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溫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他們那號稱連自己人都不一定聽得懂的溫州話?還是……停一下!看來你們還是不夠了解溫州人。實際上很多人提起溫州人,第一印象就是:有錢。關于溫州人如何有錢的段子很多,比如在溫州,家里如果只有一棟獨立別墅,就屬于窮
說起溫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是他們那號稱連自己人都不一定聽得懂的溫州話?
還是……
停一下!看來你們還是不夠了解溫州人。實際上很多人提起溫州人,第一印象就是:有錢。
關于溫州人如何有錢的段子很多,比如在溫州,家里如果只有一棟獨立別墅,就屬于窮苦人家。
但很多人只知道溫州人有錢,很會做生意,卻不知道,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溫州的“窮”
溫州的地理環境極具特色,三面環山,一面靠海,進出只能靠一條水路,被當地人戲稱為“獨路一條”。
在早期,溫州土地貧瘠,耕地資源不足,偏偏又是一個深受臺風寵愛的地方,所以可能辛辛苦苦大半年,一陣臺風回到解放前,靠農耕致富,在溫州并不靠譜。
逼出來的溫州“狼人”
溫州人聰明,會做生意,能賺錢,其實都是艱苦的環境逼出來的,因為農耕條件差,想吃飽,就得想其他辦法,于是溫州人選擇了經商。
中國經濟中心南移在南宋時期完成,而溫州人也在這一時期大量從事家庭手工業,憑借智慧與勤勞,溫州人的產品很受歡迎,一度出口到海外。
因為窮怕了,溫州人在唯一的致富之路上是出了名的“狠”,一股不服氣,敢吃苦的搏命勁頭,讓他們進化成了“溫州狼人”。
因此也出現了很多描述溫州人吃苦、勤勞、執著的評價。
狠勁之下的精明
這世上,肯吃苦肯打拼的人不止溫州人,溫州人能這么成功的原因,在于除了狠,他們還很精明。
有人調侃說,溫州話之所以難懂,是因為溫州人拿它當做商業密碼,外人想探聽點機密都不可能。
溫州人真正的精明在于,他們非常擅長從細微的東西那里發現常人無法想到的商機。比如說:鴨舌。
鴨舌:溫州人的寶
鴨肉很多人愛吃,但鴨舌似乎就很受爭議了,討厭它的人完全無法理解為什么有人會吃鴨舌。
甚至于一開始,很多人其實會忽略掉鴨子身上的這一口。但溫州人出于對食物的珍惜和商人敏銳的直覺,早早就發現了鴨舌中的商機。
鴨舌雖然肉少,但咀嚼起來軟軟的,軟骨也沒有質硬感,溫州人將鴨舌專門剔出來加工,鹵制成涼菜。
溫州人稱鴨舌為“鴨賺”,鴨舌醬味濃厚,嫩甜鮮香,在當地有著“無鴨舌不成席”的說法,溫州人不僅自己愛吃鴨舌,還將鴨舌做成了當地的重要美食產品。
初旭、修文和藤橋,都是傳統的溫州鴨舌的口味,好吃的鴨舌能夠賣到一斤200元左右,可以說光是靠賣鴨舌,溫州人就已經賺翻了。
實際上,鴨舌并不是現代人才吃的,在古代它就是奢侈的代表,是貴族喜愛的美味。
《紅樓夢》中有一道糟鴨信,連吃過許多山珍海味的賈寶玉在吃過糟鴨信之后也不禁發出“這個須得就酒才好”的贊嘆。這里的鴨信就是鴨舌。
慈禧太后也特別愛吃清燉鴨舌,張愛玲也曾對童年時吃的鴨舌小蘿卜湯念念不忘:“咬住鴨舌頭根上的一只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湯里的鴨舌頭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
當然如今不止溫州人賣鴨舌,全國各地的好吃鴨舌也是不少,口味越加豐富。
基本上,鴨舌的吃法非常多,可以煮湯,可以醬鹵,可以燒烤,當然也能用來涮火鍋,做串串等,味道極其美味哦。
大家有什么介紹的美食和故事,
可以在評論里告訴菲李哦~
或許下一次你的建議就被采納啦~
張陽