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98年,猖狂的洪水退去后留下一片狼藉,做醬干維生的平江人看著暴漲的原料欲哭無淚。幾個因原料暴漲而失業的年輕人,在米線機前焦躁地走來走去。當米線機一陣嗡嗡聲之后,香氣撲鼻,年輕人眼神閃動,嘀咕著“這是第68次了”,拿起剛誕生的紅撲撲的條狀
1998年,猖狂的洪水退去后留下一片狼藉,做醬干維生的平江人看著暴漲的原料欲哭無淚。
幾個因原料暴漲而失業的年輕人,在米線機前焦躁地走來走去。當米線機一陣嗡嗡聲之后,香氣撲鼻,年輕人眼神閃動,嘀咕著“這是第68次了”,拿起剛誕生的紅撲撲的條狀物,嘗了一口,“這批總算能吃了,就叫他辣條吧!”
而辣條,不僅幫失業青年找到生路,更養育出了估值700多億的巨頭企業。
辣條之母:平江縣、醬干、米線機
1983年,平江縣有人開始在傳統醬干(豆腐類制品)中加入芝麻、辣椒,創造出全新的麻辣醬干,不少人走幾十里的山路,把自己家的醬干帶到長沙等城市販賣,這就是平江人當時養家糊口的出路。
但1998年的洪災不僅摧毀了無數人的家園,也摧毀了平江的醬干生意,因為洪水原因,大豆價格直接翻倍,而大豆恰好是醬干的主要原材料。
為此三個平江的年輕人到處尋找大豆的替代品,嘗試降低醬干的制造成本,最后發現就面粉便宜。這三位有個共同特點:膽子大,在三人都沒從事過食品加工的情況下,準備用面粉結合醬干工藝,創造一款新食品。
通過在米線廠工作的鄰居介紹,他們買來了一個二手米線機,花了幾個月嘗試了無數種方式,再制作出無數黑暗料理后,總算弄出了辣條的雛形。
因為和醬干的制作工藝非常接近,平江當地人打探幾次就弄明白了制作手法。但此時的辣條還不完整,缺了非常重要的一味料。
平江人邱平和其他老鄉不太一樣,其他老鄉都在琢磨怎么學習制作工藝,而他在琢磨一個問題。傳統醬干加入辣椒,變成麻辣醬干,走出了平江縣,成了湖南人的美食。辣條如今取代了麻辣醬干,是不是應該再加入點料,讓辣條走出湖南?
邱平和一些零食經銷商聊了聊天,經銷商隨口一句“現在的小孩子啊,都愛吃甜食!”,徹底點醒了邱平。從此以后,所有辣條都會加入甜味劑或糖,辣條靠著糖走出了湖南,邁出了成為校園零食之王的第一步。
機遇與危機
辣條短時間內就靠0.5-1元的價格在校園一戰成名,甚至每到開學季,各大辣條廠門口都有貨車7*24h待命,就為了盡快把辣條運到學校周邊。
辣條的火爆也吸引了退伍回到平江縣的張玉東,在同鄉的幫助下,張玉東搞起了辣條生意,沒兩年就還清了欠下的數百萬債務。
羅老師、賈躍亭聽了都想去賣辣條。
1999年,當時年僅21歲的衛龍創始人劉衛平,也想投身辣條事業,不過劉衛平沒有在平江當地創業,而是選擇遠赴河南漯河,到面粉產地去創業。2004年攢夠資本正式建廠、成立公司。
就此,統治中國辣條行業的兩大巨頭玉峰、衛龍都已誕生。但此時的辣條,還是見不得人“地下美食”。
學校周邊的小賣鋪經常彌漫著辣條獨有的味道,貨架上殘留著辣條包裝溢出的油脂,甚至門口還散落著辣條包裝,但唯獨不見辣條。孩子跑到老板面前去買,老板還要探出頭看看店周圍有沒有“便衣”,這才敢從地板下拿出藏好的辣條。
當時的辣條大多是三無產品,每次聽到檢查人員要來,小賣鋪老板都麻溜把辣條藏好,留下空貨架迎接檢查人員。
一些辣條作坊甚至把面粉和其他香辛料像沙子一樣直接堆在地上,辣條入口后基本是一腳油門,直接用80邁從嘴巴往下半身沖刺,也怪不得我吃完3分鐘以內就鬧肚子。
這種地下美食趕緊毀滅吧,就算隨包裝送止瀉藥+衛生紙我也扛不住。
2005,CCTV曝光了平江一家辣條廠在原料中投放非法添加劑霉克星。隨后類似黑作坊被不斷電視臺曝光,大量生產辣條的小作坊、工廠、企業倒閉。
(替我的胃感謝一下CCTV)
辣條發源地平江縣也被列為“全國食品安全重點整治縣”,辣條企業從巔峰期的2000多家,銳減到500家。
因為大家實在不信任辣條的質量,民間都傳出謠言說辣條是用尸油做。我就好奇一件事,這要真用尸油,全球火葬場聯合供貨也不夠吧,不得比芯片、顯卡缺貨缺得更狠?
而且很奇妙,國內很多廉價食品、零食都被人造謠過是用尸油制作,比如干脆面、火腿腸、粉絲。
雖然尸油類謠言被迅速辟謠,但后續又出現不少吃辣條導致住院的新聞,這種情況下會有父母愿意讓孩子買辣條吃嗎?
衛龍:只會蹭熱點?
2004年,衛龍在辣條安全問題被曝光的前一年,花了數百萬更新設備躲過一劫。但花了大價錢升級設備,卻僅僅只是保住性命,沒人關心辣條企業中的模范標兵——衛龍。
沒錢花很痛苦,錢花了沒效果也痛苦,但最痛苦的是衛龍這種錢花了,效果也有,但偏偏消費者不知道。
在平江地區辣條規范升級后,衛龍也緊平江老鄉的步伐,2014年車間進行大范圍升級,但隨后的操作卻和玉峰截然不同,衛龍邀請了專業攝影團隊前來拍攝,可能這就是吃過悶頭干活結果沒人叫好的虧。
這組照片隨手發到微博,因和當時大家對辣條企業的印象反差太大,直接上了熱搜,甚至人民日報“頂流媒體都來轉發、評論。
十幾年前開始投資升級車間,今天終于被人們看到了,衛龍趁熱打鐵,請了暴漫旗下IP張全蛋來廠房直播,走上網紅之路。
現在的衛龍甚至已經壟斷“辣條表情包”。如果我們現在去搜辣條表情包,會發現很奇妙的一件事:所有辣條都是衛龍。而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份額為5.7%,距離壟斷還遠得很。(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
當你想配一個和辣條相關表情包時,圖中的辣條只有兩種,一個是衛龍,另一個還是衛龍,不過一個是黑色老包裝,一個是白色新包裝。
不是衛龍包裝多好看,是因為衛龍和暴漫合作,暴漫表情包制作器中上架了衛龍辣條,還舉辦表情包制作大賽,為衛龍制作一批高質量表情包。
現在幾乎提到辣條就會出現表情包,用到辣條表情包就是給衛龍宣傳,別的企業想做辣條產品的營銷只能便宜了衛龍。
而且衛龍營銷能力,在食品行業里絕對是獨一無二。iPhone、小米出新品,我們也用iPhone、小米的風格出海報、開線下店;渣渣輝(張家輝)和傳奇類頁游火,就做個“衛龍霸業”的小游戲,但凡有個熱點就能蹭上,天天上熱搜。
辣條行業有個俗語“南玉峰,北衛龍”說的就是兩家企業勢均力敵,分別占據南北方市場,但衛龍如今幾乎可以說是獨霸天下。2020年,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5.7%,按零售額計是第二名的3.8倍(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
衛龍和玉峰比,更像一個運籌帷幄的謀士,總能在對的方向上,做出力度更強、更正確的安排。
玉峰:向死而生
一時間辣條滯銷,小賣鋪不敢進貨,生產廠家又被頻繁查處,辣條行業幾乎成了全民公敵,人人喊打。
平江縣的玉峰、望輝等幾家公司老板心里那個急,在這么下去誰買辣條?買回來毒害自己孩子嗎?不行,辣條行業必須要規范起來,而且光自家企業規范起來遠遠不夠。
2006年,玉峰、望輝等幾家公司聯合地方政府建立了地方標準,經過多次升級后越來越嚴格,玉峰作為號召者之一準備帶頭追求品質。
2013年,年銷量5億的玉峰決定砍掉王品產品“一元辣條”,而這款辣條年銷量約3億,占了玉峰60%的銷售額。不光要砍掉王品產品,還要再投資3000萬搞行業第一個醫療標準的10萬級的GMP潔凈車間。
當時的經銷商、同行聽說了都直搖頭,不是說張玉東喝多了,就是說他在找死,就差開個盤口壓玉峰幾年倒閉,玉峰的張玉東什么時候會崩潰。
生產“一元辣條”時工人都是搶著上崗,因為生產量大,計件發薪的玉峰工人在平江工人里面都算高薪階層,全靠辣條脫貧致富。
但升級車間、砍掉“一元辣條”后,訂單瞬間減少,車間里的工人沒足夠的活干,只能拿到底薪,結果大量工人離職。張玉東看著空蕩蕩的車間,眼淚都快下來了。
玉峰挺過了陣痛期,主力產品多次升級,成了湖南辣條之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麻辣王子”。湖南也許有孩子沒看過快樂大本營,但絕對都吃過麻辣王子。
麻辣王子也是辣條中少有主打健康牌的產品,自稱不添加糖精、安賽蜜等。
玉峰的故事,更像是一個理工男把問題羅列下來,跑到工廠里一板一眼死磕產品。
“仿制品”的未來
衛龍、玉峰兩大辣條巨頭脫胎換骨 ,但中小企業似乎還停留在10年前,創新可能就是辣條名字從唐僧肉變斑馬肉。
雖然看起來low,但這類“仿制品”辣條,算是小時候品嘗世界各地美味、滿足好奇心的唯一方案了,但一般滿足好奇心之后,就要去WC傾聽自己腸胃的抗議。
衛龍的未來,可能就屬于“仿制品”,根據衛龍發布的招股書,在2年內蔬菜制品營收占比由10.8%上升到了28.3%。
不是衛龍轉行賣蔬菜了,衛龍的蔬菜制品是指素毛肚“魔芋爽”和“風吃海帶”。魔芋爽是現在衛龍天貓旗艦店最熱銷產品,比辣條賣還火。連旗艦店最重要的廣告位也都給了魔芋爽。
魔芋爽本質上和上面的“唐僧肉”、“人參果”一樣,都是“仿制品”,模仿的是毛肚,只不過因為用了魔芋,打造成了健康食品。
辣條這類調味豆制品,現在檔次的確越來越高,大家都信任衛龍、玉峰的品質,不會認為吃完就鬧肚子、住院,甚至有企業為了證明工廠干凈衛生,直接不間斷直播車間。
辣條在大家眼里從“問題食品”變成了高熱量高鹽高糖的“垃圾食品”,雖然進步了不少,但在意健康的人依舊抵觸辣條。而衛龍的魔芋爽把面粉升級成魔芋,搖身一變就成了“減肥零食”。
曾經,我們和三兩伙伴彼此分享辣條,當鼻腔被辣油味填滿,口腔被炙熱感吞噬,我們擁有了簡單的快樂,舔著油膩的手指,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
現在的我們,拿起一袋零食,會焦慮吃了后肚子會不會罷工,讓我明天沒法搬磚,會焦慮罪惡的辣條下肚后,會讓自己肚子上的“泳圈”再多一層,捏著身上的肉,嘆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辣條,空著手走出了超市,也放下的兒時的快樂。
我們這代消費者迫于壓力,思考、焦慮的越來越多,生活的越來越煩躁,誰能幫我們去除焦慮,讓我們放心去買、去吃,誰就注定是這個時代的贏家。
誰給了我們兒時簡單的快樂,我們就給誰未來。
辣條極簡史:
圖片來自Pixabay、相應新聞報道、行業分析報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辣條這片“江山”,都是這個貧困縣打下的
尷尬的辣條:一個地方特色扶貧產業的突圍
這對湖南兄弟 靠小小辣條沖擊IPO:一年賣49億
衛龍沖擊上市:年營收41億辣條貢獻90%;創始人兄弟身家417億 搜狐財經
一年營收40億,這個讓年輕人“欲罷不能”的國民小吃要上市了 36kr 饅頭商學院
地道麻辣王子變身長沙辣條扛把子之路 中國食品報
衛龍辣條發家史 網紅零食如何做?21歲高中生締造了500億的辣條王國! 新財富雜志
辣條是怎么走紅的?現在看是個故事 當時就是個事故 南方周末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