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輯導語:讀書時就解決了畢業后的難題是一種什么體驗呢?本文采訪了四位在大學期間就實現了小小的財富自由的00后,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靠興趣愛好賺錢的吧!你是在什么時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一些00后們把這個時間提前到了大學。當職場社畜還在為薪資
編輯導語:讀書時就解決了畢業后的難題是一種什么體驗呢?本文采訪了四位在大學期間就實現了小小的財富自由的00后,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靠興趣愛好賺錢的吧!
你是在什么時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
一些00后們把這個時間提前到了大學。
當職場社畜還在為薪資焦慮的時候,一些身在象牙塔的大學生卻靠著超出同齡人的技能加身,實現了小小的財富自由。
去年8月,#00后大二學妹拍段子月入70萬#沖上微博熱搜,閱讀達到4.6億,大家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考慮賺錢的時間越來越早,賺錢的思路也越來越靈了。
攝影、寫作、化妝甚至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口才表達,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某個致富點子的起源。
相似之處是,在消費升級和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多樣商業模式下,他們找到了借力點,并行動了起來。
去年年底,在一場關于“未來10年你所在領域最具突破性或最有意思的變化?”的探討中,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郝景芳向后浪研究所提到一個她的判斷:“在教育方面,未來學生還是會正常上學、高考,只不過有些人在高考之前,就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了。有人可能12歲的時候就在網上學習如何去做動畫師,16 歲就開始在一個頂級動畫公司實習了。然后他還是正常上高中、參加高考,但報考學校的方向就更明確了,會更貼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去學習。”
確實,年輕人已經開始這么干了。
后浪研究所找到了4位靠愛好賺到第一桶金的大學生,他們講了講各自在大學期間的生財之道。
可貴之處在于,他們足夠敏銳和清醒。
當“談戀愛不如搞錢”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的日常調侃,他們的故事反映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所獨有的,靈活的頭腦和對于財富的巨大渴望。
一、做短視頻月入10萬,但我知道那是不穩定的
6.7,美妝博主,大四將畢業,月入10w-12w。
我覺得我趕上了好時候,我的前兩條視頻,隨便發發日常就爆了。
視頻講的是“作為大學生,雙十一時在學校大買特買,結果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無化妝品無生活費,拮據度日”,沒想到瀏覽量蹭蹭就上去了,當時我特別驚喜,這條視頻在抖音有將近17萬點贊,4萬多條評論,難道這就是流量嗎?看來是引起大家共鳴了。
很快就有公司問我要不要做直播,是在家里播不用去公司,那時候是20年7月疫情在家,我想著反正也沒事,就開始在平臺上直播。
當時的直播類型就是和觀眾聊天,靠禮物拿錢,每天播四個小時,一個月要播20天,其實還挺辛苦的,每個月幾乎就是公司的保底薪酬,2000-3000左右。
播了兩個月,我感覺做直播真是沒什么意思,就想把重心再放到短視頻上,我自己本身就對化妝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就走了美妝這個賽道。
我的視頻內容幾乎都是有關“美妝、宿舍好物推薦”的,在找選題的時候我會想“粉絲對什么東西好奇、他們需要什么、想看什么”,然后在各種購物平臺搜羅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果用著不錯就會在視頻里去推薦。
我清楚自己的粉絲群體大多是我的同齡人,就努力把“親民、貼近生活”這個標簽打好。
6.7在視頻中介紹產品
當我接到自己的第一條廣告時,當時特別開心,想著自己的流量終于可以變現了。
那時候我也不懂推廣的行情,就索性說隨便給吧,產品商就給了我50塊錢。
當時的想法就是“有人來找我做廣告給我產品我就已經很感激了,其他的無所謂”。
我的大部分視頻時長會控制在1-2分鐘,可能看上去拍拍剪剪就完成了,但實際上從確定選題、構思視頻、后期修正再到發布是一個很耗費心力的過程,要考慮這個視頻怎么去拍才能讓人想看,怎么說話才能讓大家喜歡。
有人說博主是“自由職業”,做了才知道“自由職業”根本沒有“自由”。
我的生活中一直都是有工作的,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會想“拍條視頻怎么樣”,即使是在刷短視頻,可能別人會把這個當作消遣放松,但我看視頻會想“這條視頻為什么會火,我能不能拍”這種類似的問題,就很像一種職業帶來的習慣,而不是刻意養成的思維。
目前短視頻的變現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個是直播帶貨,第二個是短視頻的廣告植入,第三個是線下探店拿傭金。
我的變現方式主要還是依靠短視頻的廣告植入,目前我的粉絲量是40萬,單推的廣告報價在2.8萬左右,合集會在6000-9800,目前我的月收入會在10萬-12萬左右。
從2020年到現在,我做博主的時間馬上就要到兩年了,累計了300多條視頻作品。回顧已經過去的時間,我好像沒有所謂的低谷和重創。看看自己現在賺的錢,再看看正常上班工作賺的錢,我怎么可能會覺得累呢?
6.7的妝教視頻我覺得日常的辛苦都是應該的,和品牌方合作也是一樣,甲方出了那么多錢,我甚至覺得他們提什么內容要求都算不過分。
對于視頻的播放量、點贊、評論這些東西,之前的自己會每發一條視頻之后一直刷新看,但現在我基本不會怎么管了,畢竟平臺的限流和大眾的喜好我是無法去改變的。
做短視頻后,我慢慢變得比從前更自信,來找我互動的粉絲更多了,自己的化妝技術也進步了不少。
在大眾的注視下,人在各個方面的進步都會很快。
與其重視自己付出了多少,不如在乎自己得到了什么。短視頻讓我實現了基本的財富自由,可能從前買一個東西會貨比三家思來想去,現在就是“想買的就可以買”。
不過我到現在還是沒有碰奢侈品,因為我一直都覺得依靠廣告賺的錢是不穩定的,可能現在花完了以后就沒有了。所以說能攢著還是要攢著,消費的自由也是有局限的,要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
我目前大四在讀,畢業之后我會選擇繼續做短視頻,這是一條我認為很合適自己,并且確定可以堅持下去的路。短視頻是風口,這個是大家的共識,錯過了怪可惜的。
我也在考慮,如果有一天賬號做不下去了該怎么辦,我大概會選擇去做幕后,或者是開個公司來帶像我一樣的大學生,感覺一群姐妹一起聊美妝做視頻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
二、邊玩邊賺錢,從高中到大學,我經歷了劇本殺行業的內卷
李蜥蜴,劇本殺DM,大二武術專業在讀,月入3k。
17歲的時候,我就和兩個朋友一起開了一家劇本殺店。
那是2018年,我還在讀高中,當時《明星大偵探》挺火的,一部分人被帶起來玩線下劇本殺,我和另外兩個朋友一起湊了10萬塊錢,在天津找了一個門店做起了劇本殺。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覺得這算是個機會,年輕也不怕試錯。
我的情況可能和普通高中生不太一樣,我是體育特長生,自己在外面住又不想跟家里要錢,就想著可以自己做個什么生意。
那時候我一邊要兼顧訓練、比賽,一邊要顧著店里的事情,而且當時我是未成年,辦事情還是有些麻煩,后來上了大學,我們幾個的想法有點分歧,就把店關了。
現在在北京,我找了一個地方繼續做劇本殺DM(Dungeon Master的縮寫,在劇本殺里充當“主持人”的角色)。
店里的氛圍特別好,有車我就會帶一帶(“車”是指劇本殺游戲組建的隊伍,與“組局”類似),沒課的時候也會到店里去和大家一起玩。
比如要扮演一下NPC,大家會集思廣益一幫人一起上,如果劇情需要說方言,我們還會提前練一練。
劇本殺游戲場地現在我每周去三四天,工作強度也不是很高,學校和店里的事情可以兼顧得過來。
一個月到手3000塊左右,還是挺好的,在生活上是夠用的。
我覺得做這個職業最需要的還是耐心,自己知道問題的答案,但又不能直接說出來,要慢慢等這個人去猜,還要把握整場劇本進行的節奏。
推一個本通常要花費四個小時的時間,有的要更長,讓我一動不動在椅子上坐四個小時都很難受,何況又需要跟著玩家的思路進行引導、調動,老板會要求我們有70%以上的跟車率(跟車指DM伴隨玩家推進劇情),這個過程又費體力又費腦力。
做DM就像是一個服務者,我的任務就是幫助玩家去提升游戲體驗,不能光顧著把劇本的流程走完,我作為一個組織者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到玩游戲的人,他們玩得開心才是好的,畢竟大家都是花錢買體驗。
客人和你接觸得越多,越容易去評價你的好壞,時間長了客人會對你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有時候也會引起一些誤會,比如他們正在推本,而我在旁邊看手機,客人以為我在摸魚偷懶,但其實我在看復盤做功課,別人有意見我也是無從辯解。
之前我跟店長有討論過,是否要考慮深入一下這個行業,可以去做發行或者劇本作者。
最近我也的確開始著手寫一些本子,是恐怖題材相關的,雖然我有點怵恐怖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寫恐怖還是挺有意思的。
一個劇本從誕生到實際開玩,劇本殺的作者至少先要寫出人均七八千字的閱讀體量,比如一個六人劇本,至少要把這六個人的故事寫下來,再加上整體的故事框架與線索,加起來大概要有四五萬字的基礎文稿。
在正式售賣之前,作者要把自己的劇本想辦法測試一遍,之后就可以把劇本委托給發行人員,讓發行幫助去處理后期的售賣問題,其中會包含美工、營銷等工作,如果有機會的話發行也會把劇本推到線上和展會,讓劇本殺店商家去進行挑選。
劇本殺店中陳列的“劇本”雖然我現在依然在上學,但我從事劇本殺相關的職業已經有四五年了,能感受到這個行業在最近幾年發生的一些變化。
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內卷。
以前大家公認的幾百塊錢一個本子,可能有一個人出來說我家劇本特別便宜,就帶著其他家一起把這個價格“卷”起來,劇本的內容也是,越來越多的“花活”會加入到劇本殺體驗中,不僅是當場要演得好,還得做好客人的“情感售后”,比如發一條短信,送一封信等等這種加深沉浸感的服務,對于客人來說肯定是內容“卷”起來最好了。
劇本殺畢竟只是發展了幾年,“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會賺到錢,但整體市場都不是特別的穩定,這個行業也還在發展中,是時候需要一個官方的政策去監管這個市場,至于今后會走向哪里,越做越開還是原地踏步,這需要我們去觀望一段時間。
我想等以后工作穩定有機會了,可能還是會選擇開一家劇本殺店。
三、寫網文獲得經濟獨立,想讓讀者爽就不能一味追求文學夢想
愛喝牛奶的獼猴桃,網文小說作者,大二計算機專業在讀,月入2k-8k。
鍵盤敲敲打打,文字就有了生命。我不說話,只是讓小說里的人物獨白,或放下屠刀,或舉起長劍……身未動,腦中的世界卻已呼風喚雨。
我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寫網文小說了。當時我看完了作者江南的所有書籍,并試著學習和模仿。
我寫的小說類型大概有兩類,一種是玄幻,類似《斗破蒼穹》那種,第二種是娛樂小說,主角是明星的娛樂圈文。
其實我的讀者很少,但依然能達到基本的經濟獨立,我覺得“寫網文”算是目前為止一個上升渠道還沒有那么難的賺錢方式,而且寫作是一種可以成就終生的技能。
小說平臺計算分賬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分成、保底、買斷這三種。
分成就是收益按比例分配。
保底是網站看好你的書,愿意提前給你支付一些費用,如果后期的收益超過了原先支付的費用,那額外的收入網站也會額外分你一半。
買斷很簡單,你的書籍版權完全歸平臺所有,后續再沒有其他的收入。
很多小說作者和平臺打官司也是因為“買斷”,小說本身及IP衍生的相關收益遠遠超過了當時平臺出的價錢,就會導致這些經濟糾紛。
高考之后的暑假,我靠寫網文的收入基本可以達到月入2000-3000。
現在大二在讀,我的月收入會在2000-8000這個區間浮動,因為我現在水平不高,主要是堆量。
作為一個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我的課業并不輕松,每天三到四個小時的寫作,雖然給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收入,但也讓我幾乎失去了娛樂消遣的時間,可能宿舍里別人在打王者,我卻要在電腦前碼字。
學習、寫小說、娛樂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我到現在也沒有掌握得很好。有時候我會自我懷疑,我到底能不能寫好小說。
好像只差那無形的一步,就把我和“月入過萬”隔開了,這個也是目前讓我非常苦惱的地方。
寫網文并不適合追求文學夢想,在網文環境里,讀者沒有耐心去看一些深刻的東西,這并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本來就只是想要汽水,我們又怎么能以中藥更健康為名來強賣給他們呢?
讀者想要的很簡單:就是爽感。
怎么才能讓讀者爽,而不是只爽一下就不看了?
我用三四年的寫作經驗總結出了三點:期待感、滿足感和節奏。
打個比方,小說的故事主線就像一根胡蘿卜,最開始我要讓讀者看到我拋出的胡蘿卜,讀者感興趣了,想得到我的胡蘿卜,這就是引出期待感。
而我把手中的胡蘿卜給到了讀者,這就符合了讀者看文的滿足感。
與此同時要讓大家去認同這根胡蘿卜,認同故事,讀者才會共情繼續讀下去。
但我不能直接把這根胡蘿卜給讀者。直接給?他們就會失去接下來的興趣。一直不給?他們會有疲倦感。
所以要適當“勾引”,讓讀者嘗到一點胡蘿卜的味道,讓他們知道,這根胡蘿卜是好吃的,這樣子他們才會繼續看下去,這就是寫文的節奏。
最近比較火的是歷史文小說。在我看來它火的主要原因不是大家喜歡年代感和歷史感,而是因為“歷史和年代”是廣大讀者都有的共同認知。
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唐太宗很厲害,但如果我們的主角穿越到了唐朝,并且幫助唐太宗完成了一些歷史上的小遺憾,讀者就會通過主角的成就感來獲得愉悅,這就恰好在讀者的爽點上。
歷史小說和年代小說有這樣題材上的優勢,就是作者不再需要費盡心思地去創建一個世界。
堅持寫了五六年的網文,我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變化。
從前只是單純享受寫小說的過程,但現在不得不去考慮一些現實問題,我畢業之后該怎么辦,該去做什么?
我會把寫小說始終當成自己的副業堅持下去,但不會只做這一件事,我至少要有一份主職工作來確保自己未來的生活水平。
網文市場很大,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市場也越來越浮躁,比如某個小說網站的書,基本寫到三四十萬字后,就會交給槍手。
很多已經成名的作者的新書已經不太能跟得上現在的市場了,“大神”尚且在啃老本,又何況是我。
而且,如果自己真的全職寫文的話,就會越來越脫離生活的本質,寫作的素材也會少,這對寫作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四、從玩攝影到成立攝影工作室,花錢的時間都用來賺錢
周崇明,約拍攝影師,大三美術專業在讀,月入5k-10k。
我的第一臺相機是索尼的6400,是一個半畫幅微單。
之前我就特別喜歡拍照,在網上看很多人用單反和膠片機拍的照片特別好看,但感覺手機總是差了點兒意思,就想著自己也拿相機去實踐一下。
去年年初我在網上花了600塊錢報了一個攝影課,家里也支持我拍照,幫助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臺相機。
本來我想去拍一些自然風光,但因為我在鄭州,是內陸城市,根本也沒有什么風光可以讓我拍,就會拍拍日常和人物,那段時間還是處于一種摸索的狀態。
我以前當過模特,也認識了一些攝影師,大概在去年九月份,他們開始帶著我一塊拍照,這種實操比線上課程給我帶來的收獲要更多,拍照這種東西要自己去感受才行,實踐才能出真知嘛。
我會在小紅書、抖音上po出一些我的作品,一些同城的人看到我的照片還不錯,就會主動來私信找我約拍。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怎么跟這些陌生的模特溝通,慢慢“磨”出來了之后我會去調動模特的情緒,我會去抓拍動態的他們,不要生硬地擺拍動作,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周崇明的攝影作品作品積累得越多,來找我拍照的人自然也慢慢多了起來,每次收費會根據服裝、人數做一些調整,單套服裝單人599,每加一套服裝會多收400元,拍的人數增加,價錢也會漲一些。
大概從去年年底開始,我的收入每個月有5000-10000元,也就沒有再問家里要生活費了,也算是一種小小獨立。
如今的確是富余了很多,其實之前的我還挺舍得花錢的,想買什么東西就買了,開始靠自己雙手賺錢之后我反而更樂意攢錢,而且花銷也會比之前少一些,“花錢”的時間都用來“賺錢”了,有時候忙得根本沒有機會和朋友出去玩,自然也就省下了一筆。
不過也遇到過一些讓人無語的客人。在我剛做攝影的時候有三個人來找我拍照,當時收費也比較便宜,三個人只收了600元。
拍完修好圖后,其中一個人說不滿意要退款,照片都拍完了,我只能把精修的錢退給他們,協商失敗后他們找人在網上“掛我”,說到底還是想“白嫖”。
當時的確很多人來罵,后來我也發了澄清帖,退了200塊錢想趕緊息事寧人,但這時候三個人中的另外兩個人不樂意了,覺得我只賠償了一個人不公平,我也很苦惱。
這種客人不多但還是存在,也讓我認識到社會的復雜。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不容易。
在攝影之前,我做過電視臺的實習生,每天到點上下班打卡真的很沒意思,身邊同學會去給小孩代課,但我一想就頭疼。
我是美術專業的學生,以前還挺喜歡畫畫的,但自從我接觸了攝影就再也不想畫了,重心也從美術轉移到了攝影上。
選擇一份職業,最大的前提就是自己得接受,不能覺得難熬和痛苦,不然還不如不做。
今年的二月份我選擇成立自己的攝影工作室。當時正好有一個親戚的房子閑置了,是毛坯房不太好租,就把它便宜租給我了,140平三室一廳,每個月不到兩千塊錢。
攝影棚裝修前從裝修到布置,所有東西都要自己來弄。
裝修房子是一件特別繁瑣的事情,那個時候我每天要拿二三十個快遞。
布置攝影景觀不能像家里一樣四面墻壁都貼一模一樣的壁紙,但每一個房間的風格又不能差很多,每個物件的擺放也要去想,怎么弄才會拍出來更好看一些。
攝影棚裝修后現在工作室的風格有藍白居家、日系、少女、法式、復古、浴缸、生日、鋼琴等等,還配了專門的化妝臺和燈具。
裝修到三月底剛剛結束,前后一共花了兩三萬,不過當時沒有管父母要,除了花自己的積蓄之外,還有個朋友過來投資了我一些,之后的攝影棚收益會給他分紅。
我在開封上學,但工作室在鄭州,有時候周末有人找我拍照,我會早上坐高鐵過去拍,晚上再回去,確實會有一點麻煩,但我覺得這種程度自己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收獲的東西要大于我所付出的。
拍過很多類型的照片,未來我還想嘗試一下“領證跟拍”,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一對新人從踏入民政局、簽下雙方姓名定下終身,到背對紅墻露出結婚照專屬笑容,最后刻下鋼印成為合法夫妻的過程。
拍下鏡頭前的微笑,見證別人的幸福,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者:金紫琪、楊柳;公眾號: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2K99RD3-kvjrD6ZFepBiw
本文由 @后浪研究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金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