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國高鐵總里程已近3萬公里,總造價近4萬億元,一公里高鐵平均耗資1.3億元,投入如此巨大,按說高鐵運營初期是虧損的,但京滬高鐵在2019年幾乎實現百億營收,打破了這一規律,這到底怎么做到的??京滬高鐵在高鐵出現之前,從北京到上海乘坐列車需要
我國高鐵總里程已近3萬公里,總造價近4萬億元,一公里高鐵平均耗資1.3億元,投入如此巨大,按說高鐵運營初期是虧損的,但京滬高鐵在2019年幾乎實現百億營收,打破了這一規律,這到底怎么做到的?
?
京滬高鐵
在高鐵出現之前,從北京到上海乘坐列車需要花費近20個小時,嚴重影響了兩地之間的經濟發展。這種局面在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建成通車后得到了改善。
而且不同于其他高鐵,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鐵,僅用三年便轉虧損為盈利。在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達到262.6億、295.6億 311.6億。
而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達250億,凈利潤則達95.2億。京滬高鐵成為中國首條盈利并且賺錢最多的高鐵
?
京滬高鐵只有37名員工,是怎么做到盈利的?
首先,高鐵的營收離不開人流量,世界銀行曾作出統計,年客流達到3500萬~4000萬時,中程距離的高鐵就可以實現盈利。
而在京滬高鐵驗收時曾被預測,年運送旅客要達到8000萬人次以上,才可實現盈利。但這對于京滬高鐵來說并不是個難題,京滬高鐵全線多達24個車站,連接了京津滬三大直轄市。
以2018年為例,京滬高鐵沿線區域擁有全國27.3%的常住人口,僅一年便運輸了1.92億人次的旅客,遠超世界銀行的中程距離高鐵盈虧點。
如今它每年的客運量已經高達2.1億人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80多萬人乘坐京滬高鐵往返北京和上海。
當然,想要實現如此大的盈利,僅憑地理位置優勢還不夠。實際上,京滬高鐵的盈利還離不開公司內部先進的管理方式。
京滬高鐵采用的是委托運營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京滬高鐵只負責高鐵質量信息調控,運輸管理工作則委托給了京滬高鐵沿線的上海、北京、濟南三個鐵路局,這樣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不過,除了京滬、京津、東南沿海鐵路外,多數高鐵線路還是面臨著虧損問題,比如現在虧損最嚴重的蘭新高鐵。
由于當地人口少,每天只有幾趟列車開行,上座率還不高,建設、維護、管理費用幾乎全靠補貼。
?
為什么不提高高鐵票價?
事實上,2017年的時候,中國國航的平均客公里收益為0.54元/人公里;東方航空為0.51元/人公里;南方航空為0.48元/人公里。
按照高鐵票價來算,每個人乘坐一公里高鐵需要花費0.45元,一旦高鐵漲價,不少人可能會優先選擇乘坐飛機出行,那坐高鐵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想要通過漲價來填補虧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李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