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水產養殖導致的物種入侵,在我國各地都時有發生。近日,山東臨沂一位釣魚愛好者,就在當地的一處廢棄的水塘里,釣起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來.......水塘里釣起幾條“尖頭鱖魚”“......釣了這么多年魚第一次碰到,一開始以為是鱖魚,你看這花斑
水產養殖導致的物種入侵,在我國各地都時有發生。
近日,山東臨沂一位釣魚愛好者,就在當地的一處廢棄的水塘里,釣起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來.......
水塘里釣起幾條“尖頭鱖魚”
“......釣了這么多年魚第一次碰到,一開始以為是鱖魚,你看這花斑,但是魚頭這么尖,應該不是鱖魚吧。”
——山東臨沂的釣魚愛好者祁師傅,近日在一處野外水塘釣魚時(曾是養殖塘),釣起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讓他頗為吃驚。
這魚看起來像鱖魚,但魚身窄細、魚頭尖長,同我們常見的花龜、斑鱖都不大相同。、
不過,這位釣魚人認為從外形推測,這肯定是一種肉食魚,他是用蚯蚓做魚餌,幾乎被這魚啃咬得細碎。
這是什么新魚種?
山東多地都有這種“尖頭鱖魚”出現
其實,看過長江君往期相關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種“尖頭鱖魚”是外來物種梭鱸,又稱狗牙魚等,隸屬于鱸形目下的梭鱸屬。
梭鱸魚原本是上世紀60年代,我國從歐洲黑海、波羅的海等地引入的經濟魚種,肉質細嫩無細刺,非常符合我國吃客們的飲食偏好。
很顯然,這位臨沂釣魚人在水塘里釣到的幾條梭鱸魚,應該是從附近的水庫、養殖場里跑出來的(也可能是人為放生到其中)。
——事實上,近年來在山東地區有許多釣魚愛好者都反映在垂釣時碰到這種“新魚種”梭鱸魚,甚至可以說從從濟南、臨沂再到青島的江河湖庫里,都有梭鱸魚的身影出沒......
其實,梭鱸大面積入侵山東江河湖泊的背后,是梭鱸魚養殖產業的火爆
——一個簡單對比,梭鱸市價在幾十元一公斤,畝產收益在萬元左右,而傳統的草魚、鰱魚等畝產混養收益不過1000-2000元。
梭鱸魚養殖業在各地迅速發展
梭鱸魚肉質鮮美,其氨基酸總量和鮮味氨基酸比例都超過本土江鱸和美國大嘴黑鱸,堪稱營養和美味兼具。
但因為這種魚屬于冷水性魚種,因此最先只在新疆地區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和東北松花江、黑龍江等寒冷地區開展養殖。
加上梭鱸作為一種肉食魚,只吃活餌,養殖成本很高,梭鱸魚養殖產業整體只能算不溫不火。
然而,隨著近年來梭鱸魚人工繁育技術的成熟,其產量和適應性都在提高。
——比如經過人工選育的梭鱸魚,能在氣候濕熱的廣東、海南地區適應良好,并快速生長,繁殖周期也從2-4年縮短到1年左右,極大了提高了梭鱸魚的養殖效率。
(食物充足的條件下,梭鱸一年即可長到1公斤以上)
再加上梭鱸魚等肉食魚餌料成本過高的難題被解決,因此近年來梭鱸魚養殖業逐漸在全國發展開來。
可以說,從沿海的廣東、海南,江浙滬,到內陸的湖北、山東,梭鱸魚養殖業都迅速發展,大量水庫、魚塘的養殖主開始投放梭鱸魚苗.....
——甚至有人預言,若干年后,梭鱸將取代美國加州鱸魚(即大口黑鱸),成為市場上的主力。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地區的自然水域里,陸續都開始有“野生梭鱸”出現。
長江君注:梭鱸和鱖魚一樣,都需吃活餌,因此以往只能投喂河魚小蝦,餌料成本很高。
但隨著麥鯪、赤眼鱒魚苗做餌魚的產業鏈成熟,這些肉食魚的餌料成本得到極大釋放。
(赤眼鱒繁殖極為迅速,其魚苗正好可以作為鱖魚、梭鱸等肉食魚的俄料)
梭鱸魚入侵曾引起不少人的擔憂
養殖業帶來的外來物種入侵,經常引起許多生態方面的問題,比如羅非魚、清道夫在廣東、廣西河道的“肆虐”,如今依然令人束手無策。
而梭鱸魚作為一種遠比羅非魚兇猛,且體型更大的魚種,它入侵江河帶來的生態危害可想而知,因此早在是上世紀90年代,梭鱸魚被引入廣東等沿海地區時,就引發了不少水產人士的擔憂......
不過,截至目前,雖然東南沿海地區梭鱸養殖已開展多年,尚未有梭鱸魚同羅非魚一樣泛濫成災的報道出現。
長江君分析,這主要還是因為如今我國許多江河湖泊,生態環境本身不夠健全,還不適合梭鱸魚進行自然條件下的繁衍生息,因此野生的梭鱸種群很難形成......
當然,肉質鮮美帶來的人為釣、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雖然目前梭鱸魚養殖業發展很快,但在長江君看來,這種魚要在我國江河湖泊里“泛濫成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魚出現嗎?
王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