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光伏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今年終于要有大動作了!5月12日的中宣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規劃建設共計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模為歷史上最大,而這一基地的建成,或將成為我國新能源轉型的里程碑式變革。選址在沙漠
光伏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今年終于要有大動作了!
5月12日的中宣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規劃建設共計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模為歷史上最大,而這一基地的建成, 或將成為我國新能源轉型的里程碑式變革。
選址在沙漠是很有講究的,因為這里的太陽一年四季都有,而且沒有遮擋,光伏板對陽光的利用率很高,直接就克服了光伏發電受環境影響大的缺點。另外,基地建在沙漠就不用考慮占了耕地面積和居住面積,甚至還可以防風固沙,也能給人類帶來不少益處。
但是這么好的條件,難道之前就沒有人想到利用起來嗎?為什么現在才開始建呢?
其實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人根據這里的環境條件提出過了,但是當年只是提出設想,因為還存在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故而推遲到現在。
但現在這些瓶頸問題,我們已經有了可以一一解決的技術條件了。
光伏基地為何現在才建?
首先,光伏發電最突出的就是能量儲存問題。作為一種“白天發電,晚上罷工”的發電方式,對儲能的要求也很高。雖然我們現在可以使用新型鋰電池儲能,但是新型鋰電池是近年來才大量投入市場使用,以前幾乎是用鉛酸電池進行能量儲存。
鉛酸電池有兩大缺陷,一個就是太笨重,還有一個是儲能效率低下。因此幾年前若使用鉛酸電池在光伏基地儲能,可能成本遠遠超過這個產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所以一直沒有推行項目。
而現在,我們的儲能手段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就算光伏發電發出了多余的電力也不用太多擔心浪費的問題,這件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其次,光伏基地放在以前,維護十分困難。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我們經常看到電視里這樣的場景,本來一片平靜的沙漠,突然一陣狂風襲來,沙子如雪崩一般向人卷來,狂風過后堆起了一座座沙丘。
這些飛卷而來的沙或直接刮花太陽能電池板,或直接把電池板埋了,長此以往,太陽能電池板表面灰塵細沙堆積,難免會影響發電效率,要是在以前,只能靠人工維護清洗,無疑又是一筆巨大花銷。
現在就不要那么麻煩,一臺清洗機器人就可以搞定,科技的進一步提高為光伏基地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所以將塔克拉馬沙漠光伏基地的建設提上日程。
路途遙遠,輸送困難也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在初中地理課本里就見過“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大工程,此次塔克拉馬干沙漠光伏基地的建設,其實和我們所熟悉的那幾個工程大同小異,都是把資源調到有需要的地方。
只是這次的資源產生的條件更為苛刻,難以修建那么多輸送電力的線路,修建難度非常大,但是既然現在開始這個偉大的工程了,就說明我國現在的技術已經解決了這個困難。
大規模建設光伏基地還需要國家等多方面支持。“十四五”期間,國家為了推進新能源的發展,出臺了不少政策支持,還特別提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光伏基地的建設。得到了國家的政策支持,資金、人才、資源等也就不用愁了,于是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這個沙漠光伏基地的建設。
在建設過程中,解決天氣因素的干擾也很重要。
建設的前期對工地的考察要非常仔細,其中就包括天氣等因素。塔克拉瑪干被稱為“死亡之海”,這里的海其實指的是沙漠,如果我們摸不準沙塵暴何時來臨就貿然動工,很容易就毀于一旦,按照以前的技術可能無法預測,但就如今來看,各種探測儀器問世,自然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現在看來,隨著這些問題一一被解決,現在來建設塔克拉瑪干光伏基地正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說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這么巨大的光伏基地如果建成,將會給中國帶來多少電力?
多少電力不是理論依據就能確定的,我們只能依據已經建成的進行推測一下。··根據已建成的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達拉特光伏發電基地數據,我們可以暢想未來塔克拉瑪干沙漠光伏能源的前景!
庫布其沙漠達拉特光伏發電基地建設規模200萬千瓦,占地面積10萬畝,總投資150億元,是國內沙漠地區最大集中連片光伏基地。年發電量可達40億度,可有效治沙20萬畝,一期裝有178萬塊光伏板,累計固沙面積達到5萬畝。2期也已經穩步推進中。
按這樣的話,如果塔克拉瑪干基地建設成庫布齊沙漠這種光伏發電站的話,一個塔克拉瑪干相當于4950個達拉特光伏發電站,發電功率可達99億千瓦,也就是9900吉瓦。2020年,我國各類發電總裝機量才22億千瓦。這樣看來,如果塔克拉瑪干光伏基地建成,約可承包5個中國全社會的用電量。
這個光伏基地的建成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電力資源,還能對環境等產生很好的影響,也會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現在,我們的沙漠光禿禿的,幾乎沒有什么植被,但是光伏基地一旦建成就可以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促進荒漠植被的恢復和生長,從而有利于防風固沙,有朝一日,沙漠說不定可以變成綠洲呢,而且這個好處是世代延續的。
這么浩大的一個工程,必然要許多人力,也就增加了不少工作崗位。人力物力這種東西,肯定遵循就近原則比較方便,那么當地人就不用外出謀生,在家門口就有班上,有錢掙。近年來,僅可再生能源領域就創造了230萬個就業機會,預計到2030年,至少創造2000萬個額外就業機會,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就業難問題,可再生能源領域創造的崗位從工人到研發者都有,無形中也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
光伏基地的建設也從縱向延伸出了下游產業,包括振動器件、電感、射頻器件等的生產,主要資產包括越南南部的電池片和組件的生產基地。
以橫店東磁為例,它2010年進入光伏行業,2014年開始延伸至光伏電站,近三年來公司產量逐年攀升,22年一季度,公司光伏組件出貨量1.1GW,同比增長108%,電池出貨量0.97GW,同比增長44%,收入26.8億元。
根據這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光伏基地的建設延伸出來的產業也帶來了不少收益。
沿途輸送電力資源需要不少的絕緣材料和變壓器等,這又拉動了工業的發展。這些絕緣材料大多來源于化工制品,而且隨著電使用量的增加,對絕緣材料的數量和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又反向推動化工領域的發展。
其實還有一個我們不太容易想到的方面,光伏基地建成之后,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再者這么龐大的工程開始后,東西交通也就更發達,來來往往更加方便,新疆的瓜果就輸出去了,新疆的人文也有人進來感受了,帶動了旅游業和農業的發展。
分析到這,可以看出這座光伏基地對于中國來說,那可是“相見恨晚”了。
要是能早點建成,也許能省下不少能源,我們的經濟也能發展得更快,不過現在建也是美事一樁。
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