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茅臺酒是大家都眾所周知的,那么關于茅臺的前身呢?現在的茅臺是由1952年前茅臺鎮三大燒坊也就是成義燒坊、榮和燒坊和恒興燒坊合并而成的,可以說若是沒有這三家也很難有茅臺酒之后的享譽全國,那么就來具體看看伴隨著茅臺酒一騎絕塵的茅臺鎮三大燒坊。三
茅臺酒是大家都眾所周知的,那么關于茅臺的前身呢?現在的茅臺是由1952年前茅臺鎮三大燒坊也就是成義燒坊、榮和燒坊和恒興燒坊合并而成的,可以說若是沒有這三家也很難有茅臺酒之后的享譽全國,那么就來具體看看伴隨著茅臺酒一騎絕塵的茅臺鎮三大燒坊。
三大燒坊之首:成義燒坊
圖源:百度
成義燒坊始創于1862年,由華聯輝歷時5年建成,是茅臺的正宗前身,也稱“華茅”,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還有著“天下醬香出成義”的美譽,同時也是第一間有“商號注冊”的釀酒燒坊。
1951年,成義燒坊公私合營并入茅臺酒廠,燒坊釀酒技術主要由鄭氏釀酒師鄭永福掌握,也就是茅臺酒的釀酒大師之一。之后方廷本拜師鄭家,成為鄭氏傳統釀酒技術第七代弟子,掌握鄭氏釀酒技藝,并在1984年離開茅臺,重新注冊“成義”和“成義燒坊”也就是現如今已經成長為茅臺鎮規模不小的釀酒企業—成義燒坊。
目前的成義燒坊占地面積超過300畝,年產醬酒8000噸,基酒庫存5萬噸,勾調大師為方廷本先生,其與眾不同的還有其窖藏工藝,也就是“天藏、地藏、窖藏、水藏、洞藏”,使得醬酒更具風格。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成義燒坊品牌歸屬茅河酒業,創始人為方廷本,而“華茅”這個商標歸屬于茅臺集團。
金獎之爭—榮和燒坊與成義燒坊
榮和燒坊始創于1879年,最開始名為榮太和燒坊后更名為榮和燒坊,主創人為王立夫,所以也被稱作“王茅”,也是茅臺鎮除成義燒坊外第二大燒坊,與成義燒坊共同打通了“醬香酒”的世界知名度,為如今的茅臺酒作出了突出貢獻。
那么關于金獎之爭也是有很多觀點的,1915年,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成義和榮和燒坊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因在展會上瓶子打破香氣傳出而獲得了一致好評,拿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世界名酒,名揚海外。
但因未進行具體區分,對于獎牌的歸屬問題也是吵得熱鬧,官司也打了很久,最后結果可想而知是兩家均為獎項的獲得者,這也為之后茅臺酒的聲譽打下了基礎。
但在目前,市場上關于榮和燒坊、榮和、榮太和、王茅等的商標問題也是很混亂,僅在茅臺鎮就存在許多家類似企業,還需進行辨別才好。
恒興燒坊
恒興燒坊的前身為“衡昌燒坊”,由貴州人周秉衡于1929年創辦,后因破產轉讓給合作伙伴賴永初,在其接手后,將其改名為恒興燒坊,并且招入大量員工,擴大生產,產量最高的時候可達到32500公斤左右,遠遠超過了其他兩家產能。
1935年恒興燒坊由政府接管,轉入茅臺酒廠,燒坊歷史也隨之結束。那么之后的1981年賴永初之子賴世強于茅臺鎮恢復重建恒興酒廠,即現在的貴州省仁懷市恒興酒廠。
再來看備受關注的“賴茅”商標,1988年,茅臺集團提出賴茅商標注冊申請,1996年成功后仍歷經波折,直至2014年賴茅商標重回茅臺集團,茅臺集團也成立了專門的營運團隊來承接這一品牌,在知名度上也有了不小的進步,已成長為了10億級別大單品。
以上就是關于茅臺的前身——三大燒坊,這三大也造就了現如今茅臺酒的功成名就,但歷經近百年的發展也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么唯一不變的應是對酒質的堅持和對醬酒釀造的傳承,才能使醬酒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短暫的站在風口熱潮之上。
關于茅臺酒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若有來源標注、版權圖片或其他侵權問題,請在文章發布后的30天內與本號聯系,核實后,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
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