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西瓜因其在食用性上清爽解渴、味甜多汁,在種植性上生產適應性強、栽培周期短,在效益性上市場需求量大、增收效果顯著等特點,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高效園藝作物之一。西瓜產品作為“菜籃子”的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呈現出種植范圍廣泛、品種日益豐富、栽
西瓜因其在食用性上清爽解渴、味甜多汁,在種植性上生產適應性強、栽培周期短,在效益性上市場需求量大、增收效果顯著等特點,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高效園藝作物之一。西瓜產品作為“菜籃子”的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呈現出種植范圍廣泛、品種日益豐富、栽培模式多樣、優勢區域集中和市場體系優化的產業良性發展格局。與此同時,西瓜生產發展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均、生產上市集中、比較效益下滑等問題,
因此,分析總結當前我國西瓜產業現狀,研判產業發展形勢和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十分必要。
我國西瓜產業發展概況
1.面積產量趨于穩定
2001-2016年,我國西瓜的播種面積平穩發展,基本保持在180萬hm2左右,在 2012-2016年的5年間呈現出小幅上升的趨勢,2016年國內西瓜種植面積達到了189萬hm2的最大值,但在隨后的2017年,西瓜種植面積出現了明顯縮減。據FAO數據庫顯示,2018年我國西瓜的收獲面積、產量分別為 149.91萬hm2、6 280.38萬t,占全球的46.25%、60.43%。
2.優勢區域逐步形成
由于西瓜具有較強的生產適應性,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壤、光照、氣候等生產條件比較適宜西瓜栽培種植,因而我國的西瓜種植范圍分布比較廣泛,在全國31個省區均有規模不等、產量不一的西瓜種植。從全國區域布局來看,西瓜生產布局主要以華東和中南兩大地區為主,兩區域合計生產了70%左右的西瓜。2018年產量前十的省份:河南、山東、江蘇、湖南、廣西、湖北、安徽、河北、新疆、浙江,占總產量的73.30%。
3.栽培模式多樣化
隨著塑料大棚等材料的應用,西瓜種植模式日趨多樣化,從露地種植到地膜覆蓋、小拱棚促成栽培、多層覆蓋栽培、暖棚栽培,再到溫室栽培、促進早熟栽培以及秋延后栽培等,西瓜的供市時間隨之延長,基本實現西瓜的周年供應。西瓜保護地栽培由于效益好,目前有逐年擴大趨勢。
山西保德繁莊塔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西瓜栽培
4.市場價格隨季節波動較大
我國西瓜市場價格全年呈現“U型”的走勢,具有季節變化特征。一般每年的1-4月市場上供應的西瓜以廣西、海南等地區及東南亞等國種植的反季節品種為主,價格偏貴。進入5月份之后,我國進入西瓜密集上市的階段,5-9月期間的西瓜價格呈現快速下滑的態勢。10月份之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西瓜供應量減少,西瓜市場價格又迎來新的上漲周期。
西瓜產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20年來,我國西瓜產業面臨良好內外環境和機遇,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撐、技術進步和市場流通等方面實現良性發展。但同時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國內外復雜貿易環境等因素影響,我國西瓜產業也面臨嚴峻考驗。
1.災害性氣候和病蟲害影響持續,生產應對能力較弱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幾率增加,對西瓜生產造成的影響明顯。近幾年全國西瓜主產區存在的主要自然災害主要包括:低溫、暴雨、寡日照,其中早春連續低溫天氣易造成瓜苗發育遲緩、座果率低、品質差。病害與不良天氣伴隨發生,重茬問題日趨嚴重,成為西瓜病害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黃化褪綠病毒病等新型病害在部分產區山東、浙江等地大面積爆發。同時病蟲害化學防治效果減弱,農藥施用量難以有效降低。
2.價格波動大,市場風險高
西瓜的成本利潤率高于三大主糧、油菜、棉花,接近蔬菜平均水平。但是西瓜消費價格彈性大,同季節不同水果品種間替代性強,價格季節性波動頻繁且幅度大,這都決定了西瓜生產經營具有較高收益的同時具有較大風險。同時生產成本增加和質量提升也推動西瓜成本進一步上漲,銷售價格兩極分化加劇。由于瓜農缺乏對市場信息了解,生產存在很大盲目性,產業化程度低,產業設備有待改進,造成產品上市相對比較集中,西瓜價格季節性波動大,7-9月西瓜滯銷、瓜賤傷農現象時有發生。
3.生產組織程度較低,產銷缺乏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西瓜的種植多以農戶自發種植為主,生產規模小且較為分散,生產組織程度不高,既難以施行標準化生產,也對產品質量保障方面造成不小的影響。其次,生產與銷售環節之間缺乏協調也是國內西瓜產業發展中一直存在的主要問題。
4.生產成本逐步提升
隨著國家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資源被大量擠用。農機、肥料、農膜等農資產品價格上漲、勞動者工資增加、土地租金提高,直接造成了農業生產成本逐年增長,尤其是人工成本增長幅度較大。據不完全統計,西瓜產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30%-60%,已經成為占比最大的支出項目,西瓜屬于勞動密集型作物,機械化程度低,大部分生產環節只能依靠人工完成,人工成本上漲拉動了總成本的上漲。優勢產區綠色生產投入行為有所增多,但也存在有機肥使用種類比較單一,成品有機肥市場不規范、價格虛高,抗病蟲害種苗供給不足等問題。
5.機械化程度較低
目前我國西瓜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除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僅有耕整地機械、鋪管鋪膜機、植保機械等通用型機械以及打瓜機等專用機械得以應用,而稼接、移栽、整枝、授粉、收獲等重要環節仍主要依賴于人工,僅有新疆等干旱地區以及海南等設施西瓜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膜下滴灌及水肥一體化裝備。設施栽培西瓜的作業空間小、設施建設標準不統一,導致機械化裝備難以得到有效推廣。不同產區種植習慣與栽培技術差異大,栽培面積以小農戶為主,也給西瓜生產機械的研制開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帶來困難,因此西瓜生產中迫切需要開發集旋耕、開壟、施肥、覆膜于一體的耕整一體化機械、高效噴藥機械、中耕施肥機械等。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西瓜采摘
6.產業鏈延伸不夠,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西瓜采后加工、分級、包裝、儲藏、保鮮、運輸等技術研究與應用較為滯后,僅停留在冷藏保鮮和冷鏈物流水平。西瓜產業加工方面基本為空白,僅有個別地區進行西瓜產品加工,如河南西瓜醬制作,廣西桂林三金藥業從事西瓜霜和西瓜霜潤喉片生產,但整體占比不大。西瓜外銷物流運輸形式依然較為簡易(貨車+草簾)。我國西瓜種植以家庭生產為主,種植規模小,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不高,瓜農商品意識和市場營銷能力較弱,在產品優質優價、市場競爭力培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名牌產品打造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品牌建設、組織化和產業化經營任重道遠。
西瓜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1.生產規模保持穩定,種植結構調整優化
受土地價格等因素影響,未來西瓜面積增長潛力不大,但受益于栽培技術提升,單產有上升區間,西瓜整體產量趨于穩定。伴隨著農村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預計設施西瓜栽培面積將有一定增長,露地栽培面積可能會有一定量下降,精品西瓜栽培面積將不斷擴大,反季節栽培面積會進一步擴大,西瓜產業競爭力將大大提升。
2.綠色發展將成為主導思想
研發集成西瓜全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重點是頑疾性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研發與流行性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示范推廣。西瓜生產體系構建將深入實施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準,以綠色科技創新技術為支撐,以提高西瓜質量安全、生產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以降低農業投入品用量和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為手段,逐步推動西瓜產業形成“空間布局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產地環境友好化、產品銷售品牌化”的產業發展總體格局。
3.產業技術研發以提質增效為導向
構建西瓜節本提質增效生產體系。節本提質增效生產體系構建的重點在優勢產業的主要生產方式上,不僅僅是單項技術提升,而是全產業鏈技術變革,同時部分技術也可以在其他生產方式上應用。西瓜遺傳育種將以優質、多抗、適合簡約栽培的品種選育為目標,優質中小果型西瓜是未來育種的主要方向發展;同時工廠化育苗、測土配方施肥、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蜜蜂授粉、稀植免整枝等簡約化栽培模式進一步普及;高效藥劑將仍是西瓜病蟲草防治的主要途徑,綠色防控技術將更加被重視,化學農藥施用量將小幅降低,病蟲害防控的專業隊伍逐漸增加;地域間西瓜產品流動性繼續增強,對西瓜功能性成分提取、采后加工利用等將成為產后綜合利用的主攻方向;機械化生產將越來越受到重視,西瓜機械化生產將呈現人工作業向機械化作業發展的趨勢,因地制宜開發適用于不同地形、設施環境的農機具將受到青睞。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西瓜采摘
4.逐步實現產銷一體化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西瓜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將大大提高,各地將呈現出流通市場與生產基地的一體化整合的格局。在環境、氣候、設施、人力等生產要素最具優勢的國內外主產區,應布局四季生產、周年供應的西瓜生產縣域產區,以產銷一體化的企業或者農民合作組織等適度規模生產組織為產業龍頭,以產銷直接對接或者最少環節對接方式來組織生產與營銷,以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決定生產的品種類型、生產設施及營銷模式,集成推廣一批抗病蟲害品種與簡約化的生產技術,建立中低檔與精品瓜互補的全國西瓜產業生產與經營方式。同時,西瓜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與休閑觀光、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加快實現產業優質優價、功能拓展和價值增值。
西瓜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需求的拉動下,西瓜生產的質量、綠色、效率需求將更加突出,需要依靠品牌化、綠色化、高效化來構建我國新形勢下的西瓜生產體系,需通過科技支撐培養出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并推動形成新的生產、經營與管理體系。
1.加大西瓜抗病蟲害品種選育,以良種為載體推動西瓜生產綠色發展
西瓜品種選育要與市場多元化需求與品質相結合的基礎上,更應將復合抗病蟲性、抗逆性、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列為育種選種的重要目標。選育適合簡約栽培的西瓜品種。進一步深化并規范分子標記輔助技術、大孢子誘導DH育種等技術,提高生物技術在常規育種上的應用規模與效率,選育出一批革命性西瓜品種,真正實現以品種創新帶動產業變革。針對性的培育具有明確高抗性的品種,根據不同地區栽培形式和特點,大力引進當地適宜品種或進行專用品種或專有品種的培育研究,大力開展試驗示范工作,進一步加強推廣應用,在不同生態區和種植模式下推廣適宜品種。
2.加快簡約化生產技術推廣,推動生產方式向綠色高效轉變
建立以高效、設施化、綠色為目標的西瓜規范栽培技術體系,重點開展設施栽培技術、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發,加快簡約化技術、減肥減藥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等在產業中應用和推廣,促進產業健康綠色發展。同時加強配套標準規范栽培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制定不同區域、不同栽培模式西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構建工廠化育苗網點供貨網絡,完善西瓜優質化配套栽培技術和商品品質優化技術。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市場的要求,通過提出生產管理的量化指標,明確各種條件下的種植要求和栽培技術,規范農藥化肥使用和灌溉,統一指導西瓜采摘,保障綠色安全生產。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西瓜采摘
3.進一步加大西瓜向優勢產區集聚,實現適度規模生產與經營
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在穩定土地產出率基礎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選擇自然環境和生產要素最具優勢的地區,布局四季生產、周年供應的西瓜生產縣域產區,大力扶持產銷一體化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政策補貼,以多種形式流轉農民土地,帶動西瓜產業聚集,突破單純生產合作的局限,積極開展產前和產后營銷服務,發展西瓜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從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利用不同區域資源差異的特點,形成不同季節、不同類型、不同消費需求的主產區域以及優勢縣域,將西瓜產業培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優勢特色園藝產業。
4.大力開展西瓜綠色品牌創建,推動西瓜綠色生產與消費理念
建立西瓜產業綠色生產標準體系,制訂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西瓜商品標準。應盡早建立瓜果種業與生產的規范體系,保障可持續良性發展。應建立西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提升西瓜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認證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完善西瓜綠色農產品檢測體系,建立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依托國家及地方“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立覆蓋西瓜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農超對接等現代銷售手段,不斷發展訂單農業,拓寬西瓜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5.培養優秀科學家隊伍,構建支撐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農業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企業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西瓜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鼓勵走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完善西瓜農業綠色科技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探索建立農業技術環境風險評估體系,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示范、推廣和應用;借鑒國際西瓜產業協會綠色發展的實踐經驗,加強國際間科技和成果的交流合作。
作者簡介
路緒強,副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多倍體西瓜遺傳育種課題成員,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多倍體品種改良崗位團隊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西甜瓜栽培與生理團隊骨干專家。主要從事西瓜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功能性西瓜新品種選育工作。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項目5項,累計發表文章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在Theoreticaland Applied Genet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核農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0篇。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登記西瓜新品種8個,獲軟件著作權2項。
參考文獻:
1. 王娟娟,李莉,尚懷國.我國西瓜甜瓜產業現狀與對策建議.中國瓜菜,2020,33(5):69-73
2. 李干瓊,王志丹.我國西瓜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中國瓜菜,2019,32(12):79-83
3. 陳哲,梁瀚元.我國西瓜產業發展與貿易趨勢研究.經營與管理,2019,9:114-120
同時本文部分引用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觀點,表示感謝。
文章來源:本文選自《現代農產品銷售與消費》總第128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