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小資對北洋省造光緒34年龍洋的版別作了詳細的介紹,泉友們對此的興趣還是蠻高的,畢竟北洋省造龍洋是目前比較熱門的龍洋品種之一,價格也是比較堅挺的,一路上漲,尤其是一些品相比較好的好版,價格更是高得嚇人。最近小編斷斷續續半個
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小資對北洋省造光緒34年龍洋的版別作了詳細的介紹,泉友們對此的興趣還是蠻高的,畢竟北洋省造龍洋是目前比較熱門的龍洋品種之一,價格也是比較堅挺的,一路上漲,尤其是一些品相比較好的好版,價格更是高得嚇人。最近小編斷斷續續半個月時間把剩下的八個年份的版別和行情也整理出來了,近期都會分享給大家:
一、北洋省的由來
咸豐十年(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天津設了三口通商大臣,管理牛莊(今遼寧)、天津、登州(山東省蓬萊)三口通商事務,這是與外交、軍事、洋務相關的事務。同治九年(1870年)又改稱“北洋通商大臣”,由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也是北洋省的由來。北洋省原系江蘇以北包括山東、河北、遼寧、天津一帶沿海地區的通稱。
二、北洋機器局
北洋機器局的前身是天津機器局,是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籌設,同治六年(1867年)5月29日正式開局,原名“軍火機器局”,同治九年(1870年)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后,改稱“天津機器局”,光緒二十一年(1896年)1月27日更名為“總理北洋機器局”,習慣上稱為“北洋機器局”,是清末三大兵工廠之一(另兩大兵工廠是同治四年(1865年)成立的江南制造總局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正式建廠的漢陽槍炮廠),天津機器局改名為“總理北洋機器局”的原因是北洋大臣王文韶認為該局規模擴大并供應各方軍火,“天津”之名不能反映實況,所以上奏朝廷,更名為“總理北洋機器局”。
機器局分東局和南局兩處,東局位于天津城東賈家沽,主要生產火藥、子彈、步槍和水雷,后來又增加煉鋼廠;南局也稱為“西局”,位于天津城南海光寺,主要生產大炮,兼造小船,李鴻章接辦改名后,將南局撤銷并入東局,并進行擴建,后生產洋槍,制造機器。
三、天津機器局為何兼辦造幣
天津機器局也就是后來的“總理北洋機器局”。天津機器局是兵工廠,主要是生產槍支彈藥,軍事用品,那么,為什么要兼造錢幣呢?主要是因為清代在19世紀下半葉,內亂頻發,最嚴重的是太平天國起義和云南回變(云南回變是指云南回民起義,19世紀50~70年代,中國云南地區回民在太平天國起義影響下掀起的大規模反清起事),云南回變導致云南銅產銳減,銅價上漲導致各地鑄錢局不得不關閉,市面上的制錢都被屯積私毀牟利,這樣就造成各地嚴重錢荒。光緒十二年(1886年)戶部研擬以機器局制造制錢,來解決因銅價上漲引起的錢荒問題。
四、北洋龍的面值
北洋造光緒七錢二分銀幣, 共有兩大系列。一種系列采用圓、角、分紀值方法發行銀幣,有光 緒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個年份,分一圓、五角、二角、一 角、五分五個等級 ;
另一種系列采用錢、分、厘紀重方法發行銀幣,有光緒二十五、二十六、 二十九、 三十一、 三十三、 三十四六個年份,分七錢二分、 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個等級。發行量最大的年份是光緒三十四年七錢二分銀元,鑄造了近1億枚, 該幣在袁大頭出世前,一直作為國幣流通。下一章為大家分享北洋22年光緒元寶的版式收藏!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