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年寒假的A'DesignAward競賽冬令營過去半年,我們又收到一個好消息,設計了鼻炎霧化器的小組收到紅點評委組發來的郵件,已經確定獲得了紅點獎。剛好最近另一個競賽主題夏令營JamesDysonAward結營,我也想趁這個機會,和
去年寒假的A'Design Award競賽冬令營過去半年,我們又收到一個好消息,設計了鼻炎霧化器的小組收到紅點評委組發來的郵件,已經確定獲得了紅點獎。剛好最近另一個競賽主題夏令營James Dyson Award結營,我也想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些參加工業設計比賽的經驗和心得。
早點來漢藝,大二拿紅點。
并不是給大家制造焦慮,而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我們大一大二的學生越來越多了,以前大家可能到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才開始有意識地做作品集、準備出國,但現在隨著可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很多同學早早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比如這次紅點獲獎組的一位同學目前才大二,已經來漢藝快要一年了。
早點開始意味著比別人多了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如果有參賽投獎的打算,更要早做打算。因為各大國際賽事,還有國內的專利,從提交申請到評選出結果,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所以很有必要給自己足夠充分的時間去準備。
何況漢藝的作品集課程不按課時計費,大一、大二或大三來報名都是一樣的價格,而且內部學員可以免費參加一個冬令營或夏令營,像這次獲獎的冬令營,一部分營員是我們的內部學員,而外部學員的報名費也不貴,只要5980。有一些同學報名是為了投獎,還有一些僅僅只是為了增加一個項目經驗,畢竟和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優秀同學一起合作做項目的機會不是隨時都有的。
上周我們剛結束另一個競賽主題夏令營——James Dyson Award,這次拿到紅點的項目也跟著投了戴森。一稿多投也是我們的常規操作了,而且能拿到這些國際知名設計大獎的作品,再投國內的專利也不會很難。早點來報名另一個好處是,就算第一年遺憾沒有獲獎,第二年總結經驗還可以繼續參賽嘛,我們幾個老師基本都有國際賽事的參賽和獲獎經驗,每年也會時刻關注各大比賽的動態,幫大家合理規劃時間,有時也需要針對不同比賽對項目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比如相較來說,一個典型的戴森設計獎需要上傳的圖片包括了設計過程,不光是展現最終效果圖,所以之前拿到紅點的項目這次投戴森,我讓大家補充了一個爆炸圖渲染動畫,好讓評審人員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結構設計。
組團參賽,事半功倍。
這次的鼻炎霧化器項目能拿到紅點我并不意外,首先他們有一個創新點,就是在市面上大部分鼻炎噴劑都是水滴噴霧時,他們把超聲波霧化器應用到鼻炎治療中,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商業前景。其次他們運用了無意識設計方法論并考究了產品的人機工程學設計,注意到了鼻炎患者捏鼻子的無意識動作,并通過捏粘土測試了最適合人體鼻子線條的產品形狀。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他們的渲染圖做得很好,整個產品圖看起來非常專業,比起學生作品更像是商業設計事務所的出品。
依照我們以往的經驗,要做一個完成度這么高的項目,如果是單solo的話,可能至少需要兩個月,但幾位同學在冬令營僅用兩周的時間就做完了。一來他們的個人能力都很強,比如上面提到的來自江南大學視傳專業大二的同學,轉專業到產品在漢藝上了一段時間課,冬令營最開始出個人方案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他本專業是視傳的,也看不出他只有大二。
二來組團參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分組的時候會把不同專業的同學分到一起,保證他們可以在團隊中負責各自最擅長的部分,取長補短,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這次的獲獎組四位同學來自同濟、江南、華東理工三所學校不同的專業,可以說從配置上來說,就達到了單solo很難達到的水平。
大家應該都有體會,當人處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中時,會不自覺被帶動起來。團隊合作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治療拖延和劃水的良藥,至少在我們這幾次競賽主題冬、夏令營中,每一個同學都做到了對自己、對團隊負責。
團隊合作還有別的好處,比如這次的戴森獎,對參賽者的背景有嚴格的限制,只允許工科背景比如機械、產品、工業設計等專業的在校生和畢業四年內的學生參賽,其他專業和畢業時間不符合規定的同學想要參賽,最好的辦法只有加入一個團隊。
你想要的,漢藝都有。
很多同學參加漢藝的競賽營都是第一次接觸國際賽事,所以我們在選擇比賽時也會考慮到大家的整體情況,比如這次選擇戴森獎,一是因為戴森獎只針對工科學生開放,二是因為比起其他國際大獎,戴森最大的不同是注重設計過程的呈現,要求參賽圖中包括調研、建模、手繪的過程,這比只用一張產品效果圖表現所有產品功能和設計思路,對我們的同學來說更加友好。
除了圖片之外,投戴森獎還可以用不限字數的文案和視頻輔助解釋產品,這些也是我們在教學會負責的。當我們的同學有了一次參賽經驗后,后續自己再參加別的國內和國際的比賽也會更加得心應手。信心、能力、經驗的增長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們希望大家在冬令營和夏令營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項目,還有信心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當然比較功利的說,參賽拿獎的經歷是大家履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日后保研、留學、讀博、工作,一張獲獎證書都會帶來非常高的收益。我有一個奧本大學工業設計本碩連讀的學生,為了申請博士,這次也投了戴森獎來提升自己的背景。我幫他從過往的項目中選擇了一些比較適合參賽的,進一步修改完善,變成投戴森所好的作品,在參賽截止前遞交了申請。
大家平時可能沒那么多時間和精力關注所有比賽的情況,但對于我們這些有經驗的老師來說,很多項目看一眼就知道適不適合參賽、適合參加哪個比賽、需要從哪些方面再發展完善。在每次競賽主題冬、夏令營開營之初,大家都會提交很多思路和方向,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比賽的了解從中選出適合落地和參賽的思路,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總之,漢藝的競賽營既有你需要的隊友、也有你需要的老師。做一個項目,能參賽、能申請專利、能放進作品集,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藝術留學、保研申博、作品集創作相關的問題,歡迎私信。
高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