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查證專家:@快樂的小大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前段時間,韓國一患者在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時,因檢測設備在工作中產生了強大的磁場,放在一旁的氧氣瓶突然被吸了進去,患者因外力擠壓而死亡。這條新聞引發了人們對核磁
查證專家: @快樂的小大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前段時間,韓國一患者在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時,因檢測設備在工作中產生了強大的磁場,放在一旁的氧氣瓶突然被吸了進去,患者因外力擠壓而死亡。
這條新聞引發了人們對核磁共振的關注。在醫院做檢查時,醫生往往不會優先做核磁共振,而是選擇CT等手段,這也導致不少人對核磁共振產生了誤解。
核磁共振中有“核”,所以輻射很高?做一次會致癌?核磁價格貴,所以一定比CT好?今天,辟謠君就來為大家澄清關于“核磁共振”的這些謠言和誤區。
核磁共振輻射高?容易致癌?
1、什么是核磁共振?做了會致癌嗎?
核磁共振對人體是沒有損傷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核磁共振,其實就是“磁共振成像(MRI)”。其原理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作用,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最后經計算和處理后獲得檢查部位的圖像。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核磁共振主要是依賴于高頻磁場,而“核”指的是人體內的氫原子核。所以說,核磁共振并沒有放射性輻射,是很安全的。
除了核磁共振,醫院還有不少檢查,哪些有輻射哪些沒輻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既然核磁共振沒輻射,為什么要裝個厚重的門?
核磁共振檢查室的門很厚重,并且門上通常會標有“危險”字樣。但這并不是因為對人體有害,而是為了保證檢查順利進行和保護設備。
核磁共振檢查依賴高頻磁場,所以需要盡量排除電磁信號的干擾。像節能燈、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都會帶有電磁信號,所以核磁共振檢查室需要有特殊的“門”來隔離它們,保證檢查順利進行。
此外,門上貼的“危險”,其實是在警告患者和患者家屬不得攜帶任何金屬物品進入檢查室,包括氧氣瓶、輪椅、病床等。
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新聞那樣,一旦設備啟動,強大的磁力就會將周圍的金屬物品都吸附上去,這不僅會對正在做檢查的患者構成威脅,也會損害到設備,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核磁共振設備維修更換費用昂貴,動輒上百萬)。
3、核磁共振有危害嗎?
從輻射上來說,做核磁共振的確更安全一些,但其并非就是完美的,仍然有存在安全隱患和局限,沒必要多做。
第一,做核磁共振檢查時,會產生非常大的各種噪音,讓檢查者聽力受損傷。常規核磁共振儀運行時會產生108分貝的噪音,而一場搖滾演唱會的音量為120分貝。如果必須做核磁共振,且有條件,還是建議選擇靜音磁共振儀。
第二,做一次核磁共振的時間相對較長,一個部位檢查一般需要20分鐘到半個小時,且都是呆在狹小密閉的空間中。所以對于突發疾病如腦出血患者,或者有幽閉恐懼癥的患者來說,做核磁共振并不適合。
第三,由于是強磁場下檢查,所以,患者身上或體內不能有任何鐵磁金屬物質,比如起搏器、假牙、體內鋼板、金屬節育環等。如果是體內或身上有磁鐵金屬物,或需要連接體外設備的患者,也不適合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更貴,一定比CT好?
1、核磁共振比CT好?
由于核磁共振對人體沒有危害,再加之“貴的就一定好”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到醫院做檢查一張嘴就是“醫生別給我開CT,我要做核磁”。核磁共振就一定比CT好嗎?
醫院的檢查多種多樣,應根據病灶和病情來選擇最合適的檢查方式,并不是說核磁共振就比CT好。
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和人體內氫原子核的運動得出圖像,而CT是通過給人體拍X射線片一層一層轉換而得出圖像。這兩種檢查的原理完全不一樣,適用的檢查部位也不一樣。
辟謠君將兩者的優缺點總結在下面了,患者應在醫生的建議下,結合自身情況理性選擇。
2、CT有輻射,會致癌?
大多數情況下,醫生都會選擇便宜、快捷方便的CT。但做CT檢查會有輻射,很多人擔心查了會致癌。
實際上,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CT都是低劑量的,沒那么容易致癌。
有研究顯示,輻射誘導癌癥劑量不成線性,只有閾值劑量率超過一定限度才會誘導癌癥。
雖然現在的螺旋CT掃描劑量水平致癌風險極小,但仍不建議短期內多次掃描,醫生和患者都應避免一些沒必要的檢查。
最后,辟謠君再次提醒,做核磁共振檢查當日應穿戴無金屬、少口袋的衣物,檢查前必須取下一切含金屬的物品,如手表、手機、假牙、助聽器等。若體內有植入金屬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以免在檢查時發生意外。
參考文獻:
1.鄭樹卿, 張駿, 席仁剛等. CT檢查的輻射劑量及其對策.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3. 23(5): 389-390.
2.李鋒坦, 李東, 張云亭. 管電壓對CT值測量、輻射劑量及圖像質量影響的模型研究[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5):458-461.
馬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