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唐代武則天稱帝,為在嚴冬之日游樂上宛以慶賀,連夜下詔曰:“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翌日,果真百花齊放,傲香斗艷,唯牡丹不從。
武則天大怒,便把牡丹貶送洛陽,從此洛陽牡丹譽滿天下。
但到了宋代,牡丹已從洛陽走出,在中原各地廣泛扎根。
明代時,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牡丹盛極一時,后來曹州(今山東菏澤)牡丹又為天下之冠,目前還是洛陽牡丹甲天下。
丹皮的中藥配伍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熱,涼血而除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陰中虛熱,益陰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藥合用,可加強退熱除蒸作用,故凡陰虛血熱所致的午后潮熱、兩顴發紅、手足心熱、骨蒸煩躁等,無論有汗無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熱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涼中又具養陰之力,二藥相須合用,發揮協同作用以加強藥力,提高療效,使涼血而兼散瘀,清熱又可寧絡,并有一定的養陰之力。臨床主要用于溫熱之邪入于營血,出現高熱、舌絳口渴、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藥皆有涼血清熱、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瀉心經之火,長于清熱涼血,善治血中結熱;赤芍偏清肝經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較佳,善治脈中瘀滯,二藥合用,涼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溫熱病中熱入營血、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經過多、皮膚發斑等血證。
配梔子:丹皮味苦而微辛,為血中氣藥;梔子性味苦寒,為氣中之血藥,善清氣分郁火,并有一定的涼血作用,辛以散結,寒以清熱,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藥合用,一走氣分,一入血分,有氣血兩清之功。臨床多用其清泄肝熱,對于肝郁火旺而致的發熱、盜汗或自汗、頭痛目澀、頰赤口干、月經不調等最為適宜。
丹皮就是牡丹皮,它的功效是清熱、活血、散瘀。
在臨床中,丹皮的作用可以體現在改善心血管內環境,降低心臟耗氧,降低血壓以及改善中樞系統的功效,降低體溫,還有抗炎、抗菌、抗凝的作用。
在臨床中,經常可以用來治療女性的閉經、痛經,還有一些濕熱癥狀,比如出現周身疼痛、跌打損傷,還有身體表皮出現血斑、鼻子出血、胃里出血,這些都可以通過牡丹皮進行調整和治療。
研究發現牡丹皮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以幫助增加冠脈血流,減少心輸出量,對心肌產生保護作用,這在很多動物實驗中都已經得到證實。
牡丹皮對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
從中醫學的角度出發,丹皮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同時也有解熱的作用,同時還能預防心臟病和保護心臟的健康。
馬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