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因為福建發達的養殖業,閩江這些年也是深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影響,時不時就出現一些奇魚、怪魚。而近日一位福建南平的釣魚愛好者(黃先生),在閩江夜釣時,頻頻釣起一種從來沒見過的“細長型黃辣丁”——其實確實一種原本閩江很常見的"土著魚”...
因為福建發達的養殖業,閩江這些年也是深受外來物種入侵的影響,時不時就出現一些奇魚、怪魚。
而近日一位福建南平的釣魚愛好者(黃先生),在閩江夜釣時,頻頻釣起一種從來沒見過的“細長型黃辣丁”——其實確實一種原本閩江很常見的"土著魚”......
長江君注:閩江,是中國福建省最大獨流入海河流,其三大主要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延平區附近匯合。因此閩江南平段野生魚極為豐富,是福建有數的“野釣圣地”,尤其夏季夜釣的人更是多。
閩江夜釣,收獲許多“細長黃辣丁”
“.....現在剛好是釣黃辣丁的季節嘛,所以夜釣都是用蚯蚓,結果連續幾天釣起好多這種怪怪的魚。”
——這位南平的釣友黃先生稱,他釣起來的這些黃辣丁中,有些是平常就很熟悉的那種,但有一些則身體細長,看起來頗為奇怪,以前竟然從來沒見過。
而更令釣友黃先生驚奇的是,最近夜釣幾乎天天都能釣到這種“身體細長的黃辣丁”——他認為可能同上個月連續下雨,閩江水位上漲有關,這些魚可能是從上游地區沖下來的。
閩江里這些新出現的“細長黃辣丁”是從哪來的?外形為何如此特別?
老鄉:這是牛尾巴,一百多一斤
其實,這位南平釣友在閩江里釣起來的“細長黃辣丁”實際上另外一種魚——牛尾巴(長江君注:即擬鲿科魚種的通稱)。
雖然這位南平釣友不認識這種魚,但附近其他釣魚的老鄉對這種魚卻很熟悉,他們稱這是牛尾巴魚,“以前多得很多,一晚上能釣十幾條,也貴的很,一百多一斤現在要.....”
據長江君了解,閩江里確實有牛尾巴,并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野生牛尾巴的數量還極多。
比如我們的一位福建讀者(@山巔勁松)曾向我們講述:七、八十年代在閩江里常常釣到此魚,用蚯蚓、玉米都釣到過,這種力氣不大很溫順,但是肉質很鮮美。現在好多年見不到了,與疥花魚(諧音,不知道是什么魚?)一樣,也看不到了......
老釣魚人:可以直接下水用手抓
按老一輩福建釣魚人的說法,閩江里的牛尾巴甚至不用釣,直接下水就能摸——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有水流的亂石底下,這種魚特別多。
而一些螃蟹打的泥洞里,也有牛尾巴出沒——不過有時候也可能摸到蛇,或者鱖魚、黃辣丁,結果被咬或者被毒刺蜇傷.......
這些老釣魚人的講述,聽起來確實令人心神向往,只是隨著福建經濟的發展,閩江水質受到巨大沖擊,水質退化之下,牛尾巴的數量也是銳減。
尤其是牛尾巴市場價格很高,由此引發的藥魚、電魚、炸魚、密眼截流,密眼迷魂陣等濫捕行為,更是給了牛尾巴野生種群以巨大打擊。
因此,如今要在閩江里釣到牛尾巴,可不是件容易事,上面這位南平的釣友運氣也是不錯——當然,另一方面或許也說明閩江整體生態環境在好轉。
牛尾巴對水質要求更高
長江君:其實,牛尾巴這種魚原本在我國的南方、北方都廣泛分布,不過,相對其“表親”黃辣丁,它顯得有些“嬌弱”——對水質要求高,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也高。
(因此關于垂釣牛尾巴的釣技、釣法,找好釣點是第一位的,魚餌、線組和釣法反而在其次。)
這是因為牛尾巴的食性不如黃辣丁那么復雜:牛尾巴主要以青苔、藻類以及小型昆蟲、軟體動物為食,如果江河生態環境不好,沒有這些豐富的水生生物,那么牛尾巴很難生存。
相反,黃辣丁嘴大、食性雜,幾乎是什么都吃,甚至一些動物殘骸、魚蝦尸體,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因此,黃辣丁如今隨處可見,但牛尾巴卻在大多數江河湖庫里銷聲匿跡了......
網友們,你們家鄉的江河湖庫里,有這種體型奇特的牛尾巴魚嗎?你們知道什么關于釣牛尾巴的釣技、釣法嗎?
我們是長江君說野生魚,目前向廣大讀者征稿,如果您關于江河生態的事件線索,或者奇特的垂釣見聞,都可隨時后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
另外,如果您認可我們的文章,還請點擊下方小火箭讓更多人看到。
金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