拳等一系列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拳法名稱,還會出現一幀幀精彩絕倫的武俠畫面!
可以說武術相當于中國人靈魂的一部分,哪怕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難以抑制住對武術的向往與熱愛。
在中國,武術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國家命運的影響。
當國家處于亂世中時,為了生存,不僅是尋常老百姓,就連無數武術大師都不得不放棄以武為生,轉而另尋他業,養家糊口。可當國泰民安時,已經大隱于世的武術又會被人們重新記起并熱烈追逐。
八十年代,距離新中國成立已過去三十多年,國家的發展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逐漸繁榮昌盛的國力讓國民的生活有了很大保障。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與身體的健康。
沉默于一角的武術就悄然掀起一陣颶風,向國人席卷而來!
70至90后應該對這股颶風最為熟悉,因為在這個階段出生的人們,正是在武術颶風誕生出來的無數產品的陪伴下,度過了難以忘懷的快樂時光!
例如功夫類影片,就是在這個時代被大量產出的。這些一部接著一部上映的武打影片,都在以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和變幻莫測的武術對打,向觀眾展示了武術的無限魅力!
1982年,張豐毅和王姬主演了動作影片《塞外奪寶》,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身手不凡的高僧護送“舍利子”前往河南少林寺的故事。
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這群護送“舍利子”的高僧就給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少林功夫”。
在坎坷的護送過程,因“舍利子”而引發了一系列激烈的打斗。演員們用引人入勝的交手場面征服了無數觀眾,既展示了功夫的美,也展現出中國人敢于跟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勇氣與實力。
到了1983年,另一部經典武打影片問世,那就是《武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影片中,主演趙長軍是一個有真功夫在身的人,他曾獲得全國武術冠軍,最擅長的一種拳法是長拳。
因此,他的武打鏡頭看起來十分真實,出手干凈利落,每一個動作都自然地流露出武術最純凈的那股力量。
經典的武打影片還有很多,像《少林寺子弟》、《少林小子》、《南拳王》等等,每一部影片都創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以不同的風格和迥異的故事情節給觀眾呈現出一幅幅各有千秋的武林畫作。
在那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武打影片中,最有影響力的還當屬1982年上映的,由張鑫炎導演、李連杰等主演的《少林寺》。
李連杰在武術領域可以稱為一個年少有成的人才,他八歲就開始學習武術,因為天賦異稟,加上有著刻苦努力的可貴品質,在學習武術時進步飛快。
自12歲那年起,就連續五年獲得全國武術全能冠軍!
但凡認識他的人,無不為他的身手折服!
1979年,李連杰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巨大轉折點。
當時,國務院計劃籌拍《少林寺》,找到了著名的張鑫炎導演,而張鑫炎則選擇了跟他早就相識的李連杰來出演本片的主演。
李連杰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在片中表現優秀,成功感染了無數觀眾,將習武之人正義凌然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那帥氣又尚存幾分稚嫩的面孔瞬間被觀眾記住。
《少林寺》上映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那么這部影片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呢?
據統計,當時中國的總人口數是10.3億,而《少林寺》的票房成績足足1億!要知道當時《少林寺》的票價每張僅僅1毛錢!
從數據中就可以看出,這部影片受人們追捧到何種程度!
《少林寺》引發了人們對于武術的向往,迅速掀起了一陣武術風,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夢想與青春!
在那個時代,年少輕狂的熱血男兒不由得對“少林”產生了無盡的向往!
除了《少林寺》之外,還有一部影視作品在當時也引起了無數人對于武術的癡迷,那就是《霍元甲》。
這是內地在1983年引進的第一部香港武打電視劇,它造成的影響不亞于《少林寺》。引進之后立刻受到人們的強烈喜愛,主演黃元申、梁小龍等人迅速成為內地觀眾的偶像!
那時,誰不愿意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上一集《霍元甲》?
武打影片被大眾接受并喜愛,不知不覺間將人們對于武術的那股追求激發出來。影片把武術的冰山一角帶到了老百姓面前,武術熱會產生并非沒有根據。
武打演員的助推力量
武打影片的火熱上映讓觀眾記住了一大批優秀的武打演員,其中有不少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武術門派子弟,例如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元彪、劉家良、梁小龍和甄子丹等。
這些名字迄今仍被廣大中國人深刻銘記。
他們既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武打影片,也是武術熱潮興起的推動者。
說起李小龍這個傳奇人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他的影響力大到哪怕你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出來,問對方是否認識李小龍,對方定然會給你肯定的答案,說不定還會給你來一段李小龍干架的模仿秀!
可惜這樣一個蜚聲海內外的人物,卻英年早逝!
但是,他在如此有限的人生中卻給我們留下了多部經典武打影片,被人們譽為功夫之王!
在《精武門》中,他飾演霍元甲的徒弟陳真。盡管陳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李小龍成功地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在片中,他為了給師父報仇,憑一身過硬的武功暴打外國佬,讓凡是看過這部片子的外國人都不由得眼前一亮,驚嘆中國功夫原來有如此驚人的力量!
在《唐山大兄》中,他飾演喜歡打抱不平的熱血青年鄭潮安;在《龍爭虎斗》中他是精通多樣武器的李,在《猛龍過江》里他飾演香港鄉下青年唐龍,憑著高強的武力和頑強的斗志將敵人打敗!
無論哪一個角色,他都是迅速成長的堅強勇敢的中國習武之人,用強大的中國武術克服重重難關,創下一個又一個讓人振奮的奇跡!
毋庸置疑,李小龍開創了一個武打影片的時代,他把中國武打影片推向國際,向國際展示了中國人骨子里的武魂!
盡管只在人間停留三十余載,但是他在武術上的貢獻無人能比!
他的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小時候誰沒有模仿過他使用雙截棍戰斗的樣子呢?
除他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在國際上也叫得出名號的武打影星。
例如以豁出性命去拍電影著稱的成龍,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哪怕是到了現如今,他在中國影壇上的地位仍不可替代。
成龍的影片大多集幽默、熱血于一身,以輕松快樂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武打招式的靈活運用。他的武打方式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把身邊的每一個道具都巧妙地運用到極致,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忍不住拍手叫好!
比如在《A計劃》中,他利用自行車在狹窄的巷子里和對手打斗,告訴觀眾并非只有拳腳或者刀劍的碰撞才是武打。武打是多樣的,是可以有多種呈現方式的。
成龍的武打影片部部出彩,雖然八十年代時他還沒有成為一個十分著名的武打演員,卻幸運地坐上了武術熱的順風車,并為這股熱潮的持續升騰出了一份力。
除了以上那些男性武打影星之外,在八十年代還涌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武打影星,她們在武打戲中的表現同樣精彩。
例如,飾演《少林寺》女主角的丁嵐,雖然沒有學過武術,但是在戲中的武打動作干凈漂亮,將女俠飾演得活靈活現。
此外,《武林志》的女主角飾演者戈春燕也同樣出彩,她是李連杰的師姐,擅長八卦拳、太極拳和長穗劍,憑著名副其實的身手和自然樸實的表演深受觀眾喜愛。
還有《南北少林》中女主角的扮演者黃秋燕也是李連杰的師姐。在《少林寺》走紅后,眉眼秀氣的她被很多導演看中,出演了不少武打影片,并貢獻出令人贊嘆的武打場面。
這個時期的武打女星,無論是不是真正的武門出身,都有著不亞于男人的吃苦能力。
在那個時候,影片的特效技術遠沒有現如今那么高級,因此為了呈現出更具真實性的畫面,不少打斗鏡頭都是真槍實彈進行的。
打是真打,痛也肯定是真痛,但是這些武打女星卻個個都有拼命三娘的特性,拍戲過程中十分敬業,即使被一腳踢飛滾在地上也不喊苦不喊累。
他們在片中呈現出來的是英姿颯爽的女俠的高大形象,無論是美好的面容還是矯健的身手,都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
觀眾在對她們表達贊賞的同時,已經忍不住幻想那股女俠風披在自己身上會有怎樣激動的感覺!
她們讓廣大女性知道,女子怎會不如男?
被武術熱吹拂后,癡迷武術的男人可以去少林寺,那么女子就可以去峨眉,同樣是追求武術,男女并沒有區別。
可以說武術熱得以那么廣泛的傳播,武打女星功不可沒!
武俠文學助長武術夢想
影片給觀眾帶來的是直觀的視覺感染,文學作品給讀者帶來的就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武林世界。
1979年,許多港臺武俠小說涌入內地,發行之初就立刻受到讀者們的熱烈歡迎,銷量無數,其中,金庸小說獨占鰲頭。
《天龍八部》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這部古裝武俠電視連續劇由胡軍、林志穎和劉亦菲等著名影視明星聯合出演,在2003年播出,收視率一路暴漲,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大劇!
這部武俠電視劇以喬峰、段譽和虛竹三人的傳奇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各個角色間的恩怨糾葛,其武打場面驚艷四座,為觀眾描繪出一個驚心動魄的江湖!
而這部電視劇正是根據金庸同名小說《天龍八部》來拍攝的,足見他的武俠小說境界之高和受人追捧的程度!
此外,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鹿鼎記》、《神雕俠侶》等也備受追捧,其讀者遍布各個年齡階段。
八十年代是武俠類作品的天下,那時除了金庸之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例如梁羽生、古龍和倪匡等。
他們風格各異,筆下的武俠故事亦各不相同,但是部部流傳至今,成為一代代中國人心目中的武俠小說首選之作!
他們這樣的武俠小說作者,用一部部超凡脫俗的武俠文學大作,為武術熱在民間的發展與傳播添磚加瓦……
政策對武術行業的支撐
八十年代武術熱的興起并非只是人們單一的狂熱追求導致的,國家對于武術采取的保護政策起了最大的推動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變得敢想敢做。
彼時國家開始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而同樣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武術也被納入體育的范圍,重新得到重視。
為了能盡快扭轉武術事業的窘狀,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緊急行動。
其實,早在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就創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將民間武術的挖掘整理工作提上了日程,但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貫徹實施。
直到1979年,國家體委下發了《關于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的文件,并組織了武術調查團,在各地開展工作,武術遺產挖掘整理工作才終于正式的展開。
此后,國家對武術越來越重視,相關的工作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展開。
1983年,在南昌又召開了全國武術挖整工作會議,全國武術挖整工作進入高潮階段。
為了讓全國范圍內的武術普查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國家財政給予武術研究院10萬元的資金支持,各省份體委也有專用的經費,少的一年幾萬元,多的一年則有十幾萬元。
不僅如此,國家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全國動用的挖整人員將近5000人,這還只是可以進行統計的專業人員,業余和間接參與挖整工作的人則更多,難以計數。
到了第二年,武術遺產挖整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據統計,總共成功挖掘了200多種拳法,錄下了1300多位老拳師的3700多個拳法套路和招式,100多種功法,還成功地挖掘整理出武術書稿300多部!
國家對武術的重視還表現在對武術的大力宣傳上。
1979年的時候,國家體委在廣西南寧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目的就是為了展現中國的傳統武術。
那時,來自全國各地和港澳地區的武術運動員達284名,表演的武術項目多達510項!
國家通過這一次武術交流大會,將武術神秘的面紗揭開,讓人們對武術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風雨飄搖的武術行業,在國家的幫助下重見曙光,逐漸恢復生機!
在那之后,國家對武術的挖整工作還在不斷進行,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不斷促使廣大人民對于武術有一個更加客觀的看法。
想想舊時代,當人們的思想還非常封閉的時候,往往將武術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街邊賣藝的行當。
但在國家的倡導之下,武術的形象有了根本的扭轉。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各個體育類院校紛紛開辦武術專業,并面向全國進行招生,各個地區的武術班也熱火朝天地辦了起來。
武術行業徹底擺脫了過去門可羅雀的凄涼,各個武術機構門庭若市,有些原本還愁后繼無人的武術大師更是樂開了花!
國家政策的支持、武打影片的感染、武打明星的帶動以及文學作品的進一步加持,武術熱的到來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這股武術熱將不僅僅停留在八十年代,即使到了九十年代,也還留有余溫!
武術行業就此欣欣向榮,從不起眼的角落一步邁進了臺風眼,這固然是武術行業的頭等好事,可是凡事都有對立面,武術狂潮的掀起也帶來了令人不恥的陰暗面……
中國功夫走向世界
國家為武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后盾。武術熱不僅在中國形成了不可阻擋之勢,甚至開始正式走向國際。
在對外交流中,國與國之間除了進行經濟政治等領域的交流之外,體育運動也時常是重要的交流項目之一。
武術是中國獨特的文化成就。當時,國家時常派出專業的武術隊,與100多個國家,進行了將近2000場武術表演,中國武術走向國際的苗頭已經勢不可擋!
這些武術表演,沒有電影里面的特效,給觀眾展示出來的是最真實的、最直觀的武術!
靈活多變、孔武有力的武術招式讓國際友人看得如癡如醉,一拳一腳之間就成功地將外國人對中國武術的幻想編織完成!
在許多外國人眼中,位于世界東方的中國本就有一層神秘的濾鏡,而高深莫測的武術又進一步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當這陣武術狂風刮向他們時,他們再也無法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與向往,紛紛離開家鄉,穿過山川湖海,奔向武術之鄉——中國!
吶喊著“要去少林寺學習武功”的不再只是中國的熱血青年,還有一個個來自異國他鄉的武術愛好者!
在這樣的熱潮下,甚至許多外國政界要人都成為了“少林弟子”。
根據2007年的一份數據顯示,全球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專門的學習少林武術的地方,培養出“洋弟子”300多萬名。
這樣的盛況,可謂是前所未有的。
“武術夢”不再只是中國人的!那些對武術徹底上頭的外國人,甚至比中國人對武術還要更加癡迷,武術行業迎來了真正的大熱!
一時間,想要學習武術的人數不勝數,武術行業在利益的沖撞下,難以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商業化!
武館林立,武術教學成為“熱門”生意,許多人因此賺到了不少錢。
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一生從武的大師嗤之以鼻。
有所成就的人在名利面前往往更能沉得住氣,因此為了保護住自己的名聲,為了將內心的武德捍衛到底,大師們往往會選擇主動遠離已經烏煙瘴氣的武術收徒場面,這就給了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可乘之機。
大師的數量是有限的,可是想學習武術的人卻多如牛毛,正所謂僧多粥少,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僅有三腳貓功夫在身的人,開始無恥地給自己扣上“大師”或“宗師”的高帽,利用想要習武之人的沖動與盲目的崇拜心理來進行誘騙,收取高價拜師禮!
更有甚者對武術明明一竅不通,卻膽敢公然行騙,打出不切實際的廣告吸引學徒,什么“包教包會”,什么“幾小時速成一門武林絕技”,什么樣的夸張口號都敢拿出來吶喊!
這些人的行為使得武術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抹黑!
習武是一個長期且十分艱苦的過程,時常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導致傷痛,所以對習武之人的要求非常苛刻,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必須有足夠頑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敢問有哪個武術大師身上會沒有一點兒因為習武而落下的或大或小的毛病?
那些聽信奸商讒言的人,注定敗興而歸!而這帶來的更嚴重的后果就是對武術失去信任,哪怕有一天親眼看到了真正的比武大賽,也難免產生質疑吧?
好在武術熱終歸是利大于弊,盡管沒有幾個人能在這股熱風中乘風破浪,實現成為武術大師的夢想,成就行走江湖稱霸武林的快意武俠人生,但是武術行業總算是在這股熱風中復活了!
八十年代的這場武術熱,迄今已經平息。這場熱風隨著人們面對武術時變得逐漸冷靜而慢慢冷卻下來。
現在,市面上存在的各類武術館數量不少,但不像八十年代一樣,被人們狂熱追逐,前來拜師習武的人,大多數不再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武術夢”,而是為了有一技之長或者強身健體。
但是,回顧往昔時讓人不由得去思考,若八十年代的這股武術熱還能持續到現如今,中國影壇會不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武打演員憑著真本事吃飯,用真功夫去塑造每一個鏡頭,不怕流血流汗,用行動去證明何為敬業,用成績去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不是每天吊吊威亞,擺擺姿勢,僅僅受點擦破皮的傷就大喊敬業了……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