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游戲內外,皆是紛爭。近日,隨著年報季進入尾聲,諸多上市游戲公司陸續發布2020年度業績報告,南都選取了截至2020年底游戲收入超過10億元的24家國內游戲上市公司,對其2020年度游戲業務收入、歸母凈利潤、一年多以來的市值發展趨勢以及202
游戲內外,皆是紛爭。
近日,隨著年報季進入尾聲,諸多上市游戲公司陸續發布2020年度業績報告,南都選取了截至2020年底游戲收入超過10億元的24家國內游戲上市公司,對其2020年度游戲業務收入、歸母凈利潤、一年多以來的市值發展趨勢以及2021年一季度業績變動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整體上來看,大部分游戲公司吃到了疫情期間“宅經濟”的紅利,營收正向增長,不過游戲市場的“二八”格局仍在,騰訊、網易兩家游戲收入超2000億元,占全國游戲總收入的七成以上。再往后,則是三七互娛、世紀華通、完美世界等A股游戲公司,營收在百億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2020年凈利潤上漲超過50%的公司而言,投資收益功不可沒,甚至有“賣出來”的高增長。對于有些業績不及預期的明星公司來說,則各有各的難處:商譽減值,壞賬計提、研發費用、營銷費用高企……
資本市場對上市游戲公司的“拷問”,一方面映射的業績,另一方面則指引著趨勢。世紀華通、三七互娛市值下滑,年內漲幅悉數抹去;而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心動公司股價成倍增長。
過去的一年,游戲市場上關于買量、渠道分成等爭論焦點都意味著,游戲行業正從“渠道為王”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都是獲取優質內容的方式,‘激進派’開源廣納賢才,‘保守派’緊緊守住自身優質資源,為之后的競爭儲備糧草”,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
游戲錢難掙?投資撐利潤
受2020年“宅家防疫”的影響,游戲行業去年表現突出。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同比增長20.71%,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宅經濟’激發了游戲潛藏的抗風險能力”。
在南都記者統計的24家以游戲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只有5家公司2020年游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而從凈利潤來看,半數企業凈利潤超過10億元,只有游族網絡、創夢天地、B站3家出現虧損。此前,因金山云深陷虧損的金山軟件,以及負面纏身的愷英網絡均實現扭虧,數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100%。從這個角度而言,游戲行業似乎依舊是賺錢不難。
不過,南都記者注意到,有些游戲公司營收增幅一般甚至下滑但凈利潤大幅增長,它們存在一個共性,即投資收益拉動利潤。
巨人網絡、昆侖萬維游戲收入均出現下滑,但凈利潤卻增長。其中昆侖萬維游戲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9%,其凈利潤暴漲285.54%至49.93億元。年報數據顯示,昆侖萬維投資收益為33.62億元,占凈利潤的67.33%,其中出售社交平臺業務板塊Grindr產生29.48億元收益,成為去年凈利潤的主要來源,而曾經賴以生存的游戲業務營收占比僅為43.79%,毛利率也只有56.89%,在行業內處于低位。
高級會計師田剛告訴南都記者,對于昆侖萬維而言,如果沒有等量的投資收益助力,游戲業務疲態顯現,如果之后合并報表的瀏覽器和信息分發平臺Opera業績出現波動,公司凈利潤或將坐上過山車。
《王國紀元》開發商IGG營收僅增長5%,凈利潤增幅則為64%,其財報數據顯示,去年投資增值收益高達1.27億美元,占凈利潤的47%,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僅增長4%。
騰訊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騰訊游戲業務仍保持了36%的高增長,而被投的“騰訊系”企業在2020年進入快速增長期,并且反哺騰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騰訊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達到1598億元,其中來自投資公司的收益占比為43.5%,達到695億元。此外,2020年底,騰訊所投資的公司的公允價值更是高達9819億元,接近萬億規模,一年的增長接近6500億元。
資產減值、費用上漲拖后腿
去年,19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而完美世界的增長態勢較為特殊,其游戲業務營收增長35%,但凈利潤呈小幅上漲,扣非凈利潤甚至下跌。究其原因,完美世界旗下的影視產業難盈利,完美世界不得不用游戲賺來的錢填補影視業務的虧空。2019年,完美世界影視業務虧損約3.1億元,2020年虧損擴大至超過5億元。因此,完美世界2020年確認存貨跌價損失5.23億元,商譽減值損失3.48億元,拖累利潤增長。
掌趣科技亦為商譽所累,歸母凈利潤下滑12.83%,扣非凈利潤跌幅超過80%。2020年年報顯示,掌趣科技因并購動網先鋒、上游信息、玩蟹科技、天馬時空等公司形成商譽55.95億元,本期針對天馬時空計提3.30億元商譽減值,累計就上述公司共計提39.7億元商譽減值,為此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南都記者注意到,24家公司里有3家“明星公司”出現虧損。其中,B站虧損達30.12億元。據披露,B站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斷上升的營銷與研發支出。財報顯示,B站總營業費用為18.475億元,同比增長126%;銷售和營銷費用為10.207億元,同比增長147%;研發費用為4.84億元,同比增長97%。不過,“燒錢”換來了B站用戶大幅增長,2020年第四季度,其月活用戶同比增長55%,達2.02億。
相比之下,創夢天地和游族網絡屬于突然爆雷。其中,被騰訊、王思聰、何猷君等光環“加持”的創夢天地2020年虧損5.65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計提商譽減值。公告顯示,創夢天地因收購上海火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火魂”)產生商譽減值4.93億元,主要由于上海火魂的若干游戲業務無法預期發布,而其現有的游戲業務也并不如預期理想。據了解,創夢天地在港股IPO上市前4個月完成收購上海火魂,以現金10.5億元支付對價。
而游族網絡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8億元,同比下降173.17%,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財報解釋稱,一方面是新游上線,初期推廣費用高;另一方面,游族網絡實控人林奇于2020年末疑遭投毒去世,由此導致公司對部分應收賬款和資產減值的判斷較早前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基于審慎原則,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增加,信用減值損失總計為2.31億元。
一季報兩極分化
頭部企業率先“變臉”
與年報的“普漲”不同,14家公司已經披露了一季報的A股游戲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兩極分化局面。吉比特、姚記科技、神州泰岳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而A股游戲三家大廠——三七互娛、世紀華通、完美世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去年“宅經濟”呈現上行趨勢,游戲行業整體出現了爆發增長,基數比較高,隨著疫情逐步消退,部分游戲公司的流水相較于上年同期自然回落;另一方面,也和游戲廠商新游上線進程有關,畢竟收入增長一靠新游拉動,二則依賴老游戲的穩定流水。
產業觀察者張書樂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投入到研發和一些為增強用戶黏性而開展的營銷上而帶來利潤的下降,則屬于正常,“游戲產業現在進入到精品游戲和海外拓展的路線上,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研發來確保精品,將很難與真正的大廠騰訊、網易競爭第三極”,但高企的營銷費用如果無法拉動營收增長,買量效應或打上問號。
2021年一季度,世紀華通、三七互娛和完美世界收入依舊是排名前三,但在凈利潤上,三七互娛跌出前三,在該季度凈利潤1.17億元,同比減少83.98%。
數據顯示,世紀華通一季度營業收入39.97億元,同比增長5.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5億元,同比降低27.24%,扣非凈利潤為5.3億元,同比下降33.5%。
三七互娛的一季報備受關注,去年10月時,三七互娛等游戲股“閃崩”引發討論。當時有說法稱,業內預計三七互娛買量(效果廣告投放)成本大幅增加,導致業績“沒有增長”。從去年業績來看三七互娛仍錄得了增長,今年一季度壓力較大。該季度,三七互娛營業收入38.18億元,同比降低12.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降低83.98%。
對于公司一季度盈利出現波動,三七互娛表示,公司游戲業務具有先投入后回收的特性。由于公司新上線的多款游戲表現優秀,公司持續增大流量投放,使得第一季度銷售費用大幅增加。同時,旗下多款游戲處于推廣初期,對應的銷售費用增長率會在這一階段高于營業收入增長率,進而對報告期內的銷售費用率產生階段性影響。
三七互娛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衛偉稱“2021年為產品大年,國內產品集中上線帶來利潤波動;海外SLG、模擬經營等品類產品回收周期會更長(6-8個月)。”
不過,數據顯示,一季度銷售費用為2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7.98億元并未大幅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營收同比減少超5億元,單位銷售費用帶來的收入呈現逐漸下降態勢。
近年來,買量其實已經成為行業標配,除了三七互娛外,騰訊、網易、莉莉絲、吉比特等均在買量。隨著買量成本逐漸上漲,各游戲廠商均在探索如何保持ROI(投入產出比)不下滑。業內人士指出,有兩個大方向,即“控制獲客成本、延長游戲生命周期”,比如多品類布局、差異化競爭,或者錯開同品類游戲上線的窗口,或者提升新游的精品化程度,提高用戶轉化率等。
A股游戲公司市值集體下挫
B站“越虧越漲”
財報之外,則是資本市場的較量。過去的一年多以來,14家A股游戲公司中除了《最強蝸牛》背后的吉比特、逐漸擺脫負面的愷英網絡以及神州泰岳實現了市值飛躍外,其余廠商或橫盤或大跌。
此前市值破千億的兩家A股游戲公司已被抹去全部漲幅。2020年世紀華通的股價如過山車一般,上半年風頭無兩,騰訊確定舉牌,私募明星基金經理馮柳40億押注,股價于7月9日達到最高點18元,市值超千億。此后隨著實控人以及明星基金經理的減持,股價持續下跌,截至4月30日,報收6.63元/股,市值為494億元。
三七互娛市值在一年內亦腰斬,去年7月市值突破千億后,開始橫盤,10月12日開盤閃崩跌停后股價一直下探,今年3月15日再次跌停,原因是不久前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和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數據反差較大。截至4月30日,三七互娛股價僅22.06元/股,甚至較3月10日27.77元的定增價格都縮水了20%。
此外,完美世界、游族網絡、掌趣科技等公司的跌幅均達30%左右。
反觀港股市場,騰訊、網易漲幅分別為66.73%、84.84%;市值增幅最大的是業績墊底的B站,其間股價漲超495%。
此外,心動公司股價未受下降的凈利潤影響,漲幅達296.18%。南都記者注意到,受騰訊和華為渠道糾紛刺激,2021年開盤第一天,心動公司股價大漲20.38%,2月16日創下上市最高值114.5元/股,此后股價回落,截至4月30日,報收66.55港元/股。
行業觀點
資本擴張:激進與保守并存
在新型渠道模式興起、云游戲蓄勢待發的背景下,傳統渠道方的議價能力或將進一步減弱,優質內容的價值應該得到重估,游戲行業正進入“內容為王”的新時代。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搶占先機,激進并購還是內生增長依靠自研?
盡管手握《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兩款國民級別的爆款產品、入股了Riot Games、Supercell等海外知名廠商,騰訊的投資速度仍顯露出這位游戲巨頭的危機感。
2021年,騰訊更是加快了投資并購的腳步。晚點LatePost曾報道稱,如今騰訊在游戲投資上的行動指南便是:“不在價格上糾結,更重要的是速度。”據南都記者統計,去年騰訊共投資了32個游戲項目,而截至目前騰訊已經公布投資近40家游戲公司。
國內一線游戲大廠人士告訴南都記者,一方面,國內廠商如米哈游、莉莉絲以及鷹角網絡等一眾上海游戲公司在二次元、SLG等賽道上做出了頗為亮眼的成績,字節跳動也在背后緊追;另一方面,騰訊在二次元和女性向游戲領域自研實力不算強,通過投資可以快速抓住市場上的動態,不錯過像《原神》類的游戲,“就算只有少數公司跳出來,于騰訊而言也不虧”。
B站也接連出手,4月上旬,B站曾以9.6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了心動4.72%的股份;隨后B站以6.5億港元購買“IP之王”中手游7.15%的股份;4月23日,又與騰訊、阿里一道入股《最強蝸牛》開發商青瓷數碼。此前,B站投資了二次元手游開發商哆祈哆祈等。
而網易去年在游戲領域的主要投資案例僅三起,如持股20%的上海隆匠網絡科技,旗下開發商“犬醬組”代表作《瑪娜希斯回響》是典型的大體量二次元制作。
南都記者注意到,騰訊及網易、B站均看重二次元賽道,不過二次元爆款的孕育,往往更需要在垂直廠商中尋找潛力股。
相較而言,完美世界在戰略擴張上面屬于保守行列,從完美世界的發展來看,自2004年成立以來,其發行的游戲有95%為自研,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蘇州以及北美、歐洲等城市和地區,擁有20多個專注于不同題材和品類的研發工作室或團隊;此外,吉比特今年的擴張步伐也謹慎了不少,僅在2020年末,對獨立工作室云山小雨進行一輪數百萬元的種子輪融資,全然不見2019年一口氣投資10余家游戲公司的大手筆。
互聯網娛樂產業研究課題組出品
統籌:石力
采寫:南都記者 葉露
陳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