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ICU是一個充滿希望又讓人絕望的地方。一方面患者入住ICU說明還有救治的希望,另一方家屬卻被每天收到的賬單逼得絕望。有調查顯示,在我國一線城市,ICU內一天的花費大概在2000-20000元,大多數人是在每天6000-10000元之間。普通
ICU是一個充滿希望又讓人絕望的地方。
一方面患者入住ICU說明還有救治的希望,另一方家屬卻被每天收到的賬單逼得絕望。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一線城市,ICU內一天的花費大概在2000-20000元,大多數人是在每天6000-10000元之間。
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支付患者一天的治療費用,但為了抓住生的希望,全家不得不賣車賣房,一場大病就能讓一個家庭一貧如洗。
36天花費30萬元
ICU的治療費用一直是知乎的熱門話題,在這里,有位年輕的爸爸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3歲半的兒子,因為腺病毒感染住進了ICU,在住進ICU的第36天里,他和老婆賣掉了車,刷空了信用卡,貸空了網上能找到的所有正規網貸機構,總共花費了30多萬。
當時在這位爸爸的故事中,兒子還沒完全脫離危險,但他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一句“爸媽已經扛不住了”,道出了普通家庭面對高額治療費的心碎和絕望。
好在,后續孩子又經過了30天治療(共66天),成功出院。雖然他們未來有不小的負債壓力,但一家人還能好好地在一起。
但ICU救治重癥患者的特點,注定部分親屬會遭遇人財兩空的困境。
也因此不少人質疑:ICU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什么是ICU?
ICU的全稱是Intensive Care Unit,在中國一般被譯為“重癥監護室”。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專門護理重癥病人的房間。
在這里,匯集了醫院最先進的設備、最前沿的藥物、醫療水平最高的醫護人員,也因此被稱作“病人最后的希望”。
根據國內ICU死亡率流行病學調查,入住ICU的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為10%~20%。
而全球數據統計,每年有3000萬病人被送入ICU接受治療,其中2400萬人能被成功地挽救。
看得出來,ICU的死亡率確實不低,比普通科室高多了,但大部分ICU患者的病情都會好轉也是不爭的事實。
ICU可以說是把守著生命滑落到死神手中的最后一道關卡,不能因為少數人的遺憾而否定它在拯救生命這件事上發揮的重要價值。
ICU為什么這么貴?
高端的醫療技術與高質的醫療服務往往伴隨著高昂的費用。
在ICU,治療費用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
1.急救費用
大家應該在不少醫療劇中看過病人住進ICU突然失去心跳,醫護全力搶救的情節。雖然是影視作品,但也確實表現出了ICU患者病情的不穩定。
ICU患者本身就在生死線上徘徊,病危的狀況比普通病人頻繁,搶救的次數自然也多,有時甚至還要做緊急手術,每搶救一次,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小的開銷。
2.頻繁檢查
住在ICU的患者必須面臨各種頻繁的檢查,為了讓醫生實時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各種血液、生化指標常常一天之內會反復查好幾次,好方便醫生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另外,如果需要做超聲、影像學的檢查,ICU患者基本要單獨配置設備,因為ICU患者根本無法離開病房。
3.高檔藥物
ICU的患者可以已經一腳踏入了鬼門關。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會使用價格高昂、效果明顯的進口高檔藥物,因為ICU患者普遍都有嚴重的感染問題,所以一般來說抗生素是最花錢的。
4.高端硬件
一方面,ICU的床就不普通,是電動升降床,還有吊塔和各種配套物品,一天的床位費就不便宜;另一方面,為了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重要指標變化,ICU中的設備都是高端的精密儀器,比如用到呼吸機、心電監護、麻醉機、氧氣系統、輸液泵、除顫儀、有創血壓監測等等。
收費高的血濾器(即人工腎)每日七八千,呼吸機每日一千元左右,而收費低的注射泵和輸液泵則1元/小時。
在這一塊花費的多寡,取決于患者的生病情況,不使用高消費治療儀器的話,ICU的費用會少很多。
另外除了以上消費,ICU其實還有一定的人工成本。
在這里,醫護要對患者進行24小時全天候的護理和監測。
護士照顧ICU病人,不僅僅給病人打下針、輸瓶液。由于ICU病人幾乎沒有自理能力,他們必須照顧病人的吃喝拉撒,喂食、擦身、翻身、吸痰、清潔大便一樣都不能落下。
而ICU醫生監測病人情況,則需要對不斷變化的生命體征和各項數據做出評估,通過實踐和觀察制定出一套適合患者的獨立化的治療方案。
不過即便如此,人工費用占據的開銷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些護士的護理費一天連100元都不到,而醫生每天的診療費也就幾十元。累計下來在ICU的費用分布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住進ICU,動輒數十萬的現狀,讓很多人感到不滿,可這高額的治療費用并不是醫院坐地起價,隨便定的。ICU中所有的項目費用都是根據省市的物價局規定來收取的,如果對價格有疑惑的話是可以在網上查到的。
即使我們對ICU的高額治療費望而卻步,但作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沒有人愿意隨便放棄它。不想陷入治與不治的兩難境地,我們就要在生活中更加愛護自己,好好維護來之不易的健康生命。
劉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