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這句話!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遼寧東港王承德一夜資產暴漲百萬,從無產直接晉級中產,種地農民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可好花不常開,沒過幾年就鋃鐺入獄。鄉里鄉親說他有錢變壞,是個霉運纏身的人。想知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這句話!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遼寧東港王承德一夜資產暴漲百萬,從無產直接晉級中產,種地農民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
可好花不常開,沒過幾年就鋃鐺入獄。鄉里鄉親說他有錢變壞,是個霉運纏身的人。想知道在王承德的身上都發生了些啥事?咱接著往下看。
挖到奇怪東西
2015年的陽歷3月,一場春風吹得大地剛解凍,正是冷氣往上竄的時節。王承德被媳婦一笤帚疙瘩轟出了家門。這是為啥?
原來是家里儲備的劈柴燒沒了,一家人冷得伸不出手,而王承德挺大個老爺們躺在被窩里耍手機。
東北的寒季不只是冷,而且還要綿延好幾月。農戶家里一般都會儲存大量的柴火,以應付時節下的寒冷。
王承德穿好衣服,拎著把斧子低聲埋怨了幾句就走出了家門。想想也是,大冷天的誰愿意出門。
這撿柴火也有講究。活樹的枝杈有水分,點不著不說,還直冒煙。王承德來到后山的林子里,很快發現了一顆死樹。死樹是干透的,又好燒又好劈。
王承德上去沒幾下就把樹給放倒了,隨著這棵樹應聲倒地,枝枝叉叉崩了一地。收拾好這棵樹,家里又能對付著過半個月。
王承德正忙活著肢解這棵樹,腳下一絆,身體打了個坑攣。這時候他發現了個稀奇古怪的事物。
樹根下面的土表面已經化凍,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呈現在他面前。
傳說中的太歲
“這是啥?”王承德心里嘀咕道。用手摸了摸軟軟的,還有點粘手。
王承德常年在土里刨食,山里的野貨他閉著眼睛都知道,可眼前的這個東西讓他心里泛起了迷糊。
說是植物吧,他長這么大沒見過這樣的,劃開表皮里面油膩膩的像豬肥膘,手指探了探,還有點溫度像是活的。
王承德尋思著這是個啥,一不留神刨出來一大坨。王承德平時刷手機總是看見別人挖出了寶貝,這玩意兒他說不出是個啥,但是感覺是個稀罕東西。
“是個新鮮物種!”想到這王承德樂了,反正眼下離春耕還早,有的是空閑,拿回去研究研究說不定就是個寶貝。
王承德連忙給老婆打了個電話,讓她把家里的電動三輪車給騎上來。
王承德老婆一看這團黑乎乎的東西就氣不打一處來,正想開罵,王承德一聲喝止,"你懂個啥!"
王承德回家之后,先是切了一小片先喂雞,兩小時過去后雞還是活蹦亂跳的,證明這玩意沒毒。然后蹲在墻根下抱著手機邊曬太陽,邊查資料。
這到底是個啥?王承德眼神漸漸亮了。他從網上對比了半天,發現這東西和傳說中的“太歲”簡直一模一樣。
意外之財
“賺大了!”網絡的資料里說這玩意不僅稀少,還值錢得要命。
王承德圍著這怪物仔仔細細地拍了幾張照片,然后一溜小跑到那棵死樹邊上拍了幾張生長環境的照片。
王承德把這些資料給一位專家發了過去,專家看了也挺感興趣,讓他帶著實物來檢驗一下。王承德興沖沖地去了,最終得到了一個準確的消息:這就是分屬于靈芝科中的極品“太歲”。
這可把王承德樂壞了,小半輩子都在土里刨食,沒想到一腳踩出個金疙瘩!王承德回家就把這金疙瘩稱了稱。
“好家伙,140斤!”
王承德挖到寶貝的消息就像是插了翅膀,整個村子都炸了。城里的有錢人也紛紛登門“觀賞”。
早先的時候,王承德還擔心怎么出手。這有錢人一登場徹底刷新了他的眼界。
他本打算一斤賣個幾千塊就足夠了,當他用刀顫巍巍地切下一塊,那些富豪自發地在他家里開始了“競價搶購”!
價高者得
“一萬!兩萬!三萬!……”王承德聽到這個報價的時候差點暈倒在太歲身上。
“媽耶!這有錢人可真不把錢當錢!”王承德雙手往袖口里一插,笑瞇瞇地看著他們喊價。
太歲,本草綱目里記載的是:形狀如肉,有頭有尾,生于大石附近,屬于生物。重點是后面說這玩意能食用,可入藥。
秦始皇一統天下,最終求的是什么?不就是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嗎!
重點就在本草綱目后面的這句話,可入藥。天生地長的東西可遇不可求,在那些有錢人的眼里,這必然就是天材地寶。
古往今來的傳說里雖然沒有說過誰吃了太歲羽化成仙的事兒,本著物以稀為貴的意思,就證明了“太歲”的分量。
新世紀之后“太歲”頻頻現世,大多都是爭相購買。
四川成都金堂縣的一個農民發現貌似“太歲”的東西就賣出了天價。
某位魏姓的農民在自家魚塘里發現了50多斤的“太歲”,專家直接估價100萬。
飼養“太歲”
“太歲”這種在科學界被應證存在的物質,一直被定義為不明生物,有見地的科學人士只建議收藏,沒推薦使用。可這東西以訛傳訛就成了神仙都求不來的“仙藥”。
王承德可不在意這玩意吃了有什么功效,他樂得有人買。而且前來拜訪求藥的人連綿不絕,最可觀的時候,一斤就賣出了10萬。
這種數量級的錢,王承德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前半輩子,天暖播種,天冷收糧,一直過得都是很純粹的農家生活。
王承德笑得合不攏嘴了,他查過,之前有人出手的最高價也就是一斤四萬塊錢,可到了他這翻了一番還多。
王承德做夢都想,這事要是能干一輩子就好了,甚至祖祖輩輩傳下去,幾次恍惚間他感覺這“太歲”在慢慢地往大長。
種了一輩子地,養過雞鴨鵝,這太歲肯定也能養,養著養著就長大了。
那不就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三百萬到手
只可惜這天材地寶不是凡人能培育的,他曾經聽某專家的話,把“太歲”泡進水缸里,結果“太歲”沒長大,還有點變質了。被水泡過的地方發黑了。
在一個人人崇拜“小鮮肉”的時代里,買家也只愿意買新鮮的部分,一旦發黑,在“客戶”的眼里就成了邊角料,價錢自然打了折扣。
王承德是個感覺敏銳的人。在日以繼夜地觀察中他又發現了一個現象,不泡水的地方會干癟下去。
這是萬萬不能夠的呀!
王承德也是個見機行事的人,趁著大家對“太歲”熱度還沒完全消退,王承德一次性甩貨,把剩下的統統賣給了一位藥材商。
這一年,王承德靠著太歲直接收獲了300萬,這是他一輩子摘菜種地掙不來的錢。
太歲的來歷
“太歲”具體的價值在醫學界根本沒有確切具體的答案。科學研究分析的結果就是這玩意,是粘菌、細菌、真菌三種菌屬的聚合物。
按照常理來說,未知的事情確實會引起人類的恐慌。本草綱目里有記載,證明它很早之前就存在了。但是對于這種“少見”的物種,古人的心里就有了“多怪”的想法。
于是乎,在人人沒有親眼見到“太歲”的情況下,就有了“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說法。
這是一句從小就聽來的諺語,似乎在古人的眼里這一塊非肉非植物的怪物,意味著不祥之兆。
尤其是江湖術士的風水學說里,“太歲”就成了兇煞之物。誰家要是蓋房子挖出來這玩意,必然霉運連連。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里就有了“逢九年”和“犯太歲”的說辭。
“太歲”很“邪性”
在人心中,“太歲”成了禁忌。
后來家家戶戶蓋房子都會找個懂風水的人來避開“太歲”的位置,免得無意沖撞了“太歲”,讓一家人遭受無妄之災,觸了邪霉。
不過“太歲”這玩意兒不是人人都能撞見的,封建迷信的背后說不準就是哪位高人的資本運作,畢竟這玩意兒單憑名聲,從古到今養活了一大批風水先生。
透過現象看本質,“太歲”確實值得生物學家好好研究研究,畢竟人類觀察到真正的微觀世界也才兩百多年,微生物的世界,還屬于起步階段。“粘菌”更是空白。
拿著“太歲”換真金白銀這事兒,要是放在古代,肯定是讓人驚掉下巴的行為。
時過境遷,現如今的人確實“膽大妄為”。這玩意兒能有什么營養?生物學家確實從它身上找到了些對人有益的菌群,可也微乎其微,少得可憐。以及食譜里隨處可見的蛋白質和其他物質,至于花幾萬塊錢買這么塊兒“土坷垃”嗎?
要是論觀賞性,它可比不上同樣有著聚合體的珊瑚。
賺錢興業
王承德賺大發了。
不過王承德好歹是個讀過幾天書的人,知道什么是“富貴不能淫”。有些人一旦掌握了資源,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肆揮霍,王承德倒是沒這么干。
這事兒倒是勾起了王承德賺錢的興趣。老王有了錢之后做起了農民企業家,開荒搞養殖。同時生財有道不忘本,撥出了一筆款項專門研究食用菌。
確實在這一年的交易里,王承德表現得張弛有度,有錢人哪個不是人精,能做到一方富豪,憑的可不單單只是運氣,估計王承德在這和他們打交道的一年里也學到了不少見識。
王承德除了搞農業運營,也進軍了旅游和餐飲業。在家鄉投資興建了一處名為“德福”的山莊,集餐飲游樂一體,搞得也有模有樣。
這主要是因為王承德當初發現了那一坨“太歲”之后,收獲金錢的同時也給他帶來巨大的名氣,借用現在的網紅經濟學,這叫引流。
臺風降臨
王承德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干得認真賣力。他的養殖范圍從雞鴨鵝之后,又建立了一處驢場,他懂得雞蛋不能放一個筐里,隨后又承包了一處魚塘。
王承德這么干,應該說是在做好事,利用產業拉動地方經濟,賺錢歸賺錢,也算是福報鄉里了。
借用一位老鄉的話,那二年王承德活得風生水起。
只可惜,這人生啊,哪有持續不斷的坦途。遼寧省人口基數大,地域面積小,有幾個城市屬于沿海,一旦發生臺風登陸的時候,全省都遭殃。
尤其是新世紀之后,全球的氣候也變得詭異起來。2017年,一場強臺風肆虐了福建、山東之后,一路北上,從大連登場,禍害了整個遼寧。
城里人有鋼筋水泥的森林保護著,可苦了郊區鄉下的農民。每一次天災農民家庭都是拿著全家人的性命來扛。靠天吃飯,怕得就是老天發怒。
魚塘沖毀
這場臺風掀翻了丹東農民的飯碗,后續的強降雨導致了多數地區的洪澇災害。一時間,人人都是愁眉苦臉。
王承德看見自己魚塘的時候,十個手指都掐進了大腿里。他特別喜歡這個魚塘,富貴之后也沒安享快樂,這個魚塘他一直親手照料,那魚讓他養得肥肥壯壯,他也自得其樂。
在魚塘邊的一棵大樹上,他還找人搭建了一處小木屋。有事兒沒事在小木屋的窗口眺望他的魚塘。
可這一場臺風,把他的魚塘掀了個底朝天。魚塘被大雨沖得七零八落,決口的魚塘水嘩嘩地流得不知去向,魚塘里的魚隨著水流沖了個干干凈凈。
魚塘,徹底毀了。
情緒與嫉妒
一場災害帶來的影響可不單單只是這處魚塘。不只是王承德受損,整個丹東都受到了這次自然災害。大家忙著恢復重建,王承德山莊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對于農戶出身的王承德來說,山莊只能算是副業。雖然他想盡辦法來挽救生意,可就是不見好轉。一個山莊需要大量的金錢維持,王承德最后挺不住了,這處山莊最終賤價處理。
那段時間王承德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畢竟損失不小他也挺受打擊。誰遇到這樣的事兒,都會沉默一段時間。可就這時候,關于他的流言蜚語就開始了。
人怕出名豬怕壯。王承德有錢的時候,身邊不缺人場,個個都圍著他轉悠,恭維的話那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往他身上撒。
畢竟說好話又不用錢。可王承德倒霉之后就不一樣了。王承德這才發現,原來妒忌他的人也不在少數。
殺人誅心
鄉里鄉親之間開始明的暗的傳遞關于他的壞話。有人細數他有錢之后變得“嘚瑟”了,搞這搞那就是為了炫耀有錢,甚至一些人說他有錢之后就是地主老財的嘴臉,每天趾高氣揚不說還六親不認……
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說農民出身就該好好種地,當了一輩子癩蛤蟆還想做天鵝。有人說他這人沒啥眼光,做不得生意,做生意就該投資房地產,十年翻幾倍……
王承德家里的親戚也開始埋汰他:搞養殖辦農業就沒見幾個發大財的,當初要是把錢放在銀行里,每年啥都不用做,吃利息就夠了……
王承德的倒霉成了十里八村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有人說他活該,誰讓他當初觸怒“太歲”的霉頭,這就是對他的報應。
這時候王承德成了眾人眼中的倒霉鬼,一時間無人敢靠近其左右。在他們的眼里,王承德就是禍起蕭墻,一家子跟著倒霉是鐵定的事兒。
“雞王”
眾人不善的眼神和背著他的竊竊私語,無形中勾起了王承德的火。他還不信了,自己就翻不過這個身!
魚塘沒了,山莊賤賣了,可他的養殖場里還有一群驢!
本來這群驢再養些時日就能賣個好價錢,可王承德等不起了,他直接兌換了二十多萬現金。
老王這次吸取了教訓,一門心思只做一項產業,他用這些家底兒重開養殖場,專業養雞。
在他的精心經營下沒過一年,養雞場就顯露規模。到了2019年,養殖場帶起的毛收入就積攢到了兩百萬。
誰也沒想到王承德崛起得這么快,他又一次成了十里八村的風云人物,人們給他起了個諢名“雞王”。
說說閑話
這個綽號并不好聽,其中多多少少有些貶低的意味。當初斷言他家敗墻倒的人更加是恨得牙根癢癢。
要是細說王承德這個人,確實有幾分膽色,是個能人。當初一筆意外之財沒沖昏他的頭腦,讓他做個混吃等死的富貴閑人,反而激發了他人生的宏愿。這,在一個人身上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他不是一個忘乎所以的人,他搞產業的時候確確實實地帶動了鄉村的經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本就是一個吃水不忘挖井的人。
有錢不該是一個人的原罪。對于這么一個認真的人,是值得別人思考和借鑒的。對一個人有矛盾,應該敞敞亮亮地說出來,畢竟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的是仲裁的地方。最不該的就是在別人背后說三道四。
擊垮一個人往往不是槍林彈雨,而是人前背后的閑言碎語。
牢獄之災
王承德后來因為別人言語的刺激讓他生氣發火而再次崛起,但是這次從重振旗鼓的那一刻,他身上沾染了戾氣。
在王承德的人生里,那處山莊最終給他埋下了一顆隱雷。2020年,因為與山莊承包人發生了摩擦,他大打出手,將本可以好言解決的糾紛,釀成一場人禍。
2021年5月,王承德被判了兩年零八個月。
這樣的結局似乎讓一些人深感滿意,終于讓那些“預言大師”可以挺起胸膛繼續風言風語了。
要說人這一輩子挺艱難的,有事兒要講理,沒事兒別瞎說更別瞎猜,害人的有可能就是無心之言。希望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可以寬容以待吧。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