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50萬元多嗎?50萬元這個資金說多也多,但說少也少。畢竟目前國內的房子,隨隨便便就是過百萬,如果是一線城市,破千萬的亦不在少數,50萬元甚至還不夠支付首付款,所以對比房價來看,50萬元并不多;但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
50萬元多嗎?
50萬元這個資金說多也多,但說少也少。畢竟目前國內的房子,隨隨便便就是過百萬,如果是一線城市,破千萬的亦不在少數,50萬元甚至還不夠支付首付款,所以對比房價來看,50萬元并不多;但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2189元(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四個部分),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民眾,不吃不喝要干上15年才有可能存下50萬元,在考慮吃吃喝喝的,沒有20年以上的時間很難,因此,從居民收入上來看,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全國數據
國內有關于50萬元存款人數的數據嗎?有,不過數據的時效性有點過期了,2015年國家在推出《存款保險條例》之前,央行曾經有過一次摸底的數據調研,當時得出的數據是全國的居民賬戶中存款超過50萬的,占比只有0.37%,也是因為這個因素,所以我國把存款保險的賠付限額限制為50萬元(保障絕大部分人的權益);五年過去了,這個數據應該是有所增長,但即使再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0.5%,按照我國14億的人口計算,0.5%也不過就是:14億*.05%=700萬人而已。
當然了,很多人會說,目前都啥年代了,哪還有人存銀行定期/活期?其實這是對于銀行業的不了解,目前國內有結余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而這部分人恰好都是銀行儲蓄存款的堅定支持者,年輕人雖然喜歡理財、基金、股票等等,但年輕人實際并沒有多少資金。這點從幾個相關的新聞數據亦可得到驗證。
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出席“2019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時表示,據市場預測,2021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超200萬億元。而根據央行之前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101.93萬億元。以此數據推算,全年突破105萬億不成問題,按照曹宇的預計數,存款就占到可投資產的一半以上了。
這點從萬德wind數據庫2019年的調研報告也得到驗證,當時調研截取的數據2018年數據,從居民的理財結構來看,儲蓄存款是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中占比最大的一塊,2018年其總規模達到63.66萬億人民幣,占比超過50%;其次是銀行理財產品,總規模18.55萬億,占比15%左右。若將居民對股票、債券、基金的投資作為統一口徑來看,資本市場投資占居民總投資的14.52%,保險投資占10%,現金與互聯網理財(P2P)分別占5%和0.67%。
上述我們推算的存款賬戶中超過50萬元的賬戶占比約為0.5%,即使此時我們再把基金、理財、股票、債券、保險等等全部考慮上,全國擁有50萬元金融資產的估計不會超過1%,即1400萬人。
都是什么人?
那一般都是哪些人才能有50萬存款呢?能有50萬以上的存款不外乎這幾類人,第一企業主;第二企業高管、明星、個體戶,網紅主播;第三大企業的職工,比如央企、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等等;第四拆遷戶。上述幾個群體是存款最容易超過50萬元的,其余的群體不是說就沒有,只是相對困難一些。
總結
就當前整個國內來看,只要你的綜合金融資產(包含存款、基金、理財、股票、債券、保險等等)能突破50萬元,那么你至少排名在全國10%以內(多余的9%系買房沒有存款的人,其實很多年輕人之所以能買房,都是父輩,甚至是祖父輩的幫助一起湊足的首付,是兩三代人的努力,所以有房也不代表他自己擁有了50萬元)。綜上所述,不管有房沒房,只要有50萬元,你已經很了不起了!特別是這50萬元是全部靠自己一手賺出來的!
高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