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的鞭炮聲依稀還在耳旁,今天已是新年正月十五了,時間過得真快。
忘不了今天又是村民一個特別的日子,每年的今天眾親鄰都會到村里的仙姑廟去拔花。

仙姑廟
說起仙姑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聽村里的老人說仙姑乃村里的一位村姑,很早以前嫁到了稷王山上,以后脫化成神,當地村民建了一座龍王廟,把仙姑神位也供奉在廟中。
以后許多年,在干旱嚴重的年份村民們都會組織人到龍王廟去祁雨,據說還相當的靈驗。

不知何時村民在村東頭也建起了仙姑廟,直到今日依舊香火旺盛,祭奠村姑賜福給娘家后代,村民家族人丁興旺。
于是每年正月十五就有了這樣的習俗,大家一大早就三五成群相互呦喝著去廟里拔花,送給村里的一年來結婚的新人,寓意早生貴子。
而廟里的紙花在前一兩天就有熱心的人準備好了放在供桌上,同時還有泥捏的娃娃,娃娃有眉有眼,還分“男”分“女”呢。

上香的時候拔花的人看準了哪一束花擺動的歡就拔走那一束花,說這樣子的花送給新人,新人得子的機會就大,同時還要“抱”走“娃娃”,希望新人生一個的就抱一個,希望生兩個的就抱走一對“雙胞胎”。
一路上,人們說說笑笑去送花,到了家門口早有人迎接眾人,接過手中的花放在家里的灶王爺牌位旁邊,這時也有人“抱”過了送花人手中的“娃娃”,在噼哩啪啦的鞭炮聲中大家簇擁著進了門,一行人在灶王爺前磕頭叩拜。
這邊主人也早已準備好了瓜子、糖果等眾多好吃接待上門的客人,大家說笑著落座,時間不久就起身離開,方便主人準備迎候下一撥客人。
這樣的風俗也不知持續了多少年,借著新年的喜慶祝愿新人早生貴子,家族人丁興旺。
這只是地方民俗無關信仰,不論它靈驗與否,但確確實實反映了村民的樸實與善良,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表達人們對別人的祝福與祝愿。
愿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