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76年,一個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年代,在這一年的9月9日,夜空中一顆最亮的星星劃過天際,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偉大的人民領袖,永遠的離開了人世。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悲痛當中,連續好幾年都一直如此。毛主席追悼會而關于毛主席生前遺產分配問題,中央始
1976年,一個普通但又不平凡的年代,在這一年的9月9日,夜空中一顆最亮的星星劃過天際,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偉大的人民領袖,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悲痛當中,連續好幾年都一直如此。
毛主席追悼會
而關于毛主席生前遺產分配問題,中央始終也沒有透漏,可能是出于對主席的尊重,也可能是考慮到隱私。
一直到1981年,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在一次采訪中才說出了那段往事,并表示自己只拿了8000元,至于其他的李梅也沒有過多透漏。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他和很多老百姓一樣都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就對窮苦人民充滿了濃厚的情感。
所以成為領袖后的毛主席,依然不忘初心,始終和老百姓站在一起,高風亮節,淡泊名利,從來不會為自己爭取什么。
就連平常穿衣,也永遠都是一身粗布,根本不會出現任何金銀華麗的東西。
但是要說主席沒有錢,也不太可能,畢竟身為國家領袖,積蓄多少還是有點的。
毛主席的稿費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主席的家產并不算多,只能用正常來形容。而他這些錢的來源,也無非就是每個月的工資,和稿費。
不過主要還是稿費,因為主席的工資并沒有多少錢,而稿費能有多少錢呢?
據相關資料記載,在五十年代時大概達到了100萬元,這筆錢在當年來說確實不是一筆小數字,就是放到現在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但是主席雖然賺得錢不少,可他的花銷也非常大。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有疑惑了,在那個年代能有多少花錢的地方,而且物價還那么低。
如果你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毛主席花銷的錢加起來,這些稿費可能都不夠。
就拿讀書來說,大家都知道主席生平最愛讀書,從國內到國外,從古代到現代,幾乎所有的著名創作,主席基本上都看過。
可讀書是要花錢的,尤其是線裝書,所以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還有平日里的親朋好友接待和資助,以及給外地朋友,買禮物,送食物等等。
其實這些事在我們看來,可做可不做。但毛主席不一樣,家鄉來親戚的時候,所有花銷主席都給報銷,尤其是早些年支持他,或者明里暗里幫助他的那些人,他向來是念念不忘。即便是日理萬機、工作繁忙,始終幾十年如一日。
當然除了這些私事的開銷外,還有很多工事方面的開銷。
比如說幫助警衛戰士提升文化水平,安排身邊的人下基層了解民生,了解百姓們的需求和狀況,或者是調動外地的人回來進行報告。
這些事情都需要錢,而這些錢也全部都是從主席的稿費中扣除,不過主席因日常事務繁忙,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管錢,也不喜歡去管錢,所以這些錢一直都是由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代為保管。
上面這些就是主席的稿費,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主席的工資。
毛主席的工資
對沒錯就是工資,可能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毛主席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難道也需要像我們老百姓一樣,每個月領工資嗎?
是的,主席在生活中確實和我們一樣,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薪水,平日里的開銷也都靠著工資,包括購買油鹽醬醋、交納房租水電以及抽煙等等,只不過這些瑣事都有吳連登負責,也就是毛主席的“大管家”。
據吳連登晚年時期回憶:當年很多人羨慕我可以陪在主席身邊,但他們不知道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主席和江青工資是AA制,可他們的薪資水平又不一樣...
其實主席的工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不過是越變越少,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原來是在1955年,全國第一次授銜大會結束以后,我國重新制定了新的工資標準。
最初擬定的毛主席是大元帥,工資是600元,副主席和總理工資水平一樣,每個月550元,而元帥則是500元。
也就是說每個級別大概是50元的差價,雖說50元放到也就是吃頓飯,但放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所以經過毛主席深思熟慮,覺得這個錢不合適。
其一是差價過大,影響內部團結,雖然大家都是幾十年的革命戰友,但關于金錢上的問題還是要尋個公平。
其二是工資太高,每個月600元,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官員,以及平民工人的工資水平。
所以根據主席的提議,中央只好重新制定方案,統一進行降薪,從而縮短貧富差距。
然而沒想到主席對這次方案還是不滿意,可畢竟已經改過一次了,主席也沒有更好的方案,于是就先按這個方案執行。工資從594元到478元,仍舊是按照24級來算。
但該方案開始執行沒多久,主席就發現了問題,貧富差距相差太大了,而且很多拿工資的干部,開始有些飄飄然,必須得提出批評,并且進行降薪。
這次降得就比較厲害了,一級直接降到了504元,比之前整整少了90元,二級三級則更少,分別是454元和405元。
這里要說明一下,毛主席拿的并不是一級,而是三級,并且從第一次改革就是拿得三級。
等到了1960年,毛主席又一次提出了降薪,目的依舊沒有變,還是為了縮短貧富差距,盡可能達到公平均衡的狀態。
這次以后,主席的月工資也就一直沒變,每個月404.8元。
毛主席的開銷
雖說在那個年代人均消費并不高,一家人一個月的消費加起來,可能也就幾十元,這還是城市居民,如果農民的話可能更少。
要是從這里看的話,主席的工資完全夠一家人開銷了,但現實并非如此。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主席一家每個月消費都要八九百元。
其中包括每月房租125.02元,伙食費659.13元,日常生活用品92.96元,黨費20元,液化氣9.6元。
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主席最喜歡抽煙和喝茶,這些費用每個月也要幾十元。
還有家中的家電家具租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當然,除了必須花的錢以外,主席始終保持著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的原則。
比如主席平常穿的衣服,變形不保暖了都不舍得更換,甚至衣服縮水以后,還要將它留下來給毛岸英穿。
在主席逝世以后,衣柜里還留著兩件充滿補丁的睡衣,每一件上面都要有幾十個補丁。
據吳連登回憶:“在北京香山的雙清別墅里,有一間專門存放雜物的倉庫,倉庫里還有一些就木柜,這些柜子里全都是一些舊衣物,很多都是主席在延安時期留下的,什么舊衣服、舊襪子、舊鞋等等。
這里面的東西主席從來都不叫我們扔,因為他需要補衣服、補內衣、補鞋子什么的。”
毛主席的遺產
1972年,毛主席看到子女們生活實在困難,工資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于是就決定給他們留點財產。
雖說是留財產,但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其中包括一臺20寸的彩電,以及一臺電冰箱,兩樣東西加起來也就兩千多元。
再有就是28000元現金,其中20000元給遠在上海治病的賀子珍,當年賀子珍的病情非常嚴重,主席也是非常掛念。
剩下的8000元以及前面說的彩電和冰箱,則全部分給李敏。
不過,這筆財產李敏一直沒有去領取,倒不是她不缺錢,其實當時的她非常缺錢,李敏和丈夫都是國防科委的普通職工,每個月的工資也不高,不僅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給母親寄生活費。
后來,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親自找到李敏,才將這筆遲到的財產分配給她。
結語
毛主席一生清廉執政,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縱然生活得再苦再累,也不為自己和家人爭取任何。
同樣,在他的熏陶和教育下,兒女們也是保持著勤儉節約的作風,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做到為人民服務,將人民永遠記在心里。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最后讓我們一起向偉大的毛主席致敬,向共產黨致敬,向所有為新中國付出鮮血的革命英雄致敬。
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如今的新中國,沒有你們就沒有如今的我們。
陳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