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暖星社區暖星社區面向孤獨癥(即自閉癥)群體的綜合平臺——匯集各地孤獨癥康復機構信息,孤獨癥知識,資深康復師信息及相關學習資源。讓孤獨癥群體生活得更好!近年,為減輕殘疾人家庭負擔,各地出臺政策提高救助標準、擴大救助范圍,讓更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暖星社區
暖星社區面向孤獨癥(即自閉癥)群體的綜合平臺——匯集各地孤獨癥康復機構信息,孤獨癥知識,資深康復師信息及相關學習資源。讓孤獨癥群體生活得更好!
近年,為減輕殘疾人家庭負擔,各地出臺政策提高救助標準、擴大救助范圍,讓更多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
小星搜索了全國各省市康復訓練補貼的基本政策,方便大家了解。各地政策之后,我們還將討論幾個重要問題!
-殘疾證一定要在戶籍地申領嗎?
-殘疾證信息會跟隨檔案嗎?
-殘疾證可以注銷嗎?
-申領康復補貼一定要辦理殘疾證嗎?
-康復補貼一定要在戶籍地申領嗎?
問題的解讀在文末哦,先來看看各地康復訓練補助政策吧~
河北省
將部分家庭困難和低齡殘疾兒童(約占救助兒童數的50%)的救助標準由12000元提高至18000元。
遼寧省
將手術、康復訓練項目救助標準由原來的12000元提高至18000元,將救助年齡從0—7歲擴大到0—14歲,給予低保、建檔立卡(低收入)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每人每年20000元生活補助,為困難家庭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提供堅強保障。
福建省
將救助標準從15000元提高至17000元,貧困殘疾兒童救助標準則從18000元提高至20000元,將救助年齡從0-6歲(貧困殘疾兒童0-14歲)調整為0-17歲。
湖北省
殘聯與財政部門共同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庭生活補助實施方案》,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家庭每月給予500元生活補貼。
上海市
2022年1月起,上海市陽光寶寶卡康復訓練補貼政策有重大變化。
“陽光寶寶卡”是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專門為0-16歲智力、聽力、肢體、視力、自閉癥等5類殘疾兒童推出的特殊康復服務。
根據規定,凡持有“陽光寶寶卡”的兒童可以到“陽光寶寶卡”指定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享有相應的經費補貼。
? 2022年補貼對象從原來的0至16周歲擴大至未滿18歲人員;
? 本市康復機構,從原來的約定機構,調整為依法登記設立的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以及業務范圍、經營范圍為兒童康復服務的社會組織、企業;
? 外省市定點康復機構納入康復范圍;
? 申請地點調整為全市所有街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
補貼標準為:視力、聽力、言語、智力類,每人每年10000元;肢體類,每人每年15000元;肢體(腦癱)、孤獨癥類,每人每年24000元。
現持“陽光寶寶卡”的對象應在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新卡換領。自2022年11月1日起,不再受理“陽光寶寶卡”舊卡對象補貼申請。
另外,針對困難及重度殘疾人補助如下:
? 本市重殘無業人員、低保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統一為每人每月410元。
? 本市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90元。
? 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的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
? 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二級的殘疾人和三級智力、三級精神殘疾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150元。
廣東省
康復救助對象主要為廣東省戶籍0-6歲(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
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和孤獨癥兒童:為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補助,每年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人每年補助10個月)。
具體康復服務內容及規范按照國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和貧困智力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的有關要求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新的服務規范后按新規范執行。
(1)全日制康復訓練:每個訓練日在康復機構的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5小時,每周單訓不少于1小時,補助標準為:公辦康復機構1200元/人·月,非公辦康復機構2000元/人·月。
(2)非全日制康復訓練:3歲以下或接受普通幼兒教育、普通小學教育的受助人可采取一對一的親子同訓、預約單訓、家庭指導或集體教學等,每個訓練日在康復機構的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3小時,每周單訓不少于1小時;
或每周單訓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或每周開展不少于3小時且康復效果與上述模式相當的集體教學。補助標準為:公辦康復機構600元/人·月,非公辦康復機構1000元/人·月。非全日制康復訓練補助經費由同級財政安排。
浙江省
《浙江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制度工作細則》(〔2019〕15 號)規定服務對象為持有本省戶籍或父母雙方持有我省居住證連續 5 年以上,年齡未滿7 周歲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兒童和經醫療機構確診為孤獨癥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癥)兒童。
對于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不具備義務教育入學條件的,憑戶籍所在地(或父母一方居住證發放地)縣(市、區)教育部門蓋章出具的緩學或休學證明,年齡可放寬至未滿 9 周歲。
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可選擇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在各類定點康復醫療機構接受基本康復訓練和治療,每月康復的時間應符合本細則相關規定,自付部分按照在最高補貼標準內按實補貼。
其中,0-6周歲每年補貼36000元,7-17周歲每年補貼24000元。
江蘇省
《江蘇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將殘疾人社區康復納入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對0-6周歲殘疾兒童的基本康復費用,除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外,給予全額補助,并逐步推廣至7-14周歲殘疾兒童。
北京市
江西省
根據《南昌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和《南昌市8-15歲殘疾兒童鞏固康復救助辦法的通知》,具有南昌市戶籍或南昌市居住證的0-7周歲孤獨癥兒童,補助標準為20000元/人/年,8-15周歲孤獨癥兒童10000元/人/年。
吉林省
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補貼對象為具有吉林省戶籍(或持有吉林省內居住證),有康復需求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且已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持具有診斷資質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醫學診斷的殘疾兒童。
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要依據本地情況在省確定的項目和標準基礎上,分類確定本地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標準,增加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年齡范圍。
以長春市為例,對0-6歲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補貼每年最高24000元,對7-15歲孤獨癥兒童教育及康復訓練每年最高補貼18000元。
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腦癱兒童年齡放寬至12歲;在非特殊教育學校隨班就讀聽障兒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年齡放寬至12歲;肢體殘疾兒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4歲。開展康復訓練的,每年不超過2萬元/年。
但省內各地具體政策略有不同,以成都市為例:康復補貼對象為符合以下救助條件的0~15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接受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補貼康復訓練費,每人每月累計最高補貼0.35萬元(每月訓練日日均不超過300元/人),每人全年累計補貼最高3萬元。
湖南省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補助對象為具有湖南省戶籍或有效居住證,有康復需求和適應指征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由定點康復機構為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視功能訓練,聽覺言語功能訓練,運動、認知、溝通及適應性訓練的全面康復。
視力殘疾兒童每人一次性救助1000元,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和孤獨癥殘疾兒童每人每月救助1500元。
山東省
對需要長期康復訓練的殘疾兒童,根據不同類型采取機構內集中康復訓練和“機構+社區+家庭”康復訓練救助模式。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在機構內集中康復訓練救助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
智力殘疾、腦癱和孤獨癥兒童在機構內集中康復訓練救助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年。對已滿機構內最長康復訓練救助年限、經評估仍需康復的殘疾兒童,采用“機構+社區+家庭”康復訓練救助模式,保證康復效果。
定點機構集中康復訓練救助每年不少于10個月,每人年補助訓練費15000元;
“機構+社區+家庭”康復訓練救助每年累計不少于3個月,每人年補助訓練費5000元。
山西省
救助對象主要為0-6歲,符合救助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 肢體(包括腦癱)、智力(包括發育障礙、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殘疾 和孤獨癥兒童;部分救助項目擴展到7-14歲。
經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定點醫院確診的0-6歲殘疾兒童,按 400元/人給予其一次性篩查診斷費用救助。
為0-6歲的殘疾兒童提供定點康復機構全日制康復訓練。每年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救助標準為15000元/人/年。
對因各種原因未能在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救助的殘疾兒童,由定點康復機構或基層家庭醫生團隊提供社區個案康復訓練服務。每年服務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月不少于1次,每 次時間不少于2小時。救助標準為3000元/人/年。
由定點康復機構為0-6歲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復知識 培訓、心理輔導、康復咨詢與指導、參與康復決策過程、尋求解決家 庭困境有效途徑等服務。
每年服務時間不少于10個月,每月服務不少于2次,每次服務時間不少于2小時。已接受社區個案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兒童,不再享受支持性康復服務。救助標準為1000元/人/年。
河南省
根據安排,河南省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的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康復訓練補貼標準:視力殘疾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元,聽力、語言、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平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6000元。
重慶市
重慶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對象為具有重慶市戶籍且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視力殘疾兒童定向技能行走等康復訓練滿8天,每人補助0.1萬元,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每年康復訓練滿10個月,每人補助2萬元。
甘肅省
救助對象為戶籍(居住證)在寧夏的0-6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各市、縣(區),可依據實際情況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
為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機構內基本康復訓練,每人每年20000元。
青海省
青海省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在對年齡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孤獨癥等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的基礎上,擴大范圍到對7-17周歲持證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
在殘疾兒童救助的標準上,0-6周歲殘疾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腦癱兒童、智力殘疾兒童、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最高補助20000元;
7-17周歲持證殘疾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腦癱兒童、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每人每年最高補助8000元。
天津市
救助對象為年齡0-7歲,部分項目的救助對象年齡可延長至17歲;具有天津市戶籍,或者其父親(母親)有天津市居住證并連續3年在天津市納稅或繳納社會保險;持有殘疾人證或有定點康復機構診斷證明;接受本《辦法》所列康復救助項目服務。
對0—7歲聽力、肢體、智力、多重殘疾兒童和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訓練費用補助每月不超過0.2萬元,每年度不超過2萬元。
貴州省
康復救助對象為貴州省戶籍(或在貴州省領取居住證)經濟困難家庭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也可放寬對救助對象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康復訓練補助標準:每人每年補助訓練費不低于12000元,每年最長不超過10個月。
云南省
救助對象為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戶籍:具有云南省戶籍(或在云南省領取居住證);
2.年齡:0—6歲(其中,語后聾的聽障兒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肢體殘疾兒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8歲);
3.家庭經濟狀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和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
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縣級政府制定。
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也可放寬對救助對象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
康復訓練補貼,每人每月補助2000元,每年最長不超過10個月。
新疆自治區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規定,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每人每年補貼不低于12000元。
海南省
救助對象為0-17歲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孤獨癥兒童:開展功能評估、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社會參與能力訓練等,每年康復訓練時間不少于10個月。
0-6歲補助標準不少于30000元/人·年;7-17歲補助標準不少于10000元/人·年。
受助殘疾兒童根據評估結果及實際需要,開展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內容及規范按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有關要求執行。
在定點康復機構系統康復訓練滿2年,經評估確無康復效果和康復潛力的終止該項目救助。
西藏自治區
救助對象為具有西藏自治區戶籍(居住證發放地在西藏)的、診斷明確、有康復需求的0—8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語后聾的聽障兒童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肢體殘疾兒童申請矯治手術年齡可放寬至14歲)。
依據本地救助對象數量、殘疾類別及殘疾兒童實際康復需求等情況,分類確定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保障標準,保障標準應不低于現實施的康復救助標準,并實行全區統一保障標準,同時建立動態遞增調整機制。
以拉薩市為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8歲具有拉薩市戶籍、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補助每人每年最高補助12000元。
在補助年齡段內,殘疾兒童原則上每年可申請一次康復訓練,機構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0個月/年。
寧夏自治區
關于救助對象,明確為戶籍(居住證)在寧夏的0-6周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
有條件的市、縣(區),可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范圍。基本康復訓練經費,從12000元提高到20000元。
陜西省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康復救助標準為對腦癱、孤獨癥、智力、聽力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每人每月2000元,每年的訓練周期最多不超過10個月。
對城鄉低保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每人每月除了正常的訓練費之外,還有500元送訓費,主要考慮解決他們的食宿和交通等費用。
內蒙古自治區
救助對象為符合救助條件的0-7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包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殘疾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
康復訓練救助時間原則上每年不超過10個月,各地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救助時間。
黑龍江省
安徽省
以合肥市為例:
根據安徽省殘聯等六部門《關于印發2020年<貧困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的通知>》,合肥市戶籍,診斷明確、有康復訓練需求、身體狀況穩定、家庭成員配合的0-14周歲殘疾兒童。
康復訓練補助:按每人18000元標準(含5000元生活補貼),為年齡不超過14周歲的且已安裝輔助器具的聽力、言語、肢體、智力、孤獨癥殘疾兒童提供一學年(10個月)康復訓練。
廣西自治區
根據《廣西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標準指導意見》(桂殘聯字〔2020〕7號)規定,0-12歲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救助標準每服務日不低于95元,13-17歲救助標準為每服務日不低于50元。
特殊時期按自治區殘聯要求開展線上康復訓練的,0-12歲孤獨癥兒童救助標準為:一對一指導課每節50元,每節不少于30分鐘;集體課每節15元,每天不超過2節,需要有上課記錄、教案等資料,家長簽字。每人每天線上康復訓練救助費用不超過80元,每月總額不超過線下康復訓練標準。
13-17歲孤獨癥救助按以上標準的50%執行。
*(以上為各省市救助政策整理,由暖星社區編輯,排名部分先后,各地市、區、縣具體政策實施略有不同,詳細政策請咨詢當地殘聯。)
★ ★ ★ ★ ★ ★ ★
多地康復補貼提高標準擴大服務對象年齡范圍,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個好消息。
國家也在積極建設無障礙城市,推出公共服務,解決教育、就業等問題,相信未來會是一個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會。
另外,關于殘疾人證和康復補貼申請,以下幾個問題需要了解~
1 // 殘疾證一定要再戶口所在地申領嗎?
從中國殘聯獲悉,2021年6月28日起,殘疾人證辦理不再受戶籍地限制,新辦、換領、遷移、掛失補辦、注銷、殘疾類別(等級)變更等6項事項實行“跨省通辦”。
根據政策要求,申請人在常居住地殘聯辦理殘疾證申請時,除提交當地殘聯要求的證明材料和相關資料外,還應當提交當地的有效居住證。
2 // 殘疾證信息會跟隨檔案嗎?
殘疾證不會跟隨人事檔案,而是由殘聯統一管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有嚴格規定,不隨意對外公開殘疾人個人信息。
3 // 殘疾證可以注銷嗎?
殘疾證有效期為十年,到期后需要重新評定,對于一些預后良好的孤獨癥孩子,重新評定后可以選擇注銷殘疾證(辦證記錄會留在殘聯數據庫里)。
4 // 申領康復補貼是不是一定要領殘疾證?
各地政策會有所不同,如遼寧的實施意見中表示,無需辦理殘疾證也可申請訓練補助;天津市規定持有殘疾人證或有定點康復機構診斷證明;也有地方規定是7周歲以上需持證。
具體政策需要咨詢當地殘聯。
5 // 康復補貼一定要在戶口所在地申領嗎?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各地可以依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相應靈活的救助政策。
有不少城市規定康復機構選擇一般遵循就近原則,但確需跨地區康復的經戶籍所在地區(市)、縣殘聯審核同意后可轉介其他地區定點機構接受康復服務。
在異地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由異地康復機構提供相應證明及票據,經戶籍所在地殘聯及相關部門審核后予以發放補貼。
具體政策需要咨詢當地殘聯。
馬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