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N海都記者宋暉/文肖春道/圖早上8點,大想騎著他的電動車,10公里,這是從家到閩侯金橋花園內攝影工作室的距離。他的工作是水下攝影。在福州,大想是唯一一個專職搞水下人像攝影的。大想叫李想,四十出頭,福州人。這一天的顧客是一位準媽媽,從廣東趕來
N海都記者 宋暉/文 肖春道/圖
早上8點,大想騎著他的電動車,10公里,這是從家到閩侯金橋花園內攝影工作室的距離。他的工作是水下攝影。在福州,大想是唯一一個專職搞水下人像攝影的。大想叫李想,四十出頭,福州人。
這一天的顧客是一位準媽媽,從廣東趕來,就為了拍攝一組水下孕照。準媽媽說,她畏水,小時候嗆過水,至今仍有陰影。來大想這拍水下照片的大多不會水,大多同這位準媽媽一樣有“水下夢”,“就因為怕水啊,所以特別想拍一組水下寫真照。”
“二十立方海洋”也能拍出唯美效果
失重之美
大想工作室的水池長4米、寬3米、水深1.5米,“大約20立方!這是我在福州的20立方海洋!”大想對自己的水池再熟悉不過了。
此時的準媽媽已經完成了化妝,她看起來有些緊張,大想擺弄著玩具小人,不斷地重復水下的要領,“準媽媽拍照都這樣,一孕傻三年,反應也會慢許多。”
準媽媽下水了,開始緊張,先是不敢睜眼,再是動作完全忘記。沒事,重來……
水下拍攝當然也有“套路”,要想把臉拍小,得側臉;要想腿拍得長,得繃直了腳;要想拍得自然,雙手不能打橫……“如果你對水有足夠的親近感,你在水下的姿態其實比在陸地上更加優美,我們叫作‘失重之美’。別擔心什么,簡單的培訓之后,一般都能掌握技巧,在我這拍攝的最小只有1歲,年紀最大的都50多歲了。”
準媽媽這一天完成了兩套水下拍攝,她出水之后,仍然興奮不已,“沒想到我能完成這樣的拍攝,我挺有成就感的。”同樣有成就感的還有大想,“玩潛水本來就小眾,大多數來這只是為了新鮮,做這事并不賺錢,而且非常辛苦。工作室開了5年,為兩千人記錄下他們水下的瞬間,我覺得可以拿來和朋友吹牛了!”
水下情結
大想福大工藝美院畢業,做過平面設計,玩潛水大約是在2011年。當時跟著福建第一個有潛水教練證的谷森的潛水俱樂部一起玩,他不是潛得最深的,不是潛得最多的,但始終做著與潛水有關的“另類工作”。
2012年,考了潛水證的大想第一次跟著谷森到菲律賓阿尼勞島玩。第一次在水下什么感覺?“沒有了雜音,唯一的聲音就是聽自己呼吸和吐水泡的‘咕嚕咕嚕’聲,當你沒了恐懼之后,你就會變得很放松,不會胡思亂想。所以說潛水是一種最好的減壓方式。”大想踹開腳上的人字拖,一只腳架在了椅子上,就如同他又來到了大海邊,吹著涼涼的海風。
大想每年都會去東南亞海島幾趟,他說潛水有很多種:浮潛、自由潛水、水肺休閑潛。“浮潛是浮在水面,自由潛是極限運動,我玩的是最安全的休閑潛。”休閑潛水需要考證,“就像你考駕照,有規范的動作,只要按照動作完成,是相對比較安全的,10到70歲的人都可以玩。當然這當中你還得學會應付突發狀況,學會如何與同伴共同使用一個氣瓶完成上岸。”
休閑潛的最大深度是40米,大想很快就可以輕松完成這個深度,他曾在水下遭遇沙丁魚風暴,曾看到過鯨鯊,雖然那只是被“圈養”的鯨鯊(當地人為了讓鯨鯊停留在某處海域,定點喂食)。于是大想就想在水下搗騰點事來做,于是就有了他在城市里的水下工作室,“很多人不會游,也許也沒太大可能去考個潛水證,那可以到我的水下影棚去啊。如果會潛水,那就跟我去真正的海底,那里有漂亮的珊瑚。”
完成了一天的拍攝,晚上的大想坐到達明路一家小酒吧里,喝著小酒,吹著牛:“你以為在海里是越深越美嗎?錯了,30米以下那幾乎是藍灰色一片了,最美的是水下5米到15米,因為這個深度陽光可以照射到,那些珊瑚可以把最炫目的色彩展現給你……”;“你看過《奪命深淵》嗎?太牛了,那是技術潛水,極限運動,我不玩這個”;“每次下水都是未知,能遇到大海龜那是你人品爆發”……
這就是大想的生活,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有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吹完牛喝完酒,大想準備回家,“明天還有一個美女來拍,我得早點回,準備一下。10月份我還去菲律賓,你想一起嗎?”
編輯:小晨
張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