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視頻
為了不做亡國奴,還是學生娃的他,跑到唐山加入抗日隊伍。隊伍里,一群積極的人影響了他,成為他的模范和榜樣,這群人就是共產黨人,共產黨人教會了他行軍打仗,更為他指明了人生奮斗方向……
近日,渝中區七星崗街道開展“聽百歲老人話百年黨恩”活動,黨員、群眾走進百歲老人武恩家里。
黨員、群眾走進武恩老人(左三)家里,聆聽革命故事
不做亡國奴
學生娃跑到唐山加入抗日隊伍
渝中區七星崗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武恩老人出生于1920 年1月,今年已經101歲高齡。
走進老人家中,記者看到,客廳擺放著多張老人年輕時的照片,多數都是一些軍裝照,其中一張照片里,武恩身著軍服,胸前佩戴著多枚徽章,從其軍服上的“兩杠一星”的肩章來看,當時,他應該是一名校官。
武恩年輕時的軍裝照片
“他是少校。”武恩的老伴賀萍告訴記者。
武恩老人和老伴兒賀萍
“那是后來了,我先講講我是怎么當兵的嘛。”雖然已百歲高齡,但武恩身體狀況良好,聽力、視力都不錯,思維也清晰,他搶過老伴的話,開始向記者講述往事。
上世紀30年代末期,因為家里親戚在天津經營生意,武恩也從山西老家出來到天津讀書。“當時,日本人占領了天津,規定學校第一堂課第一句話是喊‘天皇萬歲’,我們老師就告訴我們,堅決不喊‘天皇萬歲’,要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不做亡國奴’。”武恩說,在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下,他們這些年輕人開始思考,怎么才能不做亡國奴,大家去問老師,老師就說“要出去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人,加入他們”。
1938年,共產黨在河北唐山領導了工人武裝起義,唐山開灤煤礦工人7000余人在中共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給反動武裝以沉重打擊。“老師讓我們去唐山,參加抗日。”武恩回憶,當時,他和另外兩個伙伴跑到唐山,因為完全不認識路、也不認識抗日隊伍,就在街上轉悠,街上圍著的一群人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武恩接著介紹說,當中,一位穿著便衣的人告訴大家,要聯合起來抵御外侮,他的發言讓大家熱血沸騰。等人群散去,他和伙伴們就找到了那位便衣,表示要加入隊伍,參加抗日。
“看到我們想法很堅定,他沒多說什么,讓我們跟著他走。”武恩說,到了村子里,住到農民家里,他才慢慢發現,自己跟著的是八路軍。
雖然百歲高齡,但武恩老人回憶往事仍歷歷在目
做啥都積極進取
這群優秀、進步的人是共產黨
“真的是幸運,一出來就遇上了八路軍領導的冀東抗日游擊隊伍,對迷茫中的我們來說,不僅是伸出了救援的手,還指明了方向。”武恩感慨。
到了隊伍里,他被指導員領到了具體作戰班里,成為了一名戰士。
武恩說,當戰士的時間里,經歷了不少讓他終身難忘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跟著班長在作戰時學會了扔手榴彈。“那個時候條件艱苦,吃的食物都緊缺,哪里還會讓你練習扔手榴彈。”他記得,班長姓劉,作戰時,他趴在劉班長身邊,班長拿出手榴彈分發給他的同時,還告訴他,1個手榴彈7秒鐘后爆炸,喊到第3秒的時候,就投出去。就是在跟著劉班長作戰時,武恩學會了投手榴彈,也學會了更多的作戰方法和技巧。
后來,武恩跟著部隊到了河北,當時,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下進行抗戰。“那個時候天旱,沒有雨,老百姓沒有吃的,部隊里的糧食也緊缺。有一次,我們得到情報,說日本人的一列火車上有運送糧食,部隊提前行動,截下了糧食。”武恩回憶,將糧食運送到根據地后,部隊分了一部分,一部分分給了地方和老百姓,解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武恩開始注意到,部隊里,有一群人不管做什么事都特別積極:積極服從命令,從無二話,從不抱怨;作戰積極,總是沖鋒在前;比賽積極,發揮帶頭作用,讓更多戰士參與到訓練當中來……后來,他才知道,這群做什么事都積極的人是一群進步、優秀的共產黨人。
“還有,教會我行軍打仗的劉班長,他也是共產黨人。他們都是我的榜樣,有他們在,我們才有希望。”武恩說,意識到這些,加入共產黨也成了他的奮斗目標。
在這群進步、優秀的共產黨人影響下,1943年,武恩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部隊轉移中生下長子
轉業前是“兩杠一星”少校
“那張軍裝照片里,父親佩戴的,有華北解放紀念章、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紀念章等等。”老人的大兒子武兵兵進一步解釋說,這些徽章,記錄了父親的軍旅生涯。
武恩老人還獲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除了徽章,你這個名字也是我軍旅生涯的一部分。”提起兒子名字的來歷,老人又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當時在部隊上,我已經是連隊的指導員,快要30歲了,還沒有對象,為此,我很發愁,部隊規定,連級以上干部可以回家處理終身大事,我就申請回到了老家,在家里人介紹下,認識了賀萍。”武恩說,婚后,作為軍屬,賀萍也隨著部隊一起轉移,也就是轉移途中,生下了大兒子,于是取名“兵兵”。
武恩夫婦兩人年輕時的照片
華北解放以后,武恩隨著部隊南下。他說,在部隊里,他一直做到營里的指導員,這也是為什么那張軍裝照片里的肩章上出現了“兩杠一星”的少校軍銜。
來到重慶后,他開始在石油部門工作。
“作為一名共產黨人,我就在想,怎么轉換思想,開展工作。以前是行軍打仗,轉業到地方后,是保障前線石油工人的物資供給。”武恩表示,想到這些,在石油部門的供應科開展工作時,他充分發揮自己以前當指導員的優勢,動員工作人員一起積極開展工作,并活躍在采購一線,經過積極工作,他所在的科室,也被評為“五好科室”。
采訪時,記者注意到,武恩和老伴賀萍為人慈愛熱情,思維敏捷。“父親和母親都是共產黨員,生活中,他們一輩子都樸素節儉,也一直教育我們要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節儉持家,他們的這一品質影響了我們六兄妹。”武兵兵說。
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