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不能被金錢衡量的是生命但生活總會被各種商品標好價格1新聞一則一款治療SMA(脊髓型肌肉萎縮癥)的進口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因其單只70萬元的高昂定價及別國的差異化價格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一石千浪,在評論中,有冷靜的網友客觀地分析藥物定價的
不能被金錢衡量的是生命
但生活總會被各種商品標好價格
1
新聞一則
一款治療SMA(脊髓型肌肉萎縮癥)的進口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因其單只70萬元的高昂定價及別國的差異化價格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一石千浪,在評論中,有冷靜的網友客觀地分析藥物定價的前因后果,但也有網友破口大罵萬惡資本家,更有甚者,指責醫生為虎作倀,現身說法各種被坑經歷,其中真假虛實,無從考證,也不重要,氣氛到位了,行業外的人輕而易舉地被惡意帶著節奏,很難再有更多理性的思考。
還記得2018年夏天大熱的電影,我不是藥神。
格列衛曾經也是“天價”的救命藥,患者因吃不起原研格列衛死去。電影里肉眼可見反派貌似是定價過高,謀取暴利醫藥公司,任誰都想憤憤然地大罵萬惡的資本家。
影片中王研輝扮演的騙子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一息清晰的絕望感地直抵而來,看不見的“窮困”張牙舞爪,才是貫徹我們人類社會的魔鬼。
行業外的人難以理解藥物定價遵循的邏輯,作為業界人士為自己辯駁幾分,不至于理性的聲音沒有去處。
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商品便有價格,價格的高低是圍繞價值曲線上下波動的。藥品很難脫去商品的性質。
第一,新藥研發是一項高風險、高收益的活動,研發成本十分高昂。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一個上市新藥背后的研發成本平均在10億美元左右,且需要耗時長達10年。
第二,新藥具有專利保護,存在專利壁壘,可能全球就這一家藥企能生產這種藥物,具有壟斷性;
第三,國家間藥物定價差異較大,除了各國間不同的醫保政策以外,還有國家的發展情況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存在即合理,70萬的天價藥,是科研勝利的一小步,是人類智慧結晶具化后的現實定價。
只是,對于普通階層的家庭來說,無力承擔罷了。
不幸的是,我們可以原諒從來沒有出現的創新技術或藥物,接受因沒有治療手段而死去,因為那是他人的錯,是時代的錯。
卻不能原諒已出現的技術或藥品價格昂貴,超出我們的能力,而不能拯救至親,因為這是自己的錯。情和理之間隔著一層可悲的厚壁障。
“生不起病,吃不起藥”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味地抨擊醫生無良,抨擊國家不作為不過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
作為一名醫生,也不過是國家醫療體系末端中小小的一枚技術釘,無法左右和決定什么,更難與這隱形的力量進行博弈。
然而天價藥品背后的社會輿論,透露著對醫生深切不信任。醫生和患者間,本應該是同一戰線的隊友,卻在媒體時代中放大矛盾,帶有微妙的對立關系。
2
經濟毒性
「經濟毒性(Financial Toxicity)」是腫瘤學中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2013年首次由學術腫瘤學家描述。
這個短語指的是自付費用會耗盡癌癥患者的錢包,影響生活質量。事實上,成為腫瘤治療的副作用之一。
當扎法爾(Yousuf Zafar)博士在2013年《腫瘤學家》發表關于「經濟毒性」的文章獲得歷史第二引用次數的時候,意味著隨著腫瘤治療進入新時代,最大的毒副作用已經成為了患者的財務壓力。
而且早期研究也發現,在美國,對于沒有商業保險和平均收入和學歷較低的少數族裔而言,面對「經濟毒性」的可能性更大。但即使是中高產階層,依然會面對財務壓力。同樣會因為腫瘤治療過程中,不可預估的高額治療費用和收入暫時中斷,對家庭財務造成壓力,從而中斷治療。
國外腫瘤醫師已經開始聘用財務顧問,來為患者家庭提供規劃和支持。也歡迎患者和醫生主動討論治療計劃,而不是拉不下面子導致最終人財兩空。
其實在國內也可以通過購買商業保險降低患病后經濟壓力過大的問題,只是在這一塊,陷阱很多,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當受騙。
而我也希望通過引進COST量表,為我的患者和同業帶來新思維,提前診斷財務風險,做更好的避險規劃。
3
治療成本
醫患基本矛盾主要來自于“高昂的治療費用與不成正比的治療效果間的矛盾”。
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專業性去平衡“療效”和“經濟”。絲毫不考慮治療成本的醫生肯定不是好醫生。
如若將費用放在第一位,開價格便宜的藥,而見不到治療效果,患者會認為遇上了個庸醫;如若不考慮經濟條件,開最貴的藥,而得不到預想中的效果,患者又會認為醫生圖謀不軌,別有目的。
因為知識專業的差距,患者不懂病情和醫學,將治療費用高低完全等價于療效,用“菜場思維”就醫(邏輯上犯了滑坡謬誤),但治療效果不是一蹴而成的,也不是完全由藥物由醫生所能決定的。
所以治療風險、方案、花費與效果預后都需要做清晰到位的溝通。
醫者父母心,醫生也應該把患者作為自己的家人,詳盡告知方案、風險、治療費用、效果。但最終用什么方案、怎么治療,這個決定,需要患者同親屬去評估把握。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醫療的出路是通過技術革新與競爭,打破價格壟斷,再加上國家醫療保險的輔助,讓患者最終獲益。資本逐利是本性,我們求生是本性,如何去平衡這二者,是一門深刻的社會學問題。
“看病難,看病貴”是如今我們仍然面對的一個嚴峻的民生問題。電影中格列衛的價格最初售價2.35萬元一盒,2017年進入醫保,如今的價格4500,而且有醫療報銷。而今天70萬天價的諾西那生注射液,也會迎來屬于它的“平價”醫療時代。
不談結婚的戀愛是耍流氓,不談錢的醫生也是耍流氓。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